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日前,在广元市青川县蒿溪回族乡青光村一处建设工地上,高大的厂房拔地而起,在工地上做工的当地群众干劲十足,一派兴旺景象,然而,几个月前,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2022年7月,青川县委第一巡察组对蒿溪回族乡开展巡察时,收到部分群众反映,家中土地多年前就租给了一木材加工厂,租金只给了一年不说,工厂倒闭了土地也不归还。
第一巡察组立即对此事进行了核实,发现闲置地块位于青光村一社丁家坪,占地15.7亩,是青川原野木业有限公司的厂房,此时已是荒草丛生,一片破败。
“这个厂房2014年初就没有运行了,老板也联系不上了。”青光村村干部无奈地说道。
群众既领不到租金,也种不了粮食,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更损害了群众利益,在巡察组督促下,蒿溪回族乡切实履行整改责任,通过司法诉讼渠道兑现了17户群众的土地租金4.45万元。乡党委同步争取到中省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引进企业在原址建起了特色食品加工厂房,并与老百姓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老百姓以土地入股分红,预计年底投产后,可带动当地50余名老百姓就业,实现月增收2000余元,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
“事后我们梳理总结发现,因村级建制调整,许多被合并的乡镇、村(社区)留下了大量的集体公有闲置资产亟需盘活。”第一巡察组组长唐成武深有感触。
县委巡察办形成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规范“三资”管理专题报告,提出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将闲置集体土地、公有房产作为整治重点的专项整治建议,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协调推进县纪委监委、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民政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针对其中的资产权属不明、管理职责不明、长期侵占难收回等共性难点问题,进行集中会商会办形成具体指导意见,推进建章立制,促进长治长效,取得“整改一点、规范一域、管住一片”效果。针对各乡镇的个性难点问题,逐一过堂细缕,给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确保“三资”清理见底见效。
“以整治闲置集体土地为例,我们邀请专业人员通过卫星图片比对、现场实地核查等方式,对全县集体土地的占地面积、土地用途开展地毯式排查、点对点复核,形成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实的“一地一册”工作台账。”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黄骁说道,目前已发现“僵尸”企业37家、撂荒耕地42宗,涉及土地638亩。
在县纪委监委监督护航下,该县采用评估补偿、招商并购、破产清退等多样化方式,清退“僵尸企业”31家,新引进企业29家,盘活低效用地510亩。采用“业主租耕+邻里帮耕+集体寄耕”相结合的方式,让“荒地变良田”,“铁树开新花”。
“这里是原茅坝乡政府所在地,乡镇撤并后,这里就成了‘儿童之家’,滑滑梯、蹦床、积木等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应有尽有。”
茅坝村家长李志国欣喜地说道。
在闲置公有房产整治工作中,该县通过公开拍租、转让合作、投资再利用等方式,推动38宗国有闲置房产得到盘活再利用,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0余万元。
“通过专项整治,我们摸清了家底,堵塞了管理漏洞,让闲置资产变‘废’为‘宝’。”青川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表示,将持续加大对全县闲置资产的监督检查力度,实现集体公有资产效益最大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