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240|评论: 0

【四川书画地图·知识闪卡】眉山篇|《致提举监丞帖》:极富书法感染力的往来信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致提举监丞帖》为行草书,纸本,纵34.5 、横 50.9厘米,约书于1047(庆历七年)。《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有著录。通篇秀逸洒落,气韵生动。虽为同友人的平常往来信笺,也极富书法感染力。行笔于圆厚果敢中寓温润古秀之雅趣,转折多取圆势,尤其铺锋处现朴茂丰腴之态,中截沉劲苍浑而不失骨力。如第三行的“感”、第六行的“者”“畏”等字,颇具颜鲁公风神,其笔势畅达温婉又有时代风尚,意趣与杨凝式、李建中诸家一脉相承。在字态的营造上,苏洵亦是匠心独运。字形多呈纵势,气格虽不大,但放眼全局,其顾盼生姿、疏密有致的变化增强了各字之间的整体性,犹如一首悠扬明快的乐曲,随着低回婉转的节奏娓娓道出心声。

作者苏洵简介

2.jpg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苏洵年近五十才成名,大器晚成。苏洵少不喜学,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是过去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字经》中的一则故事。仁宗嘉裕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都城汴京,拜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但成名后的地位也很低,“爵不过于九品”,只做过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等,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参与编撰宋代开国以来的第一部礼书《太常英革礼》100卷。治平三年,苏洵病逝京师,英宗赠其为光禄寺丞,并令官府派船将其运回四川,葬于眉山安镇乡可龙里,后追赠为“文安公”。他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代表作有《嘉祐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苏洵因为年龄关系,以及擅长史论的严谨心态,故而书风较庄重,庄重之中有个人意趣流露。历经唐法之后,五代而到宋,世人普遍追求自适心意的书写状态,但志向不在书法,未对宋代书风有重大影响。他的草书受怀素影响,尚晋唐笔意,气韵有余,格调萧散,自然率真,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书史会要》云:“老泉工书法,气韵有余。蜀人不能书,元祐间轼以字画名世,其实滥觞于洵”。《珊瑚网》云:“老泉书怀素诗,并仿其笔法。”即老泉书法气韵有余。草书仿怀素笔法。

北宋“尚意”书风,由苏、黄、米三家推至高潮,在“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或“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呐喊中,蕴含了对古法“不破不立”的创作态度以及对个性的崇尚。但这种新风尚的确立,丝毫不会影响此前各种经典模式的艺术价值。因为,只要是不违背“自然”这一艺术行为准则的作品,就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风格史上也没有绝对的新旧之分。苏洵作书,没有一味地模仿,更不见鼓努为力、逞强炫技的俗笔。他所表露出的,是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笔墨心声与悠远静谧的人文情怀。这种超然脱俗、温雅出韵的风姿,也正是他高逸人格的体现。

资料来源:《四川美术史》、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6年02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截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4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