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109|评论: 0

【四川书画地图·知识闪卡】眉山篇|《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行书,纵34.5厘米,横199.5厘米,25行,共129字。

释文如下: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充分体现了其心境、性情与书法的结合。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开篇起笔字迹较小,沉稳劲秀,写到后篇,随着作者情绪的变化,字行跌宕起伏,气势开张,大小错落,洋洋洒洒,一派天机。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就墨法来讲,苏轼素有“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为佳”的墨法要求,从其大多作品的墨象来看是浓而黑,致密性极好,可用墨色密实来形容 ,《寒食帖》书法中墨色变化、欹侧的造型正是自适本性的表达。所以有人认为《黄州寒食诗帖》是重章法最好的例子,“真堪‘计白当黑’之喻”。总之,整幅作品似乎完全被作者的情绪所控制,突破了日常书写的许多习惯,形式之间的对比强度大大超越日常规范,从而给观赏者所能带来的震撼力也是一般作品无法比拟的,是苏轼书法中最为精彩、最为杰出的一件作品,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作品,是苏轼乃至整个宋代行书最辉煌的代表作,是其书法生涯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

《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巨大,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这个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整体素养的集中表现。正如后世四川人陈子庄所言:“一幅书法须有整体之妙。整体之妙在于风神”。《寒食帖》典型地体现了东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艺术自评,是他书法创作前后期分野的里程碑。收录于《艺术100 中国艺术经典》、《中国最美的100传世书法》、《中国历代书法精品100幅赏析》、《中国书法名作100讲》、《中国书法经典百品》 等书籍。

作者苏轼简介

wqgQj2LBl-6ARzbKAAwspvZVhog795.jpg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庙堂之上的纵横捭阖,也有贬谪天涯的笑傲江湖。不论走到哪里,苏轼都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极高的文学成就,吸引着青年才俊。这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创造了一个神话。

资料来源:《四川美术史》、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网络截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6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