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425|评论: 0

城市记忆之邛崃市兴贤街等地名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记忆之邛崃市兴贤街等地名历史
                                                                                        凡丁
       现今兴贤街,自汉、唐以来便是一处文化区域。在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中,建议考虑如下地名历史中的文化元素:
       兴贤街南端尽头是观音阁。观音阁周边有:文庙、文昌宫、月儿塘、聚奎楼、南校场、升庵巷、宁宅等。
       街东面北端为汉代的都官官邸,历史地名:都官巷。
       依次为清代华将军府、马房、谭家大院、植祠堂、杨公馆、汤公馆、余祠堂、余家大院、老米市、明.嘉靖状元杨慎宅(升庵巷)、清.乾隆进士孙世璋宅(孙巷子)、朱水碾等。
       街西面北端为民居,民国时开有《品香园》著名饭店,公私合营时入邛崃饮食服务公司。
       依次为:陈氏茶叶铺、孙祠堂、韩家大院、康家大院、古家大院、甘家大院(今合称幸福巷)、李家大院、孙院子、宁宅等。

       以下选择介绍
       兴贤坊
       在兴贤街南口东边,顺兴贤街,此街故名:兴贤街。毁于1966年。此说见清.嘉庆《邛州志》载:“兴贤坊,学宫左。”学宫后称:文庙。即文庙大门的东边。
       育才坊
       在文庙西边。
       义路礼门坊
       在文庙街西口。乾隆甲子年倾塌,复建木坊。俗称:花牌坊。
       (上见清.嘉庆《邛州志》314p)
       褒纶凤诏坊
       在兴贤街上段。纶,音官。过去,牌坊下有一修锁配钥匙的摊位,俗呼为“钥匙牌坊”。
      《褒纶凤诏》坊,由明.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科进士黄得贵外放黄州知府时所立。
      (见清.嘉庆《邛州志》315p)
       节孝坊
       在同心巷对面的孙院子前,院主人孙营长是蒲江李家钰部下,民国末年,孙营长跟随团长受策反险遭枪毙,事发后,孙营长认为是那座牌坊影响风水,因之愤而拆除。

       司马长卿宅
       兴贤街中段通文君街,宋代名:里仁街。街南为:文君井。街北即:司马长卿宅。唐代复建为:司马琴台。位置即市发展改革局(原粮食局)。现今的文君巷,过去叫:火巷。巷内尚有原司马琴台园区的古槐一株。
       清光绪二十七(1901)年,知州陈嵩良主持维修,疏淘古井,培植园林。将司马琴台移置于文君井园林内。
       见《重修琴台文君井古瓮亭》碑记:
     “邛州城南相传有长卿宅,距文君井不远,时久湮(没)。予(余)牧是邦之明年,民和岁丰,乃议修复故址。而其地向属汛防处,今千总张君履和闻予(余)有是举,慨然以此相让。因庇(备)材鸠工,于文君井之右侧为亭,中筑琴台,凿三面为池,种以芙蕖,横石桥于其上,以通往来。由井而左,构船厅三楹,缭以曲榭……环匝栏楯。”
      《清晚期的司马琴台》(晚清的老照片)
          1636860031(1).jpg
      《清光绪二十七合并的司马琴台和文君井》(晚清的老照片)
          1636859982(1).jpg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文君井北修建东街菜市时,发掘出汉、唐、宋、明、清各时代层的城市建筑遗迹,有部份移置兴贤街上段以玻璃罩保护。
       之前拆面粉厂时,曾出土过古代酒瓮。

       大菜园子
       兴贤街两边的大院各自独立,后面皆有园林。大院之间的空地,民国中期前为菜地和田坝,民国末至现代先后建为街房。
       其中的一处菜地称为:大菜园子。即今:建设路。

