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324|评论: 0

《资中状元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9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龙山人《资州记忆》散文集









           状 元 街

                                 (成都)朱醴








状元街是资中北门外的一条长街,当年曾经叫做胜利路,后来分为四段:武庙街、文庙街、状元街、龙王街,现在又合并为状元街,并保护成磐石古城。起始段百米之内,却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文庙和武庙。
状元街的起点,原先有一座城门,因此重龙镇也被叫做城关镇。城门拆除以后,成了一个十字路口。街口的广利河桥头,以前则是一座汽车站。乘客可以坐车到资中的很多乡镇,如双龙、龙江、狮子、马鞍、太平……。如今,这里树立起了一面状元街的形象墙,匾额上“状元街”三个大字十分醒目。河对面的武庙前曾经有一所中学的教学楼,就是城关中学,后来又叫做重龙中学。
沿着街道往城外走,有一家面粉店,以前大家把麦子拿去,脱壳后,麦麸就作为工钱了。
然后有一家做杆秤的店,门口挂满几十个杆秤,经常可以看到阿姨们把铜丝插入秤杆上密密麻麻的很多小眼中,然后剪断,最后再打磨,就成了星星点点的标识,泛出点点金光。
对面则有一家单位宿舍,是资中建筑公司家属区。旁边有两家酱油铺,一家公营,一家私营,私营老板姓廖。两家门前都是一排大缸,盖着圆形木板,揭开就可以看到浓色的液面,可以照出人影。我们经常带着瓶子,拿二分钱打半瓶酱油醋。
再走,街边就是一个水池,是南宋状元洗砚台的地方,一道高大的红色墙壁,十分巍峨壮观。这就是文庙的万仞宫墙。池子另一面则有一道长长的精美绝伦的镂空七孔照壁。
文庙是我们小时候天天玩耍的地方,那时也不收门票。高大的宫墙和照壁,玲珑剔透的雕塑,还有棂星门,泮池的石龙,都是好玩的场所,还有阅览室里,很多画报,琳琅满目。文化馆春节就会举办猜谜语的活动,我们也能多所斩获。
文庙对面,有一家副食品店,柜台里和桌面的玻璃罐子里,是各种美食,有:
牛奶酥、花生糖、花生酥、花生占、怪味胡豆、寸金糖、桔红、柿饼、绿豆糕、茯苓糖、水果糖、鱼皮花生、薄荷糖、奶糖、冰糖、各种饼干……
旁边则是一家面馆,最美味的就是兔子面。一位老大爷掌厨,赶场的时候座无虚席。红烧兔肉浇在面条上,香味四溢,大快朵颐。
文庙旁边的陈家大院,是同学的家,也是何介福老师的宅邸。高中时候,仰慕何老的学问人品与道德风范,曾经请他写过一幅字,何老亲切慈祥的笑容,对人十分和蔼,给我写的是厚重的隶书,苍劲的笔力透出汉碑的质朴与古味。而我那时仅仅带给何老师一瓶尖庄而已。
文庙小门外是一处剧场,经常表演川剧。平时则是放映电视,门票五分钱。电视机只有14寸,100多人隔着20米却也看得津津有味。最早是审判四人帮的新闻,后来有《大西洋底来的人》、《霍元甲》、《血疑》、《排球女将》等。
剧场外面有一处厕所,再旁边有一家理发店。然后,就是居委会大院。
那时居委会经常开会,传达文件,最热闹就是革命大院成立的时候,颁发十几块匾额,有:韶山大院(居委会)、井冈山大院(我们院子)、瑞金大院、遵义大院、延安大院、北京大院…………然后,匾额挂在每个大院门口,还会有两盏红灯笼。
此外,1979年是科学的春天,居委会组织了很多书籍,办起了图书馆,很多书我们都是从那里借的,有:
1980科幻小说集、神秘岛、飞向人马座、珊瑚岛的死光、骑鹅旅行记、绿野仙踪、隐身人、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这里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深厚的。
