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孔子拜项橐为师
《春秋后语》:“夫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拜七岁的项橐为师,让我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想。
项橐才七岁,再怎么聪明,也是一个小孩子。而孔子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绝对是百分之百的大师级人物,其才学不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可以形容的了。一个七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拥有孔子那样的才干呢?孔子自己也是不会相信的。可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项橐,发现项橐聪明,有些自己都弄不懂的事情,项橐却能说出个所以然。立即放下身段,拜项橐为师。不在乎自己的面子,更不会去考虑这样做,是否有损自己的声望。为什么?
中华民族有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传统。过去的人们,都是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准则的。孔子看到项橐有才华,有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当然就要理直气壮地拜项橐为师,向项橐学习了。不能因为怕丢面子,怕影响自己的声名,就置事实于不顾,不愿放下身段拜七岁小孩子为师。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声名,就将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丢了。尊重事实,诚实做人。是诚实守信的表现。
然而,反观我们现在,有人能像孔子那样,就是七岁小孩子,才情学识比自己高强,也能放下身段,拜他为师。将面子和声名抛到一边;不在乎自己的面子,不怕影响自己的声名?可见,现在的中国人,抛弃了仁义礼智信的优良传统,不再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的准则了。看现在,人们对坑蒙拐骗,都没有了羞耻感,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面子和声名了。你有面子,有声名,就能发大财。那些歌星影星,不是一出名就财源滚滚而来吗?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21年9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