       余家大院(又称余祠堂)
       余家大院背后田坝中有数个泉水凼,其中一名:矮子井。皆为象征北斗七星的“七星凼”组成部分。
明代,余家大院先祖利用泉水凼中泉水开窖酿酒,因水量很大,称为:大泉烧房。品牌:茅台。享誉四方,可惜解放后未及时进行注册,被贵州酒厂抢先成功注册《茅台酒》商标。
       同期,李家大院先祖在自家后院开窖酿酒,称为:吉成烧房。东门外兰家亦在东门和桑园分别开设:兰氏烧房。其产品主要销往藏区。
       建国后,三家烧房公私合营成立:邛崃县酒厂。由烟酒公司代管,初任厂长为:王二占。仍然任用原班生产骨干,其中酿酒、调酒技师姓伍(大邑人逸名)。当时,邛崃县酒厂大门即开在余家大院。
       六十年代,邛崃县酒厂将大门改开在东街,成为:地方国营邛崃县酒厂。厂长陈兴明带领职工克服困难,新创酿酒工艺,所生产的《文君》品牌系列酒,很快成为著名商标,七十年代成为:国营四川省文君酒厂。
       改革开放初期,在政府主导下,文君酒厂扶持乡镇企业,将南河坎生产曲酒的车间,无偿划拨给邛崃乡镇企业局并帮助培训生产工人。很快,邛崃的酒厂遍地开花,最多时有八百多个蒸馏酒的烟囱,相对于酒精勾兑洒来说,称为:“冒烟酒”。由于畅销全国,同行将邛崃评为:全国白酒原酒基地。
       故
       余氏大泉烧房、李氏吉成烧房 和 兰氏烧房,可谓近代邛酒之源头!

       都官巷
       都官为古代官吏名。都官即“中都官”,秦汉始设,延至隋唐。都官职掌军事刑狱、徒隶狱囚、水利河工、库藏、官吏考课。
       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厩苑律》:“内史课县,大仓课都官及受服者。”
       都官相当于中央王朝派出的督导,负责监督和报告地方官员行为,古代由政府提供的场所称为:都官邸。后人在都官邸旁边建祠纪念第一任都官,称为:都官祠。辛亥革命后随着人口增多,都官邸和都官祠渐渐隐于街巷成为民居,称为:都官巷。
       明代,上川南道衙门设在都官邸。
       清代,都官邸成为驻邛武官的:把总暑。
       民国《邛崃县志》163p载:“清初守备衙署在东街路北(今称“衙门巷”),把总暑即在对门巷内,驻防马战守兵510名,营防在南门外二里,城西门内有校场坝……后来守备回成都,一切营建荒废。”
       民国《邛崃县志》180p载:“都官祠,东门内众仙茶园,从前把总衙暑也。署前东偏有都官祠,西向,祠前二石兽……像本文职而武官,岁以七月七日致祭。案汉时,有都官从事主祭,举百官犯法者,此必前明遗制,盖上川南道衙门在此地也。”

       衙门巷
       为清代的守备衙门。在都官祠对面的东街北侧,门牌号:209-215
       占地约两千平米,有四进厅堂和后院。根据守备衙门的西房放置刑具、绳索、死刑标志分析,守备除主管军事防卫而外,还执掌司法大权。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以后,因“守备回成都,一切营建荒废”,由县民张继成改作“继成旅馆”,经营至1956年“公私合营”之时,之后改为民居,现居住约30户人家,民间仍按习惯称为:总爷衙门 或 衙门巷。

       华将军府
       华占魁:(1842-1914)邛州城北白莲寺人,十五岁入伍编入湘军后,屡立战功;
       清.同治十三年(1874)任驻防台湾参将,与沈葆祯配合,指挥清兵妥善处理登陆的日本倭寇,捍卫了国家主权;
       清.光绪三年(1877)升任黑龙江省总兵(正三品),驻守宁古塔,负责黑龙江省的巡防重任;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秋,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率光绪西逃,北方沙俄趁机出动17万大军分六路入侵黑龙江,抢劫烧杀,奸淫掳掠。
       华占魁奉旨迎战,将军队埋伏于山谷,待沙俄军队进入包围圈后一声号令,出其不意地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厮杀,彻底击败入侵的沙俄军队后,华占魁却身负重伤,深夜被部下救回。
       华占魁在民族存亡之际为国振威,抗敌有功,清庭赐号:“巴图鲁”(满语勇士),授:武显将军。领狼山镇总兵,并赏赐黄马褂,封记名提督。并赐清宫御用文房四宝和书籍回家乡养老,其居宅大门挂匾:《将军府》
       《华占魁任驻防台湾参将时用过的军事地图草图》(华丽萍供图)
          1636859892(1).jpg
       《华占魁所读书籍之一》(华丽萍供图)
          1636859931(1).jpg
       民国三年(1914),华占魁病逝于邛崃兴贤街将军府内,终年七十三岁。
      (上见:李旭奎《邛崃通志》、民国《邛崃县志》、《邛崃市志》、《临邛镇志》、《邛崃政协文史资料》、《邛崃经纬》)

