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298|评论: 2

[以文会友] 转燕梳楼文:史上最难数学高考,真是为了高科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3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的高考的日子,有点热。

比天气更热的是关于“史上最难”高考数学的热搜。

640

这个热搜有多热呢,连北大数学天才韦神都跟着上了热搜,因为很多考生哭诉,这一届的高考数卷有多难,就是韦神附体估计也搞不定。

事情缘于媒体对一名考生的采访,这名考生表示“这是我三年来所有高考卷都没有这一半难的,证明我学得不太深刻”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段采访引发无数考生和家长吐槽。不少“见过世面”的考生表示试题比数学竞赛都难,连高中数学老师都出来说话了,说恐怕自己也只能勉强考及格。

到底有多难呢,这个却是见仁见智。有说10年不遇的,有说20年不遇的,也有说史所未遇的,反正不会就是不会,说多少年不遇都行。

热搜有多热,考生们的眼泪就有多长。有个考生说自己手边抖边算还要提醒自己不能崩溃,发了3张草稿纸,正好够擦眼泪用。据说很多考生最后是哭着跑出考场的。

也有考生自我解嘲说,数学本来是本手,但一看到试卷只能试着用妙手,写着写着好像是俗手,最后发现无从下手。梦想着走出大山,如今只能走进大专。


我突然好像理解甘肃那个带着手机进考场,然后偷拍考题发群里重金求助的考生,她看到卷子时该有多崩溃了,问题是她这样的智商,上大学有什么用?

去年武汉作弊的那个考生,人家也只是把考题偷偷传到小猿搜题APP上找答案,也没蠢到直接跑到QQ群里昭告天下啊,不能不说,这样有勇无谋的人才真的不多了。

难就难吧,反正要难大家都难,一把尺子量到底,规则面前都一样。

但偏偏有自媒体喜欢臆想自嗨,说这是为了中国科技崛起。

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数学高考变难了,数学优等生就能考上更好的大学,然后就能进入更多的高科技企业,然后就能推进国家的科技进步,然后就是教育部为国选才。

640

凡事上升到大国竞争科技崛起,就难免让人热血沸腾。为了国家大计,我等牺牲点小我算什么,上个技术大专又算什么,行行都能出状元,然后我差点也就信了。

但我一琢磨,好像又有哪里不对劲。如果是为了选拨人才,是精中选精还是众中选优?当然基数越大越好嘛,让更多的理科生进入大学,不比提高难度掐尖好?

再说,要培养科技人才难道不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做起,同时扩大理科招生,加强研究生力量,从而打开高科技的星辰大海吗,什么时候要一卷定终生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年来培养出来的高知人才,留在国外的比例有多少?

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人才回流的问题,不能这些精英回国效力,培养多少人才也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才是重点!

所以说,这种“科技人才说”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一种自媒体的意淫。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今年的语文高考同样也难的六亲不认。

很多省份的高考作文是“本手、妙手、俗手”,估计一半学生得懵逼,更别说那些大山里从未学过围棋的考生了,像我这样的我直接就看成了抄手,直觉反应就是有没有醋。

还有关于《红楼梦》的作文,也瞬间难倒了一众考生。对于未来的人生来说,他们是做了无数个梦,但从来没想过什么红楼梦,然后12年3000多个日夜瞬间就清醒了。

更绝的是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是《跨越再跨越》,材料以北京双奥城为背景,展现北京从2008年到2022年的发展变化,问题是,安徽的孩子有多少去过北京?又去过双奥城?

2008年奥运的时候,他们才不过3岁,你让他们谈这14年北京的变化?北京的变化难道不应该让北京的考生去谈吗?你们这些淮河两岸的孩子谈谈家乡的变化,不好吗?

当然,我能理解关于“三手”包括《红楼梦》的用意,就是要考验考生能否从从借鉴和模仿中跳出来,立足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这个有毛病吗,没有。我支持。

但安徽这个选题,我始终琢磨不出来怎么想的,只能夸一句出卷人脑回路清奇。

所以说,仅仅为数学叫屈也是不客观的,语文同样也是一片吐槽。这也很正常,每年高考没有吐槽?吐槽说明有思考,有思考就能有改变,这恰恰反映出一种健康的导向。

如果非要找出一个规律来,我倒是认为,今年的高考更注意学生的世界认知能力与逻辑思维训练。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大家发现没有,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

比如说语文,无论是本手、妙手还是俗手,理解能力强的考生一眼便知这中间的逻辑关系,无论懂不懂棋语,都能从字面意思找到“创新”的题眼。

而关于《红楼梦》中的取名问题,内在逻辑就更明显了,借鉴、模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怎么去把握和理解,最后落笔落在哪儿,对于逻辑思辨能力强的考生并不是难事。

再看数学,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并不是考题变难了,而是增加了很多现实情境设置,比如《梦溪笔谈》、“南水北调”工程、垃圾分类、嫦娥二号卫星等都出现在考题中。这考验的就不仅是考生的解题能力了,还有阅读理解,生活应用、逻辑视野等等。

说到这里大家看明白了吗?国家要的可不仅仅数学人才,而是创新型人才,是综合型人才,是要文科生当理科生,理科生当华罗庚。

这才是今年高考语数双双发难的真正意义。

只是苦了经历三年疫情的考生们,天天上网课能学到什么真知识?

其次苦的是那些做题家,三年时间刷了无数道题,最后全漏了,小镇做题家的时代,过去了。

最苦的,还是那些农村的孩子们,论知识论视野论阅历,他们又如何与城里孩子相比?更别说让这些连省城都没去过的去写北京的变化了,这不是逼着他们连编带猜吗?

当然,也有人想把责任推给双减。客观来说,该补的课一点也没少,大家心知肚明。只是出题思路变了,而我们的观念还停留在拼命刷题的传统观念上。

双减减的是培训班,但培训班并不培训孩子的逻辑与阅历。

不管怎么说,高考都是社会公平的压舱石,是底层家庭实现阶层流动的最重要途径。最大的考验是,以后指望刷题逆天改命很难了,要靠更扎实的知识积累和逻辑能力。

今年的青年失业率高达18%,就业越来越难,工厂越来越招不到人。

2022年应届生将首次突破1000万,为历史最高规模。

不出意外的,未来无论是考公考编都会卷出新高度。

一入江湖岁月催,真正的厮杀才刚刚开始。
[size=23.799999237060547px] 64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2-6-1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对学生来说,确实太具有挑战性了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22-6-1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出真正水平来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