按:几年前,曾经对自古以来平乐古镇的地名是平乐,还是平落,进行过一次讨论、但前些日子,在茶铺子里喝茶时,又有朋友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看来问题仍然是问题。借发这篇旧文再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登上”火星的千年古镇---平乐
--兼议“平乐”与“平落”的来龙去脉
杨辉祥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在预选着陆区内的东经 109.9°、北纬25.1° 位置处着陆。4月11日,根据我国月球与行星地名库(LPND)发布的公告,国际天文联合会 IAU于2022 年3月9日正式批准了位于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以及可能的巡视区域内的16个环形坑、3个穹丘、2条沟和1座方山的正式地名,其中有一个直径8.2km的环形坑被命名为“平乐”。它就是用四川省邛崃市平乐古镇的地名来命名的。千年古镇平乐“登上”了火星。
平乐镇位于四川之西部,属龙门山脉,大约位于东经103度16分16秒至103度22分30秒以及北纬30度18分30秒至30度25分30秒的范围内。平乐距离临邛古城18公里。平乐古镇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平乐的地名最早见于成书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的《元丰九域志》,其记载,“火井,皇朝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移治平乐镇。”又据公元1040年编写而成的《武经总要卷十九》记载:“邛州临邛郡......以控生獠......今置一砦守之......砦一:平乐砦,在火井界北,至县30里。”砦,就是军寨。根据这些典籍记载,反映了几个信息,平乐曾经为军事重镇,而且临近少数民族地区;平乐是火井县下面的一个镇,离火井县治30里;平乐还曾经为火井县的县衙驻地。据说,有人还在平乐的金华山看到过更早的唐代石碑上关于平乐地名的记载。
查阅典籍和田野调查的结果说明,唐宋元明清,千年以来,平乐的行政设置不管如何变化,或为平乐镇,或为平乐乡,或为平乐团,或为平乐铺,或为平乐砦,但其地名自古以来基本上都是用的平乐。为什么古人对平乐的地名情有独钟, 要用平乐来命名这个地方呢?其实古人与今人一样,在命名地名时,很多时候都要希望通过地名表达体现自己的期盼,感情和理念。平乐的地名,体现了古人对平乐这个地方的一种祈求。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将平乐二字理解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意思。也许这些年轻人与古人的心是相通的,古人可能用平乐作就是这个意思,希望生活在平乐的人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平乐地名,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些解读,有人从平乐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剖析。认为平乐处在一个山间的宽约4里,长达10里的盆地,状如平原,老百姓也叫它平乐坝。平者,平坦,平坝也;乐者,乐土也,指适合人们安逸快乐生活的地方。平乐二字,指的是这里地形平坦,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地生活。商务印书馆(香港)的汉语大词典也持这种看法,他们对“平乐”词条的解释是,“一谓和平安乐,一谓平坦富饶”。
另外,还有人认为,平者,乃和平之意,无匪患之忧,无战争之虞,乐的意思是生活幸福。平乐的意思就是这里和平幸福的意思。这与现在对平乐解释为平安快乐基本一样。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平乐的地名不管有多少说法,我总觉得意思都差不多,那就是人们祈求能够和平安宁幸福快乐的生活的一种期盼。平乐的地名确实是给人一种很讨喜和吉利的感觉。所以在全国也有地方用平乐作为地名,出现用平乐命名的地名不是少数。
不过,邛崃平乐古镇的地名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变化,笔者小时候给平乐坝的亲戚写信,曾经将平乐写成平陆,一样能够送达。而平乐地名最主要的变化是,平乐地名一段时间变成了平落。查询历史资料,平落的地名出现主要在清嘉庆年间和上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时间大约加起来有100多年。平乐变平落,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地名的讹变现象。
为什么平乐地名会变成平落地名,这与邛崃人的对乐和落的发音有关。落的主要读音是luò,乐的主要读音为lè,而邛崃人在发这两个字音时,都读成luò的音,也就是“落”的音。平乐被邛崃人读成了平落。民国时期,邛崃人向成都的报纸报新闻,主要靠电话,那个时期报纸上面登的平乐的新闻,就是用的平落。这是因为邛崃人在电话中,将平乐发成了平落之音,对方也写成了平落。另一方面,在过去,文字的书写比较随意,既然两个字是同音,在不犯讳的情况下,有些人喜欢在书写中借用简单的同音字来代替,这称为假名现象。繁体字乐 (樂)的笔画多且复杂,而“落”字相对简单而且笔画少,于是出现了人们将平落用来代替平乐,久而久之,互相影响,积习成常,平落的地名就出现了。像这样的地名的讹变在邛崃是一个普遍现象,非常多,如道祖庙讹变成道佐庙,油渣沱讹变成油榨沱,童沟讹变成了铜沟,石匣子讹变成石虾子,固驿镇一段时间曾经被人写成固一镇......
宋代和明代的文献以及其间发现的碑记都是平乐,前些年,还在平乐新发现一块明代墓志铭,碑文中有“邛县平乐”字样。邛崃的志书中,在清康熙志中也是平乐,但从清嘉庆志开始,就出现将平乐写成平落的现象。也许是后来文人发现不对,进行了纠正。到了民国初,在宁缃主编的1922年(民国11年)县志中,校正回平乐。但在整个民国时期,将平乐写作平落的做法却在社会上大肆流行,慢慢地平落作为地名的写法被人们接受认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平落地名作为社会用词进入公文体系,平落地名取代了平乐地名,刚开始是平落乡,后来是平落镇。而平乐作为原始的最早的使用最久的历史地名反而被人遗忘了。以至于到了1993年恢复用平乐的地名时,甚至一直到现在,仍然有人还误认为,平乐地名自古以来是平落,而不是平乐。
应该说,用平乐做地名不容易产生歧义,还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1993年邛崃将平落更名为平乐,除了汗青地名的回归,应该还有这方面的考虑。我猜想,也许也是这次平乐被入选为火星环形坑名字的因素之一吧。
地如其名。平乐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繁荣富庶的地方,人们在其间安居乐业。它在邛崃场镇规模中排名第一,有“一平(乐)二固(驿)三夹关”的说法。民国志书中是这样介绍平乐的,“城西南三十五里平乐坝,明(代)号为平乐乡,分上下。北宋曾移火井县治此,从本县令肖琢之所请也。《九域志》又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尤大。”里面描述了平乐的地名及历史和地理环境,指出这里是交通枢纽,市场繁荣。“纸市尤大”一句,说的是平乐周边的山上盛产慈竹,人们用它造纸,民国以前,平乐是川西最大的造纸产地。民间流传“成都纸市半平乐”的说法,可见平乐当时产纸的规模之大。流经平乐古镇的那条江,据说因为水面漂浮着很多造纸产生的泡沫,被人们称为白沫江。现在平乐已经看不到一家造纸作坊了,但莽莽苍苍,漫山遍野的竹林仍然保留下来了,形成现在的川西竹海风景区。平乐古镇还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全国魅力城镇。
如果我们从浩瀚深邃的宇宙角度观察地球和火星,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火星是一个红色的星球。蓝色,象征和平安宁。联合国徽章的主色调就是蓝色,维和部队叫蓝盔部队;红色,中国人一直把作为幸福喜乐的象征。一个蓝色星球,一个红色星球,一个象征和平,一个象征幸福。和平与幸福,一直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苦苦的追求。和平与幸福,这不也是平乐地名的内涵吗?用邛崃平乐古镇的地名将火星的一个环行坑命名,这不只是一次火星地标的命名,这也是地球上的人类在向另一星球宣示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