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帝《吟火井》诗注
凡丁
《吟火井》清.乾隆帝
羲之广异闻,火井欲俱示。未曾读汉书,郡国志原备。
博物称投烛,赋注家火投。灿然照天地,一灭一云燃。
定论终是谁?千秋记载家。孰能免耳食?其实自今存。
所秉阴精气,火阳而根阴。离为见周易,
凿井如置产,但引供烹饲。亦可用煮盐,盐井则别易。
蜀有争产者,事闻问以悉。评理因自强,究竟非奇事。
(此诗收载于丁宝桢《四川盐法志》)
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政权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作品背景
乾隆时,邛州民因争火井使用权酿成命案,刑部向乾隆呈报案件,乾隆亲自询问知情者,并查阅《郡国志》《博物志》等史籍资料,感悟历史上对邛州火井和油井的使用记载语焉不详,“一灭一云燃”而“其实自今存”。从而写成此诗,告诉世人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
说明:
一、乾隆时期政风清明。
二、乾隆时期,临邛人不仅继续在使用天然气熬盐,而且“引供烹饲”即用于煮饭,煮饲料。
注
羲之广异闻:王羲之《盐井帖》:“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耳食:《现代汉语词曲》:“指听到传闹不加审察就信以为真。”出处《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笔者:
“离为见周易”后所缺五字,疑为说“石油”,但与《盐法》无关,引用者故意省去。或者不相信古临邛人在使用天然气的同时使用石油!
详见下篇:《清同治熊维芳〈油井〉诗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