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才《撩开夹门关的面纱》
第四篇:滚滚铁流的风采
第七章 重要的红色人物(下)
第八节 参加夹门关战役的红军江均平
江均平(1920年4月?日——1969年7月?日),今邛崃市太和乡人。1935年11月6日(农历10月11日),红四方面军南下的4军、30军、31军93师、9军25师等部,分别以德成、永炎、漳树、拔起、提高、抽权、崇安、道州、经理、抗义、西山等政治部为代号,分三路相继进入邛大特区苏维埃政府辖域和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活动的镇乡境内时,加了红军。
1935年11月13日——1936年2月27日,红四方面军进驻夹门关,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等率领二万余名红军,与顾祝同、薛岳、刘湘等20万名国民党军展开决战,在夹门关设立中纵队指挥部、红30军指挥部,成立村、乡和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组建群众组织,设立后勤供给部、野战医院、革命法庭,成立红军大学;指挥百丈关、香炉山、天车坡、啄子山、香严寺、八步石、何山、朱湾、高坪、放生岗等战斗时,担任红9军通讯员、红31军91师战士、通讯员、宣传员等职。
红军北上期间,参加了长征。参加过多次战斗,1937年在战斗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八路军129师385旅政治部副分队长、直属队副分队长、供给部长、770团3营副指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宣传队政治教育干事、宣传队7科指导员、陕西四分区文工团长等职。
解放后,担任过重庆市军管会组织科长、电厂军代表兼厂长、工业局副局长兼厂党委书记、四川省重点建设办公室主任等职。1969年7月26日,在江油县的暴洪中因救人而献身。
第九节 红30军89师265团的风云人物邓华福
邓华福,又名邓光福(1911年2月---1947年10月),四川省邛崃市夹门关南岸村二组人。1935年11月,邓华福参加红军,成为红30军89师265团的战士。同时,在大南乡苏维埃政府中任文书之职。
夹门关战役期间,邓华福的主要任务是为前线筹集军需。1936年2月,邓华福丢下新婚妻子,随红30军89师265团去长征。部队到甘肃大渡河上游时,邓华福掉队与部队失去了联系。邓华福艰难地寻路往家赶。走到百丈关,发现到处都在议论,国民党在夹门关正疯狂地捕杀苏维埃干部、捕杀与红军有过联系人员的事情。邓华福想,回家必死无疑。便沿洪雅道路,朝峨眉山方向奔。到了峨眉山,在九老洞当了和尚,法号为“明光”。
说起邓华福在峨眉山九老洞当和尚,取法号为“明光”的过程,其中还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说的是,邓华福到峨眉山九老洞当和尚的头一天晚上,86岁的九老洞主持和尚做了一个梦。梦见天空中的那轮明月掉下来,落到了他的寺中。是凶?是吉?为了解这个梦,86岁的主持和尚再也睡不着了,睁着眼睛辗转反侧一直到天亮。正在这时,守门和尚急急忙忙地跑来报告说,外面一个叫化子,要进寺来,无论如何也赶不走他。问,怎么办?主持和尚随守门和尚出门一看,确实是一个浑身稀脏邋遢、衣衫褴褛的叫化子。佛以慈悲为怀,主持和尚领他进寺,问,你是哪里来的,家住何方,姓甚名谁?邓华福回答说,我是邛崃夹门关街上人,姓邓,名华福,号光福。你叫光福?嗯!邓华福回答说。主持和尚眼睛一亮:光福,佛光,光佛,月亮,月光,月光佛!令主持和尚辗转到天亮的梦终于解开了,上天跟我送月光佛来了!主持和尚大喜,令人带他去洗刷更衣,收为弟子,取法号为“明光”。从此,人们便叫邓华福为明光和尚——光福大师。
1944年,邓华福被峨眉山九老洞主持,破格提升为主持大和尚。邓华福任峨眉山九老洞主持期间,多次运用慈资、善捐、资助贫民和地方的抗日救国活动。1945年3月,邓华福回到夹门关设道场,做慈度抗日死难者亡魂的法事活动。出发前,峨眉山九老洞的监寺(国民党军统特务)和知客(国民党中统特务),激烈反对并严加阻止。邓华福毅然决然地回夹门关,做完慈度抗日死难者亡魂的法事,回到峨眉山九老洞后,邓华福被国民党特务软禁了起来。
