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二话
————试着用邛崃土呗呗话的小小说解读
唐文栋
这句邛崃土呗呗实指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一重的不球安逸别个和他事,安心就图个嘴痛快,发泄对他人的种种不满,实际又不能因之改变既有的现状与事实。
或者是“同脚背踏人”在上峰、在自媒体上,在他人面前“扇阴风,点鬼火”。
巴不得他人他事倒八辈子的大霉,自己借此就可以捞到点好处。
就算退一万步说,即便自己捞不着什么好处,能让别人不爽,自己心头也是非加子安逸的。
言而总之,这就是在“羡慕嫉妒恨”中心理极度扭曲与变态的怪现状。
譬如说
(一) 老王也就是王总,前一向“人霉又把磕睡拽”,让成都某酒业公司制定的三年打翻身仗的企划案,未能真正完全实现(其实大多数指标都过了关)。
在与公司高层以及董事会沟通未果的情况下,他只得主动引咎辞职,遂另谋高就而去。
有道是“人未走茶先凉”。
公司老吴第一个跳将出来,吊二话:“暗,俺,暗,我就说嘛,公司头,有些人,你有好多羊子吆不上山,你有好大的烟锅巴(烟头)我踩不熄。呸、呸、呸!说大话,使小钱。海归还不是照样水土不服。老子就比你娃懂得起如何让产品本土化。”
旁白:浪公司董事会为啥子没采纳你老吴的建议呢?
老吴当年梦想与王总竞争公司的CEO,可在董事长诸葛躺平的眼里,老吴就是个屁,顶多就是个冲锋陷阵的莾夫。可老吴就是始终不明白,这是究竟是为什么,更懂不起“自不量力”和“虾子绝对没有有二两血”的深刻道理,遂将三年前的所谓“败选”,在今天找到了一次发泄口。
在董事长以及董事们看来,哪怕王总再失败,也不会用老吴这种二流“将才”。
(二) 彭天棒人酸,说话更刻薄,他是公司的企划部的经理。他也在背后吊起了二话:“他娃娃,在老子的面前摆谱谱。你我都是传媒大学的裁纸的(才子),我不懂公司的文化传播,就只有你龟儿子的这个海归博士懂。再懂你娃今天也不是归去来嘛。”
言外之意骂王总把公司没有整来红红火火,现如今又要另谋“高就”去了。
原来,有关公司的文化传播与融媒体的整合,王总主张打整合牌,而彭天棒却说公司的产品更适合走传统媒体的主路线,融媒体慢慢来,其实他哥子并不十分排斥新媒体。
在过去三年的工作中,彭天棒虽遵守执行了王总的整体推进本企业的融媒体宣传方案,但在他娃内心深处,往往是口是心非的。
(三) 公司财务部的李会计很想跳槽,但没有猎头公司来主动挖他。
旁白:你仁兄最起码与老王差五个档次。
守城老李尚可,可如盘活存量资金,开源节流等方面他哥子就明显找不到北了。
当面对王总这种金白领之人,一年就能从公司领走八十万的年薪,很是不满。 这盘王总下课,他仁兄明摆着就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也在财务部吊二话:“人的价值就是一张海归文凭嗦,豁别个。有真本事,拿出来亮剑。你都是猎头公司要挖的对象,豁鬼,我才不信。”
旁白:其实王总此刻,已被猎头公司搞定,与某贵州某酱酒集团进行了签约。
吊二话,在邛崃人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犹如鲁迅笔下阿Q的某些影子。
来不来搭口就是一句老生常谈:“他龟儿子的,算那把夜壶哦。格老子,他也是什么什么……有好吆不了台的,他娃的底细,我全知道。他娃能成事,我手板心头煎鱼给他吃。”
当然,最后别人当真成了气候,做成功某事后,他仁兄又吊这样子的二话,并故作神秘状:“标豁我,我晓得他凶,不过,不过背后是有后台的,靠某某;如果完完全全是他自己奋斗,咋可能嘛?你们信不嘛?反正我不信。”
总而言之,别人成也是萧何,败也必须是萧何。
在吊二话的人嘴里:你哥子就不能成事。反正你不胎害,他就非加高兴;你太胎害了,他更加不高兴。
在吊二话的人看来:你娃,最好“到好不好,到坏不坏最好”! 这就是:邛崃土呗呗“吊二话”的核心价值所在。
凡人也是人,琐事也是事。
乡土即乡愁,多情即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