居委会旁边有一家代办的邮政,由一位阿婆代售信封、邮票,门口挂着一个绿色的邮箱。这里经常可以买到一些新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文革时期最多的还是天安门日出的八分邮票。很多花花绿绿的邮票都被我们使用后收集起来,集成两大本。伙伴间还经常交换邮品,其乐无穷。
居委会对面不远,就是我家。我们院子有天井,一口方形的水池。后院则有一口井,几株桑树、一株九节锋,矮墙下就是广利河,一条小溪。外面则是大片的农田。
远处可以望见二龙山顶的碉堡和山腰的两块天牙石,以及相连的重龙山郁郁葱葱的林木。
我们院子里有詹、赵、孙、练、姚、秦、李等几家大姓,邻里也都相处非常和睦,其乐融融。
对面院子,则有卿、陈、何、刘、周、印……等几户人家。
我们家对面不远就是师范,里面的礼堂经常有文艺表演,街坊邻居都喜欢去看。师范的树叶,也是我们捡回来做引火的柴火。读师范附小的时候,运动会也都是在师范操场举办。
师范北门斜对面还有一家理发店,旁边的小院有一条曲折的巷子,走通之后,就会到达我们院子。
街上再走几步,就是一处民国西式风格的院子,以前门口的顶上,写的是:
为人民服务
后来,经文史专家考证,是民国时期的理工实验室。金老师家就住在旁边院子里面。
师范北门正对面的地方,是古大爷和姑婆的家。有次,古大爷看到我玩的一枚铜钱是雍正当十钱,就告诉我,清朝的皇帝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我居然一次就记住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写,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同志也是皇帝。电影里革命战士都互相称呼同志。
他们家曾经送过一些照片给我们,是在北京拍的,拍摄的很多雕满花草的漂亮的石柱子。照片上的小女孩就倚靠在那些柱子旁。很多年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一直到后来看到圆明园的照片又过了很久之后,忽然一下子想起来,才知道,那里就是大水法和远瀛观残留的石柱。
师范北门临街有食堂,经常可以看见吃饭时间学生们围着十几张桌子吃饭,很多人还喜欢站着吃。
继续往北就到了师范附小,这是小学读书的地方。
进门是一道台阶,顶上有一道照壁,背后就是操场。南面是四层的教学楼,一楼和四楼曾经是我们教室。西面的民国风格二层小楼,底楼是办公室,二楼左侧也曾经是我们教室。北面是一座礼堂,以前是龙王庙的大殿。
学校对面是李叔叔和张妈妈的家,小时候靠张妈妈养大的。1981年大洪水的时候,家里水齐腰深,我就住在百米外的张妈妈这里,安然度过。两家感情也很深,如同一家。
学校北面临街有一口井,就是龙王井。
井台对面有一条小路通往田坝不远处的村子。晒谷子的场地,有时会有川剧表演。
继续走,就到了状元街的尽头,称为场口。小学时候我们的班长就住在这里。
小时候外公去世,我捧着遗像,要多次跪拜,到出镇子的这里才结束。
远处则是两路口,以前牌坊林立,现在只有一座德政坊。附近有一处火神庙,姨祖母在那里镶过牙。山边的黄土,是我们肩挑背扛运回学校操场的取土的地方。一条小路通往困牛山,好几个同学的家就在山坳里。
状元街两边的院子,基本上都有一口井,水面距离井口也就一人高。院子间都是连通的,我们可以一直穿越,不走大街也可以走很远。很多院子后门都有几块石板横在小溪上,通往田坝。
逢场的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进城来,满街人影,熙熙攘攘。那时鸡蛋不是称重,而是按十个出售,价格一般就是两毛。
自来水没有安装的时候,是买水车送的水。清早则有彭师傅骑着自行车,两边挂着牛奶桶,大家拿着票,依次用铁皮长勺舀出来。勺子有半斤和一斤的两种。
那时垃圾也是下午小车运走,马桶也有早晨专门的车收集。
街边是夏天晒花生的地方,很多人家的大片花生就摊开在席子上,家家都晒。
状元街是一条记忆中的老街,小时候,就经常沿着它上学。小街的生活是安详宁静的。虽然离开这里三十多年,记忆也渐渐只是一些片段,但是这里发生的点滴,一直都是自己最温馨的回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