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05|评论: 0

四川青川:强力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6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青川:强力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
resize,m_lfit,w_200,h_200&autime=39683

金台资讯

2022-06-20 16:09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帐号

关注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幅员面积32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4.01%,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是全国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区,有动植物3740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3种、一级保护动物24种,占全省的75%。该县拥有唐家河、战国木牍文化生态园等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批绿色名录。


近年来,青川县秉承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强力推进文旅兴县战略,旅游业按下了快进键。2021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31万人次,同比增长15.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27亿元,同比增长16.88%,旅游及相关产业税收收入占本地税收收入的17.62%,高于全省相应指标。今年一季度,推出“边陲秘境—青溪古城”“魅力新村—春到阴平” 等精品春游线路17条,举办“紫荆花节”等旅游节会,开展青溪古宴、采黄踏青、春耕采摘等迎客活动,旅游综合收入达4亿元。入夏,包装推出“唐家河-青溪消暑两日游” 等线路3条,开展激情漂流活动和古城灯光秀、“梦回青溪” 等特色演绎活动,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探秘阴平古道 智游熊猫家园


漫步青溪古城,一座明清风格的“青川县署”巍然耸立,重新向世人展露出古县衙厚重、肃穆的身姿。青溪古城自蜀汉起已有17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阴平古道上的重要关隘。自青川县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后,青川县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对大唐家河旅游区进行提档升级,统筹整合唐家河、青溪古城、官帽山、青龙湖4大旅游景区资源,分片区梯次推进民宿提升、风貌改造等市政基础、文旅产业等6类84个项目,全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古县衙续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据悉,大唐家河旅游区建设第一阶段到2022年9月底,将完成青溪—唐家河核心景区的提升建设,建成1个五星级酒店、1个高端民宿集聚区,配套更新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实现景区整体风貌、接待能力、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广平高速公路是重庆、西安、成都、兰州进出九寨沟最便捷的通道,将于2022年9月建成通车,届时,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到九寨沟仅1小时车程,将成为“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承接进出九寨沟游客的重要目的地。


8ad4b31c8701a18b9dae4d0d92d083022938fe30.jpeg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扭角羚(资料图片)。高志农摄


“以前和野生动物的缘分靠天注定,现在就靠这个5G加AI摄像机就搞定了。”一个正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蹲守扭角羚的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说:“以前想拍这些珍稀动物有时候得在一个点位蹲守好几天,现在手机上安了智游青川APP,直接就在手机上可以看到哪里有什么动物出现,什么时间出现过,拍摄特别方便……”


近年来,青川县利用“5G+”的技术支持,系统化整合旅游资源及信息服务,带动了当地旅游行业转型升级,让游客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体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虑动植物分布密度、海拔等因素,划分日常巡护及科研监测样线75条,在大熊猫出没的热点区域增派巡护力量,投入1300万元建成“智慧唐家河”信息管理系统,“智游青川”App充分利用科研摄像头和自建监测设备,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览、停车预约、动物寻宝、社群评价等多项“无接触式”服务。当前,智游青川APP注册商家已累计超300家,记录珍稀动物栖息和生活视频、图片资料超8000分钟。随着项目的持续运营,智游青川将会产生海量视频及图片资料,内容珍贵,有较高的科研、学习价值。


重启千年文脉 绽放木牍之光


行走在青川县城,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就像走进了风景画一般。没想到这样一个青山绿水的县城,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1980年,在青川县乔庄镇郝家坪,一块记录下秦王命令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的木牍,在埋藏了2000多年之后重见天日。青川木牍为研究秦国法律提供了可靠史料,也在证明青川历史之悠久。青川县文管所还收藏着另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吕不韦铜戈,刻有“九年,相邦吕不韦造。蜀守宣,东工守文,丞武,工极,成都”铭文,这是关于“成都”地名最早的文字记录,也反映了青川连陇接陕的重要军事地位。


