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570|评论: 1

[生活资讯] 我所经历的电大读书那些往事(上)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9-8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9374.JPG
四川电大首届中文系达县市总工会教学班毕业照片(1985年)
QQ图片20210908153133.jpg
四川电大首届中文系达县市总工会教学班82级毕业典礼会场(1985年)
QQ图片20210908153046.jpg
10年校庆纪念
       恢复高考:1977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关系到国家和青年命运的大事,那就是恢复高考,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高考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消息传来,激励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有资格报考的人蜂拥而至,甚至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来挤“独木桥”,成为百万国人破除年龄、婚否、出身限制,逆转命运的唯一机会。
       高考制度恢复,使中国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川电大: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紧随其后,1979年开办,简称电大,是邓小平亲自批示,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综合性省属高校,在中央电大指导下,执行统一教学计划、大纲、教材、考试和评分标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举办,培养技能型高等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特聘省内知名教授为四川电大客座教授。2020年12月,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更名四川开放大学。
       四川电大达县地区电大工作站:1979年建立,1983年更名为达县地区电大分校,1995年更名为达川广播电视大学,成立达州市后更名达州广播电视大学。现为达州市唯一一所开展本科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
        四川省电大达县市总工会教学班:电大第一届理科班1979年开办,集中在学校听广播电视教学,重在对学生辅导学习,聘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理学院)、达县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达县教育学院)、达高中等知名教师及专家、学者为辅导老师。  
       教学班开办之初,教室无固定场所,常将课桌木椅用木板车搬运迁徙。
       达县总工会1952年将达县城中心街与马蹄街转角处梅葛庙改建为达县工人俱乐部,设舞台、会堂、图书室、娱乐室、茶园等,是那时达城群众文艺活动及演出场所。1959年,渠县京剧团奉调达县,改建为“达县专区京剧团”,借用工人俱乐部场地演出,后为京剧团正式演出场地。工人俱乐部迁址跃进街木船杜。1980年6月,开始筹建达县市工人文化宫,选址红旗大桥桥头北西面、1982 年上半年竣工,教学大楼及活动场所建筑面积共2300平方米,达县市工人俱乐部更名为达县市工人文化宫,内设职工学校,招待所,图书室,茶园等。电大达县市总工会教学班入驻职工学校教学大楼,始有固定听课教室。2007年,因城市改造,工人文化宫及教学大楼被拆除。当年,陆祥达任达县市总工会主席,后任通川区人大主任,今为通川区老年人协会会长,仍活跃于群众文化工作。
        高考动力:我1965年民办中学毕业,分配水泥电杆厂做工人。因爱好写作,常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相聚在一起。民中同学谢家政,上世纪70年代中期调达县文工团写作剧本,编写“四川曲剧”《仲和献玉》排演。80年代中期,谢同学编写电视剧《生命的跑道》(上、下),在央视2台及全国各省电视台播放,谈起文学,他滔滔不绝。薛有为在民中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语文写作特别优秀,因家庭成分不好,1965年考高中,名落孙山。他心犹不甘,自修高中课程,想以自己语文优势报名1966年高考。结果,当年高考暂停,一停10年。
       我爱好读书,那几年,市面上少有文学书籍可读。我常去人民公园达县图书馆阅览,图书管理员姓王,男,脚有些跛,人们叫他“王拜哥”。每次进入阅览室,他脸带笑意,微微点头示意,仿佛是在鼓励。1976年“达县地区图书馆”始建于朝阳东路文化巷,在电杆厂附近,成了我常去地方。有时,下班后懒得换工作服,兴致勃勃去阅览室翻阅书籍。管理员是一个女的,比我大不了几岁,中等个,薄嘴唇,说话时上嘴唇往上翻翘,她多次提醒我,衣服穿干净点。当我沉寂在书海中,不知不觉阅览室下班时间已到,这位管理员用手敲击着桌面说:“时间到,时间到”。有时,我从她手上借阅书籍杂志翻阅,不甚满意,要求更换,她将声音提高了几度,说:“你这人总是讨嫌,书籍自己先要挑选好,不要东换西换”。我急忙道歉,她转身给我一个背影。以后,我去图书馆身着干净服装,遵守她订的规定,但仍难免她审视的目光。
