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英雄华占魁,为邛崃英雄之城说两句
罗友伦
我之所以认为邛崃不仅只是“爱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是因为我以为,爱情重柔,英雄重钢,钢柔并济方能振兴邛崃。但是,我也知道,只凭我一己之力很难支撑起《邛崃英雄城》这一辉煌称号,我已是76岁古稀之人了,但总想在有生之年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对家乡有益的事,成为一个脱离底级趣味的人,所以竭诚希望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同心协力共同努力,让邛崃英雄之城实至名归。近来,重温《邛崃市志》,更加肯定华占魁完全可以撑起邛崃英雄之城的光荣称谓:
1842年,清朝和英国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全国震动。也就是在这一年,在中国四川的一个小县——邛崃城东白莲寺,华占魁出生了。华家世代务农,由于家境贫寒,华占魁读书不成,即在家随父母务农、习武。咸丰时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廷招募新兵,时年约十七、八岁的华占魁为了摆脱贫困,应招入伍。华占魁入伍后被编入曾国藩的湘军,因体强力壮成为兵勇头目。华占魁凭借自己仅有的学识,在兵营努力攻读兵书战策,与太平军辗转作战。太平军衰落,又调入山东与捻军对抗,屡立战功。同治十三年(1874),已是而立之年的华占魁,官至台湾参将(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光绪元年(1875)日本觊觎台湾,大批兵船挑衅郎桥。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列强侵略矛头直指中国,造成了中国边疆危机四伏。台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美国、法国等列强武装侵犯的重点。明治维新一开始,日本在对外政策上确立了“开疆拓土”的侵略总方针,地处日本西南太平洋上的琉球和台湾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其时,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奉诏视师台湾,与华占魁等壁垒森严,相持数月。(沈葆桢原名沈振宗,字幼丹。晚清时期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日本倭寇终因粮草供应困难,最后撤营退兵。日本倭寇败退,虽说是因粮草供应困难,但华占魁、沈葆桢等将领的威武不屈,不容侵犯才是至关重要的。试想,倭寇围攻台湾数月,不能不攻打,不能不千方百计攻击台湾,只是不能攻克而已!
光绪三年(1877)华占魁升任黑龙江正三品总兵(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驻守宁古塔(今宁安县)。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这一年,八国联军借口中国义和团运动伤害了他们的利益,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前后派出四五万军队登陆,俄军更趁机派出十多万军队攻打我东北,在江东64屯奷淫虏掠。江东64屯,是指黑龙江左岸,从黑河市对岸的精奇里江口处开始。往南直到孙吴县霍尔莫津屯对岸处为止的一段土地,历史上曾经有64屯的中国居民居住,因此得名。全屯男女7000余人,仅百余人泅水脱逃。其余悉数遭其害。华占魁奉命率两协人马(两协人马相当于现在的两个旅),赶至墨尔根(今嫩江市)驰救。在沙俄军往来的山谷两则埋伏,严阵以待。一日后,沙俄军满载掠夺来的财物,挟被虏男女进入山谷。华占魁一声令下,清兵开炮轰击,沙俄军人马纷纷倒地。华占魁身先士卒,手擎大刀。率兵杀入沙俄军中,全胜而归,朝廷敕号华占魁为“巴图鲁”(满语”勇士“),授武显将军,升记名提督(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记名即候补)。
阅读至此,掩卷沉思什么是民族英雄?查百度曰: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华占魁在台湾和倭寇对垒数月,在江东64屯救百姓于水火,难道不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不是维护民族利益?于是,我拍案大呼:华占魁是一位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民族英雄!!!
以上文字和重温《邛崃市志》感慨,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