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颗”血泪化成的中华琥珀
作者 邓顺天成
最近读一本近现代名家历史散文集,梁衡先生的四篇历史散文所传达出的信息,久久地在我的脑子里萦绕,就像四颗血泪化成的中华琥珀,震动我的心!
第一颗是说武侯祠的。说诸葛亮死后,百姓请建祠庙,但朝廷以礼不合,不许建祠。于是每年清明节,百姓就于野外对天设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这样过了30年,民心难违,朝廷才允许在诸葛亮殉职的定军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此例一开,全国武侯祠林立。成都的武侯祠,先是与刘备庙毗邻,结果是武侯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春来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诸葛亮。不想事与愿违,百姓反而把整座庙称作武侯祠,香火更盛。到清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个矛盾,改为君臣合庙,刘备在前,诸葛亮在后,并多次重申,这祠的正名为昭烈庙——刘备的谥号为昭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即使文化大革命中,曾经疯狂地破坏了多少文物古迹,但武侯祠却片瓦未损。至今每年仍有大量游客来拜访,感怀。这就是被百姓筛选,历史塑造的第一颗中华琥珀。
第二颗是说林则徐的。这位1840年鸦片战争的禁烟英雄,被清廷治罪发配到新疆接受处罚。可是这位戴罪的民族英雄,却在这片荒寒的边疆,为他的民族做出了更大的历史性贡献。他先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协助将军开垦伊宁城边的20万亩荒地。又带头捐出自己的私银,兴修水利,建了一条被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退役。进而他又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域,绘制了一幅新疆地图,为后来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将哈密王霸占的土地一万多亩分给当地的汉、维农民耕种,使各族人民不但有了生计,而且民族和睦,边防巩固。这位中国古代最后一位戴罪功臣的传奇,塑造了又一颗中华琥珀。
第三颗是说辛弃疾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由行伍出生,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一代大诗词作家的人。辛弃疾1140出生于山东历城。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便拉起了一支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多次向君王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位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英雄豪杰,却由于君王偏安一隅,英雄无用武之地,结果落得个“把栏杆拍遍”的吟诗人生。读来令人喟叹,成为又一颗中华琥珀。
第四颗是说李清照的。李清照1084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这位乱世中的美神,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却不仅遭逢乱世的厄运,而且要遭受男尊女卑时代吃人礼教的重压。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个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一日,一位孙姓朋友的小女来玩,此女极为聪明。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女孩子却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倒抽了一口凉气,她只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她这才意识到,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的女子是真正多余的啊!男尊女卑吃人礼教的深入人心使她成为世人眼中千年孤独的怪物!这就是我从梁衡先生文章中读出的第四颗中华琥珀。
这四颗中华琥珀,都是历史的血泪化成的,看起来特别令人心惊!
(2014、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