       1969年,我意外得到一批书籍,中外名著都有,多是那个时候认为的封资修书籍。有关系好的朋友向我借阅,要打借条。我如饥似渴阅读。上世纪70年代初,水泥电杆厂由人工改为机器制作,白班夜班两班制,因生产场地局限,每班工作3个小时,我有了更多时间读书。我坚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不再根据政治表现和家庭成分限定考生资格。10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媒体,均以头号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及其招生条件的消息。消息传出,像是以北京为震源地而发生的强烈地震,撼动了中国城乡各地,激活了全国知识青年。
       我们虽爱好写作,但这只是高考语文的一部分,高考不仅考试语文,还要考试政治、数学、历史,地理。高考开初前几年,不考外语。恢复高考,不少“老三届”跃跃欲试。老三届是指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因历史原因,不少人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历史给予这一代人艰苦的考验,也淬炼出无数担当历史重任的人才。老三届高中生,恢复高考最有实力。老三届初中生,特别是老初三,实际读完初中,因考题难度偏浅,恢复高考后仍有实力。
       有一个爱好诗歌的朋友姓杨,1966年初中毕业,当年分配机修厂做工人,参加1978年高考,虽数学24分,但政治、语文、历史、地理成绩较好被中文系录取。意味深长的是,杨的大学同学,有一位当届高中三年级班主任和他的学生一起步入考场,同时考中,并在一个班就读。后来,杨出版自己诗集,并由中国著名诗人梁上泉作序。1997年他在地级一个机关办公室主任位置上提前退休,先后去珠海、深圳,特聘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
       民中同学李德恕、李仁静、胡道煊、张正己等,也在那几年相继考上大学,鼓舞着我们,我开始自修高中课程。1979年参加高考,因数学成绩太差,榜上无名。那时,我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听从老婆劝告,熄灭高考梦。
      1981年四川电大公示:1982年汉语言文学招生,不考试数学。消息传来,高考之梦重新燃起。薛有为、谢家政等我们几个中学同学相约在一起商量:谢家政放弃,他写作一枝独秀,但要考试政治、历史、地理,他感觉没有胜算。薛有为找来专门电大考试资料,我们开始夜以继日复习。
       我将电大招生消息告诉同厂的机修工人石明虎,他是中专毕业生。报名那天,正上班,我们临时请假,穿着油腻的工作服去了文化宫。考试结束放榜,薛有为、石明虎我们均被录取。
       开初,水泥电杆厂领导不同意我们脱产读书,说:没经过组织推荐,属私自个人行为。市总工会教学班郭俊淑校长三番五次给厂领导作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绿灯放行,准予我们带薪半脱产读书。我们去办公室向厂长表示感谢,厂长说:“要感谢就感谢你们的郭校长!”同学中类似我情况不少,郭校长均一一跑动说服。
       郭俊淑:女,年过50岁,中等身材,身体瘦弱,齐耳短发,衣着扑素干净,满脸慈祥微笑,略显疲惫,常穿着一双轻便布鞋方便跑动。她曾在宣汉南坝镇中学任教,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和蔼可亲,深得同学喜爱。郭俊淑是一个跑不停的人,学生读书遇着困难,她要帮忙跑动解决。聘请知名教师或专家学者任辅导老师,也要跑动,甚而三顾茅庐。学校其它事务,还是她亲自跑动。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青年求学渴望,1982年电大开学前,特招旁听生,即,经考试未被录取的同学,或没经过考试的同学,均可入校旁听,与正式生一视同仁,实行学分制,只要学分成绩达到要求,就可发放毕业证。电大旁听生不少,单位借口不同意脱产读书的理由充分,这些旁听生,更需要郭俊淑去单位做脱产读书的工作。郭俊淑为电大同学读书呕心沥血,成了一个跑不停的人。后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桃李满天下,为电大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前几年,郭俊淑校长患病住院,要子女不要告诉任何人,怕打扰我们。她逝世后,电大同学自发去殡仪馆悼念。我手持花圈,虔诚步入灵堂,忍不住,失声痛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7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9-11 22:4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