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山石刻辨析
关剑在线
邛崃白鹤山始建于民国初年的大肚弥勒佛(俗称大佛)莲花座前右侧石壁有一龛石刻,雕刻有三尊石像,上书三字如下图。左右两字很好辨认,中间一字难倒众人。此字读音,字义是什么?整个龛像又表达了什么意思?
图一
图二
经百度查找此字无果,在《汉语大词典》和《康熙字典》均查无此字。《康熙字典》查找最相近的一字如下图
图三
怀疑石龛上此字是为了工整或者便于雕刻而创作的通假字。通假字古时常见,甚至官方也有通假字。我收藏一枚北宋年间的“元祐通宝”,如下图
图四
其右侧“祐”字,为了便于雕刻铸造和对称美观,把其右边的“右”改做镜像反写,这就是官方的通假字。从前边图片可以看出,把该字中把“日”改写为“口”,是为了在石壁上凿刻方便,字体清晰而做的通假字。
那么《康熙字典》上那个字读音和意义是什么呢?字典上注明它是古文“聖”字,二者通用,都读作“sheng",字义也相同。从照片和现场看,显然在石壁龛像上凿刻“聖”不现实,按照字典原样用古文字凿刻也不太适合,因此施工时用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通假字。那为什么不用“圣”字呢?“圣”字虽然最早出现在战国年代,但是当时读音是“ku”,字义是用手挖土。而“圣”作为“聖”的简化字是在上世纪五十年才出现,因此民国初年建造大佛像时没能够使用“聖”的简化字“圣”。所以分析得知石龛上边三字是“巧聖宫”的通假用法。
如果真的是“巧聖宫”,那么它的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呢?没查找到词条“巧聖宫”。从字面理解容易想到应该是供奉与“巧”有关的神话人物或者人们敬仰的人物。自然联想到很可能供奉的是能工巧匠的鼻祖鲁班。经查找,确实单是川内就有广汉,什邡,筠连,南溪等地都有“巧圣宫”,无一例外的都是供奉工匠鼻祖鲁班。因此白鹤这一龛石刻像名为“巧聖宫”是合理的。我们再看,石刻中央供奉那尊石像,既非文人打扮,也非官员装束,而与工匠行头十分般配,这也与鲁班这一贫民工匠出身的大师身份十分般配。因此我认为这一龛石像就是“巧聖宫”,供奉着古时工匠鼻祖鲁班。
问题又来了,鲁班手中没拿任何其它物件,为何双手握住一段绳索呢?古时候工匠工具多种多样,但是最重要的是用来测定工程或器物平直的“准绳”。“准绳”是工程和器物建造所有工具中的纲,“准绳”是个纲,纲举目张,所以鲁班握住“准绳”就代表他拥有了各种工具。
鲁班神座前两人,右侧一人身体前倾微掬,伴随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在述说什么。左侧那人抱手侧耳恭听。因此两人不是争论吵架,而是非常友善的述说或者商谈问题,在鲁班神像前,应该是商谈工程问题吧!
个人管见,恐有缪误,请多斧正!
2023年2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