       马房       为过往的官吏、差使以及丝绸之路客商的马匹,提供喂养、刷洗服务的场所,清末起由华氏经营。

       陈氏茶叶铺
      为广东籍陈姓茶叶商人,坐贾邛崃茶叶的收购点,由两个大院组成,后有园林和茶叶库房,建国后曾为邛崃川剧团使用,后改:东街民办小学。现为:邛崃市信访办。

       升庵巷
       巷口西端即:兴贤街197号,巷口东端接长松路。巷内原本新都状元杨慎在临邛的居宅,故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人,三国杨修后裔。明正德辛未(1511)状元,时年二十三岁。是明代博学家,在文学、历史、天文、地理、金石、书法、绘画、医学等方面著作极多,其点评《二十一史说秦汉》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弹词,在清.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时引用。
       嘉靖三年(1524),杨慎谏阻嘉靖皇帝为其“藩王”的生父朱祐杬追封“献皇帝”并为之修造皇陵,即史称的“大礼议”案受廷杖,流放云南永昌卫。
       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杨慎赦罪召回四川,在与杨名(探花)、王元正(进士)共撰嘉靖《四川总志》的同时,主修明.嘉靖《邛州志》并收入《四川总志》中。期间夫人黄娥跟随,在兴贤街所置私邸,属于历史名人旧居。

       植祠堂
       祠堂起源无考。民国时期为:国民党县党部。建国后先后为:日用杂货市场、土产公司仓库、人民医院职工宿舍、计划生育指导站,现今为:邛崃市大北街—兴贤街特色街区更兴项目工作组(驻地)。
       《植祠堂》
          5e97adda5cfe54aca857cf43a509485.jpg      

       孙巷子
       孙世璋:清.乾隆乙丑科进士,人称:孙翰林。旧居原名:孙家大院。院内两边为厢房及后院,2000年前后拆通为巷,本名孙巷子。改称:同心巷。
       孙世璋又在文脉巷后原茶厂位置建园林,名:孙花园。
       孙仕璋任山东日照知县时,曾将邛崃筒车技术推广到山东,增加北方旱地改种水稻的面积。

       孙祠堂
       孙仕璋家族祠堂,前有照壁。建国后先改建为:邛崃县民中校(后迁南岳寺);继改作邛崃煤建公司;再改为邛崃武装部;现今为:邛崃市政府驻地。

       观音阁
       始建于明代。原名:關音觀。
       在兴贤街南口与文庙街相接之处—即今文庙街边的孔子塑像一带。占地约三亩,为一幢二层建筑的佛、道寺院,阁内除塑有一尊观音像外,其它造像中有一尊弥勒大佛,俗称:摩光佛。相传,儿童摸过其肚子后肚子即不痛,故被摩挲得特别光亮。
       民国《邛崃县志》179p载:“吕(洞宾)真君庙在兴贤街观音阁前,北向,匾曰:《浮佑帝君》亦称:纯阳观。查观音阁地段是城内东南水汇之区,…明末毁尽,不可考也,前清乾隆中年,州牧林守鹿重建观音阁。南向,道光初年,州牧德裕奉勒建修呂真君庙,卜于阁后,改作北向,故吕真君庙在前,观音阁在后,所有当街石坊,俱移两旁。”
       观音阁在上世纪五十年初改建为:邛崃火硝厂。七十年代又改建为:邛崃螺钉厂。八十年代后期,文庙街往东延伸时,拆除所有残存建筑后开辟为街道。
       如今文君街道下辖的一片居民区,仍以观音阁命名为:观音阁社区。