近年来,青川县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申报认定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2项、市级5项、县级26项。一级文物吕不韦铜戈入选“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亮相四川博物院;“川北薅草锣鼓”等多个非遗文化通过“国际非遗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等平台载体走出青川、走入大众,赢得了广泛关注。


在青川,感恩奋进无处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全国人民特别是浙江省倾情援建下,青川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在乔庄镇这全国少有的4A级旅游景区县城,“感恩奋进浮雕文化墙”“感恩廊桥”等处处折射出感恩文化之美。


优质的山水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鲜活的地方民俗,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至。“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51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


提级全域旅游 带动富民增收


白龙湖畔,幸福村村民冯国银正忙着给浮台上钓鱼的游客准备午饭。沙州镇青坪村村民强锡香在白茶基地附近建起农家乐,前来游玩的客人络绎不绝,赏茶山美景、品白茶醇香,“茶旅融合”助推当地居民持续增收。


在白龙湖库区,像冯国银、强锡香这样,建起水乡民宿、开起特色农家乐、经营露营基地的职业旅游人比比皆是,带动了上万群众一起吃上“旅游饭”。游客在这里可以一览白龙湖的旖旎风光,享受浪遏飞舟的快乐,还可以重走红军路开展研学旅行、聆听“木牍之声”红色故事讲解、体验“七佛贡茶”茶饼等非遗工艺制作过程。


自与峨眉山、都江堰一同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后,青川县正在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通过坚持全区域布局,推动全季候发展,带动全产业融合,青川形成“一心一极两廊四区”旅游格局,开发出“春季赏花摄影、夏季避暑漂流、秋季观叶采摘、冬季休闲赏雪”旅游发力点,发挥出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青川县依托资源优势强力推进旅游扶贫,带动全县2万余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创成旅游扶贫示范村8个,创新推行的旅游扶贫模式入选联合国减贫组织现场教学案例,总结探索的“三三联动”旅游扶贫案例入选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中国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十佳案例”。


开发公园城市 寻味青川美食


从邓忠开山到邓艾点兵,这是一幅穿越三国文化的历史画卷。在青溪古镇,演绎着偷渡阴平天下统一的传奇。


从地震极重灾区满目疮痍到灾后重建浴火重生,这是一幕感恩奋进的英雄史诗。在县城乔庄镇,青川县正以“宜游宜居”为目标全力建设“公园城市”,统筹县城的空间与功能、城市与自然、生产与生活,建设开发“公园城市”,通过“一区三园三谷三线”建设,县城形成了外围“三谷”环绕、城周“三园”呼应、内外“三线”贯通的良好空间格局。


从木耳竹荪到跑山牛肉,这是一场浓缩青川滋味的珍馐盛宴。走进青川,可以在体验秀美山水,感悟熊猫文化、贡茶文化、木牍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同时,品味山珍美食。


深挖特色。做优青川山珍、白龙湖生态鱼、青川铜火锅等特色美食,积极参加省市特色美食评选活动,开展“名食、名厨、名店”评选、展示活动;


完善配套。打造县城尚品休闲美食街、滨河休闲美食街等3条特色餐饮街区,以白龙湖幸福岛为载体,挖掘湖鲜美食,打造“青川湖鲜”品牌。成立餐饮等旅游行业协会,引导商家建立自主组织的市场机制,并组织专业队伍对景区农家乐、星级饭店实行服务质量季度评估制度;


立体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推介,青川黑木耳、竹荪、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登上央视《味道》栏目,含青川元素的网剧《吃货拯救世界》在爱奇艺平台播出。强化线下营销,把成都、西安、重庆、兰州4个城市和高铁沿线作为重点营销城市,针对不同市场开展精准、个性化营销。


打卡网红景点 发展网红经济


近年来,青川县始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聚力发展网红经济。


开发“网红景点”。在县城、青溪等地打造古城灯光秀、樱花网红街等网红景点7个,聘请青川籍“网红”人才担任“网络宣传大使”“青川代言人”,通过打卡记录自然风光、乡村美食、农耕文化等方式,展示乡村旅游新亮点。今年以来,通过网络推介新增旅游人数5万余人,增收700万元以上。


