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04|评论: 0

史话司马琴台和卓文君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话司马琴台和卓文君井
                                                                                       凡丁
     “司马琴台”位置,在今邛崃市东街粮食局一带。为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古临邛的住宅—即史称的“司马长卿宅”中,西傍秦汉时的驿站—都亭驿。
       西晋时,远在山东的王羲之曾致书蜀中友人,关心地问询司马相如等有后否?
       见王羲之《司马相如》帖:“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
          1634177732(1).jpg
       古临邛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并追忆他与卓文君的爱情佳话,唐代在“司马长卿宅”处辟建“司马琴台”供人过寻凭吊。同时在当年“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西汉古井处开设酒肆,以名人效应售卖临邛酒而声誉鹊起。
       宋代,司马琴台成为《临邛八景》(注)之一的著名景点:琴台夜月。古井则名:卓文君井。与司马琴台隔一条里仁街,直至清末。
       引用古诗和史实说明
       唐.释无可(贾岛从弟)《送李少府之临邛》诗句:
       旧井王孙宅,过寻独有期。
       唐.李商隐《寄蜀客》诗:
       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
       唐.杜甫《琴台》诗句: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宋.王安石《送文与可通判邛州》诗:(摘录)
       文翁出治蜀,蜀士始文章。司马唱成都,嗣音得王扬。
       操笔赋上林,脱巾选为郎。岂特为亲荣?区区夸一方。
       五代.僧齐己《送人入蜀》诗句:
       两面碧悬神女峡,几重青出丈人山。文君酒肆逢初雪,满贯新沽洗旅颜。
       宋.陆游《文君井》诗:
       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
       明初的白鹤驿馆即汉代的:都亭驿。明代的白鹤驿馆包括司马琴台和卓文君井。当时,“卓文君井在县南二里。”明成化十九年,扩展白鹤驿进入新的“邛县”城,故当时的“卓文君井在南正街左。”
       明末,张献忠之乱后“司马琴台”和“卓文君井”荒没于蔓草之中。
       见
       清.康熙邛州知州郑燮诇《邛署偶成》诗:
       临邛自古称繁庶,乱后荒残亦可嗟,司马琴台藏蔓草,文君酒井覆苔花。
       清.康熙《邛州志》〈古迹〉载:“司马琴台在白鹤驿,治(所)南半里,文君井之畔。”
清.乾隆二十三(1768)年,知州杨潮观修缮司马琴台和卓文君井,增建:迎风阁、文君妆楼。
      《杨潮观修缮的司马琴台》(清末老照片)
          1634130368(1).jpg
        清.嘉庆《邛州志》〈古迹〉载:“《琴台夜月》在州治南里仁街巷内,井北有琴台。”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知州陈嵩良主持维修,疏淘古井,培植园林,将司马琴台整合到卓文君井。
       《清光绪时微缩的司马琴台和卓文君井》(清末老照片)
          1634174899(1).jpg
       见《重修琴台文君井古瓮亭》碑记:
     “邛州城南相传有长卿宅,距文君井不远,时久湮(没)。予(余)牧是邦之明年,民和岁丰,乃议修复故址。而其地向属汛防处,今千总张君履和闻予(余)有是举,慨然以此相让。因庇(备)材鸠工,于文君井之右侧为亭,中筑琴台,凿三面为池,种以芙蕖,横石桥于其上,以通往来。由井而左,构船厅三楹,缭以曲榭……环匝栏楯。”
       微缩后的司马琴台和卓文君井,成为园林的核心景观。原“司马长卿宅”处的“司马琴台”荒废后改建为民居,今文君巷内民宅中尚孑遗古槐一株。
       民国初,学者宁缃(注)撰写《文君井》楹联:
       井上风疏竹有韵;台前月古琴无弦。
       长宁梁正麟亦撰写楹联:
       草色怨王孙,犊鼻褌前一樽酒;琴心感之子,龙门传里两才人。
       建国后
       1957年国庆节,郭沫若《题文君井》词:“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跋词:“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故事,实系千秋佳话,故井犹存,令人向往。”

       注
       临邛八景: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江西赣州知县孔宗翰,将赣州土城墙改筑成砖城墙时,把赣州自然山水归集为八个名胜景区,并且绘于城楼墙壁之上。当时被贬谪江西的苏轼为其题《八境序》和《八境后序》,序中诗曰:“八景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首开中国城市的八景先河,随即渝州(今重庆)、羊城(今广州)、燕京(今北京)等城市纷纷仿效。
       苏东坡原籍的眉山县,宋代属于邛州临邛郡,故今邛崃市和大邑、蒲江二县,以及眉山县皆各有属于本地的八景。
       其中
      《临邛八景》为:琴台夜月、易洞秋风、翠阁秋阴、万石农耕、崃岭朝云、䢺水寒雁、书台桂影、南河渔唱。上述景观出现年代最早在西汉,最晚在北宋。
       宁缃:(1846-1921)临邛人,清光绪戊子(1888)科举人,因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未再考取功名,诰授:奉政大夫。官阶五品,任咸安宫教习,教授皇族子弟。后任丰润县知县,代理祁州知州,晚年任邛崃志书局局长,兼民国《邛崃县志》总编纂。
                                                                                                                                               2021/10/14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