       文庙
       文庙前之街,原称:学街。因在“儒学”之前,“左达兴贤街,右通南正街。”故名:学街。清康熙四年(1665)“儒学”改称为:文庙。之后学街更名为文庙街至今。
       儒学又名学正署,始建于唐武德年间。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改称:圣庙、孔庙。明洪武甲子年张郁重建,永乐壬申、成化甲子、成化庚戌、万历五年、万历三十六年经分别修缮扩建。明末甲申(1634)年毁于张献忠兵燹。
       清康熙四年(1665)、六年(1667)、二十三年(1685)、二十九年(1691)、三十二年(1694)分别重修或扩建。
清康熙四年(1665),儒学与孔庙合并,改称:文庙。所祭祀的人物,除孔子及其弟子外,还祭祀邛崃本土历代乡贤及著名人物。
       每年孔子诞辰日,即农历八月廿七日,由职官以规定的祭文主持祭祀大典,并使用专门的祭器和成套的乐器,由乐队演奏成组的乐谱,一切经费皆由政府拨付。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庙拆建为:县委招待所,即今:邛崃市宾馆。
       (上见清康熙《邛州志》、嘉庆《邛州志》、民国《邛崃县志》)

       文昌宫
       明代以前,邛崃的文昌宫在西河以西的喻坎,清乾隆十四年(1749)将文昌宫迁建在文庙旁,嘉庆初又迁至东门外距城二里处,因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制,文昌宫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被张志和改建为:敬亭学校。同时将大殿和文昌帝君像迁到白莲寺。现为:临邛镇敬老院。

       聚奎楼
       在小南门城头,即今小南街与长松路交路口,为明清临邛城之第五道城楼。清乾隆29年(1764)冬,知州王采珍主持修补城墙时,在“城东南角竖楼一座,独起三层,八角攒尖,题名:《聚奎》”
       清.嘉庆《邛州志》194p:“聚奎楼在学宫左,明嘉靖初知州张纪建,万历年间知州鞠以正、牛大伟重修,康熙三十二年,知州戚延裔重建。”
       因与文笔塔相望,楼匾:《文笔擎天》
       奎通“魁”字,指北斗七星组成的斗形星,或离斗柄最远的北极星。又称:文昌星、文曲星、魁星。总之,古人认为是主宰文运功名的星宿。
       相传
       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名张亚子,张亚子出生于西晋时期,出生地为“禹贡梁州之域,其地为蜀国”的越西金马山下观音泉边的芦林沟。
       张亚子一身倡义举、劝进学,重礼仪、守德行,行善事、尽忠孝。并著:《文昌大洞仙经》、《文昌警世宝诰》、《文昌帝君阴骘文》、《文昌帝君蕉窗圣训》、《文昌劝学文》、《文昌帝君功过格》等,医药上有《文昌千金方》、《医方辩难大成》、《文昌大洞治瘟宝录》著述。
       因而在东晋时便有“北孔子、南文昌”说法,被民间和道教尊奉为:文昌帝君。成为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神,所建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称为:文昌宫。
       旧时读书人求取功名,一是到文庙拜谒孔圣人,二是到文昌宫或魁星楼叩拜文昌帝君,以求魁星点斗、皇榜高中。正所谓:“不怕文章高北斗,只怕朱笔不点头。”
       民国老照片中的《聚奎楼》(背景)
          1636076459(1).jpg
       月儿塘
       月儿塘为半月形池,象征月亮。与瓮亭公园中象征太阳的日字形池,以及分布城内的七个水凼,共同组成北斗七星布局,表示日月星辰,并导引文脉堰之水穿城而过。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县官姚垲(言旁)对新临邛城的规划设计构想。
       月儿塘本是文庙前的泮池,“泮池”为专用名词,特指与文庙配套设施的池塘,代表孔子的:洗砚池。因形状象半个月亮,俗称:月儿塘。池塘内有莲花、鱼类。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驻邛部队填埋月儿塘后建成:灯光球场。上世纪九十年代扩建文庙街时,灯光球场被改建成商业楼铺,位置在今邛崃市宾馆对面。