培育“网红达人”。将网红人才培育纳入新农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网红孵化基地“青创星空”,通过专业培训、达人分享、沙龙体验等方式,为经营主体提供直播带货、引流推介等实用技能。目前,已培育“粉丝破万”网红30余名,涌现出“川味盐太婆”“高压郭”等一批拥有粉丝100万以上的知名本土网红4人,青川陈思琦、林茂荣、赵海伶入选2020年“四川正能量网络达人”榜。其中,“川味盐太婆”成为粉丝量超千万的现象级网红,“川味盐太婆”的网红故事被新华社专题报道。“网红”们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向广大网民推介了美丽乡村、特色美食、民宿民风等,带动广元旅游、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打造“网红产品”。引导本地农村网红、四川知名主播等将青川黑木耳、唐家河蜂蜜等本地特色农特产品纳入平台带货橱窗、线下商品旗舰店,采取产地直播、互动讲解等形式为农产品“代言”“带货”。组织“海伶山珍”等企业参加抖音电商“川农好物·富域计划” 等活动销售产品。今年1—4 月,青川黑木耳、羊肚菌等网红产品销售额达 1 亿余元。


笃定发展思路 提升产业结构


近年来,青川县始终坚持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县、天府旅游名县目标,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产业结构日臻完善。


坚持项目带动,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策划包装文旅项目128个、总投资300余亿元,已招引落地文旅项目20余个、总投资200余亿元。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自筹资金、融资等方式,大力推进文旅基础配套项目建设,投资6亿元的青溪古城4A提升项目、5亿元的战国木牍文化生态园4A提升项目、3亿元的向阳山七佛贡茶茶博园建设等项目正加快推进,以项目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融合,培育文旅企业发展壮大。围绕“一河两湖两山”旅游产业布局,扶持一批文旅企业和产业园区,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成青溪旅游示范园区、白龙湖幸福岛现代农业园区、青川山珍现代农业园区等农旅融合产业园15个。培育文化和旅游企业194家、涉旅“四上”企业18家、文旅龙头企业2家。


坚持示范引领,推进住宿餐饮产业升级。研究出台了《促进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特色美食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助推民宿餐饮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度假酒店3家、星级酒店4家、汽车营地2家、森林人家5家、旅游民宿3家、乡村酒店8家、休闲示范农庄3家、星级农家乐53家,成功申报青川黑木耳、铜火锅、白龙湖湖鲜等特色美食注册商标10个,打造特色美食街4条、特色餐饮店20余家。


优化接待服务,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构建立体交通体系。青川境内已有西成高铁、兰渝铁路、宝成铁路3条铁路线和青川高铁站、姚渡站和竹园站3个火车站,有京昆、兰海、绵广3条高速过境,横向贯通的广平高速即将全线通车,紧邻广元盘龙机场,建成首批“金通工程样板县”,建成青竹江山水画廊、姚唐乡村走廊、茶观路、青龙湖风、唐家河风情廊道5条自驾景观道和环城绿道、白龙湖绿道、青溪绿道、初心谷绿道4条城市、农村绿道。开通旅游观光巴士及旅游专线12条46班次。四通八达、运行高效的“快旅慢游”交通网已然成型。二是纵深推进“厕所革命”。在青川各条交通主干道和乡村景点,42座“高颜值”旅游厕所合理分布,旅游厕所不仅能为游客提供休息等服务,创新探索的“以商养厕”模式也为当地群众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三是完善咨询服务体系。投资1.6亿元,建成县旅游集散中心2个,三锅、板桥等旅游服务区(点)27个,形成多层次的全域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创新建立“红立方”志愿服务站13个,每年开展志愿服务3000余人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川县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做好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三篇文章,做深文旅规划、做精文旅业态、做靓文旅品牌,做强做大青川文旅经济,为青川县域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邱锐 邱雨 苟晓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