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全市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发案55件,同比2022年3月70件下降21.42%,环比2022年2月33件上升 66.66%,涉案金额 1022.30万余元,环比2022年2月232.34万余元上升340%,占全部刑事案件205件的26.82%。
手机银行 50起;微信2起;支付宝 2起;其他1起。
55名受害人,女性45人,占比81.81%,其中20岁以下4人、21-45岁34人、46岁以上7人、男性10人,占比18.18%,其中20-45 岁1人,21-45岁6人,46岁以上3人。
驾校教练1人、教师2人、农林牧渔生产人员1人、其他7人、务工18人、无业19人、学生5人、医务人员2人。
小学文化程度3人、初中文化程度30人、高中文化程度4人、中专文化程度7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1人。
未婚10人,占比18.18%;已婚 42人,占比76.36%;离异3人,占比5.45%。
2022年03月29日18时,中坝街道的田某某报警称其被诈骗了。经了解:2022年3月29日,田某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008532825217396,对方自称是绵阳市涪城区公安分局民警,说田某某身份信息涉嫌违规办理护照出境和办理的银行卡涉嫌电信诈骗,田某某相信后按对方要求操作,在家中向对方提供的账户共计转账57000元后,对方得手后自称是电信网络诈骗犯。
1、诈骗分子都是以00开头的电话打来的电话,多是以改号软件或者是境外电话呼入; 2、对方要求配合调查的理由多是以涉嫌洗钱或是有人利用身份信息非法办理、使用出入境证件等; 3、具体诈骗过程是要求当事人不要告诉任何人,配合调查期间需要找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把电话设置成拒绝所有来电、短信,这是诈骗分子防止在对受害人进行“洗脑”过程中有他人提醒或是公安机关电话、短信预警,同时也是避免诈骗分子利用其他APP与当事人沟通时被打断; 4、为取得当事人信任多是发送假的“警官证”、“逮捕证”,部分诈骗还会利用指定小众聊天APP与当事人视频,视频中会有短暂的着“制服”对话场景,更容易取得受害人信任。 5、不管以何种方式,何种理由,最终诈骗分子都会要求配合“公安机关”证实当事人的清白,要求把当事人所有银行账户的资金汇总后,汇入指定账号,或者是将相关信息填入诈骗分子指定的某种带有“银行”或“金融”相关文字的APP。
2、公安机关是侦查机关,所有的调查都会依法进行,案件的侦办取证均由公安机关负责,不会让当事人自证清白; 3、陌生电话,特别是00开头和带有“诈骗”“推销”等标签的电话号码不要接,不要信,发来的链接不要点;
可能您的朋友需要看到这个信息!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把它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学习到相关反诈知识,提升反诈意识,防止上当受骗。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