       天星桥
       文脉堰原有三道桥,上桥名:接仙桥,在瓷亭公园内。中桥名:文脉桥。在正西街。下桥即:天星桥。在小南门内,通:南校场坝。
       文脉堰流经天星桥下出小南门,之后注入南河,象征邛崃文脉顺畅,文风蔚然。

       南校场坝
       清初,清军营房设在小南门外,演武场在月儿塘以南,民间都叫:南校场坝。(乾隆时建在天庆观东边的检阅场,俗称:西校场坝。)
       南门外的营部区域,1950年以后分別辟建为:烈士陵园、气象站、邛崃国营农场、人民医院等。现观音阁社区办公处,即原先的气象站。
       月儿堂南的校场坝,五十年代由菜蔬农场垦种蔬菜,后建为:小南街。

       宁宅
       即:宁缃第宅。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建筑吸收北京四合院风格,占地2亩余,大小天井共九个,落成时挂《奉政大夫第》匾,现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宁宅的花园和菜地,后建为邛崃建筑公司,今为:邮政储蓄银行。
       宁缃:(1846-1921)清光绪戊子科(1888年)举人,清末废除科举制未再考,诰封:奉政大夫。任咸安宫教习,官直隶丰润县(今河北省)知县,晚年主修:民国《邛崃县志》。

       朱水碾
       存在于1985年以前,在原临邛城东门至小南门之间护城河拐弯处——即现今“五指路”口。为清初“湖广填四川”的朱氏入川高祖修建,称为朱水碾。
       1950年以前,朱水碾所在地方属于南河大通乡;1950年后为“县直属渔唱管区”;1961年划出与其它地方共建双江公社;1963年双江公社撤销后并入东安公社设为九大队,范围包括今人民医院以东、东星大道以西、省汽车56队以北一片,历代从事甘蔗、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
       1958年起,临邛城城墙开始被拆除,1980年前后在原城墙废墟上修筑围城路,现名:长松路。
       如今,这个当年位于旧城东南的城边村,以朱水碾命名了一条“朱水碾街”道,不仅是邛崍市文君街道办事处以及观音阁社区的所在地,同时,以朱水碾街为中心的区域,已然成为现代临邛城市中心。

       另外
       北街的五显庙
       民间俗呼为:铁五显。是祭祀分别掌管金、银、铜、铁、钖的铁铸五金神的地方特色庙宇,可能与汉代卓王孙从事铸造业的崇拜有关。可追溯到汉晋时期,因十方堂“铁牛”前的“铁祖祠”晋代时即有,而且“铸铁之家皆祠之。”
       民国《邛崃县志》181p:“北街有五显庙,道光年间重修,有铁铸五尊神像。俗传为五瘟神,不知其为‘五金神’也,但谓之铁五显。庙内有一井,水泉清冽,与东门矮子井、鼓楼高水井,并称为三才井。”
       我认为:
       作为清宫教习的宁缃,以他的知识贮备,且早生现代人近两百年,其考证邛崃本土的“五显庙”祭祀“五金神”符合实际!
       再说,同名的庙,各地祭祀对象不一的情况很普遍,比如财神格外还有好几个,又如城隍庙的城隍老爷,全国各地都不一样。
       同名搜索“五显庙”结果:广东、福建祭祀的是五个姓马的神。江西德兴、婺源一带祭祀的是五个姓柴的神!
       故建议采用宁缃关于邛崃“五显庙”祭祀对象为:金、银、铜、铁、锡的“五金神”结论,无必要画蛇添足。

       北街中段还有:《良二千石》坊。“二坊相峙,具明宏治十七年(1505)甲子科举人任云南澄江府知府张如峦立。”(见清.嘉庆《邛州志》315p、513p)

       声明
       以上是受“邛崃市城市投资建设集团”委托进行的调查综述,说是用于:“邛崃市大北街—兴贤街特色街区更新项目。”该项目如何更新我不知道!我只对其调查负文责!
       该项目更新以后你如果满意的话,请为他们点赞。如果不满意的话,与我无关!!!

                                                                                                                                    2021/11/14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