1947年10月,邓华福被九老洞的监寺(国民党军统特务)和知客(国民党中统特务)杀害在峨眉山九老洞。同时,却向外传出言论:“光福大师圆寂升天,从九老洞阴河,度西天极乐世界去了。”这年,邓华福36岁。
邓华福之后,由知客僧接任峨眉山九老洞(解放前最后一任)主持,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法庭判处知客僧死刑。21世纪初灾后重建,夹关政府将南岸一条新修街,命名为“光福街”。
第十节 革命陆军中将宋学皋
宋学皋,字颺臣,辛亥革命四川陆军师长。祖辈由湖南迁至夹门关南大街。父辈三兄弟,老大宋绍隆,老二宋绍微,老三宋绍祥。学皋父亲宋绍祥,字致轩。学皋兄弟四人,学皋为老大。弟学夔,字程门,曾任名山、芦山、昭觉等县知事;学端曾任芦山县知事;小弟字仪庭,曾任金堂征收局长。
学识渊博,革命先驱
一九零二年,考入成都四川武备学堂。学成后,与同窗尹昌衡、钟体乾一起,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学皋率先加入,并从事革命活动。毕业回国。一九零八年,在四川陆军速成学校当教官,杨森等四川军人都亲身领受他的教育。一九一零年,学皋调任四川陆军(新军)第十师六十三团团长,驻扎成都凤凰山。
治军方略,鹤立鸡群
这年秋季操练,新军第十七师二旅,在金堂赵家渡一带举行对垒性演习。四川总督赵尔巽亲临主持,派督练公所编译科科长尹昌衡为裁判官。昌衡在军界声誉很好,都评论他能力强,评论的军阵得失十分适当,要求严格。昌衡训斥二旅指挥官的无能与不力,十分赞赏学皋的治军方略、军事、技术、指挥和组织才能。
一九一一年六月,成都保路事起。十月十日,武昌革命,各地纷纷响应。十月二十四日,成都官绅协议四川自制,与护理都督赵尔丰签订四川条约。这日,大汉军在成都皇城内成立政府,设立督军府,由蒲殿俊任正都督,朱庆澜任副都督,昌衡任陆军部长。此时,巡防军为赵尔丰操纵,对抗军政府剪发令,煽动军心,制造兵变舆论。十二月二十八日,大汉军政府在东较场集合巡防军,进行阅兵时发生兵变。顿时枪声四起,上万名乱兵到处抢劫。成都各大银行、商家及藩库等被洗劫一空。
兵变时,副都督朱庆澜逃得无影无踪,正都督蒲殿俊束手无策。昌衡在危急之中,一个人骑着马直奔凤凰山军营,召集六十三统标周俊、团长学皋率所部入城,剿捕乱兵。入夜时,杀土匪数人,乱事才稍微安定下来。
这晚,四川军政人士,同盟会会员会议商讨戡乱,决定建立“四川军政府”速救危亡,公推昌衡为都督,罗纶为副都督,周俊为军务长。所遗统标一职,由学皋升任。用黄帝纪元。先是赵尔巽去川时,集文武大阅兵,对众人说:“川镇已成,可以贺矣。”昌衡出列说:“此可吊耳,奚贺为?大帅用人不公,所举无知兵者。川民膏脂,徒虚糜耳!”赵尔巽十分生气。新军统制朱庆澜由北洋调来,二旅统标也从东北派任,川籍军官的位置都放在最下级,现在才使学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此时,成都城中有同志军、巡防军。昌衡都督任命学皋统领十七师陆军,孙兆鸾统领巡防军,彭光烈统领同志军。严禁抢劫奸淫,违者以军法从事。军事巡警总部发出以“不要钱,不怕死,不徇私”九字示众,有犯禁病民者,一律绳之以法。新军表率遵行,省城社会秩序迅速安定。
赵尔丰交出政权后,仍居都督,拥兵自卫,以图再举。十九日谍报,赵尔丰潜招其党羽傅华封将至,祸起莫测。二十一日夜,昌衡密密召集诸将领,商讨捕获赵尔丰的策略。昌衡出袖图张,绘夹攻督署之势:罗纶分兵从东西方向进攻,周骏率炮兵从东边进攻,昌衡、学皋、王裿昌等从西边进攻。约定黎明时,听到十声炮响,就一起攻入督署。二十二日凌晨,赵尔丰被捕获。天亮时押到皇城,宣布罪状,砍头示众。平定赵尔丰之乱后,都督府整编军队,陆军十七师整编为四川陆军第一师,学皋任师长;巡防军整编为第二师,孙兆鸾任师长;同志军整编为第三师,彭光烈任师长;三将领都为四川武备生。
高瞻远瞩,急流勇退
一九一一年,四川军政府称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特别授予四川陆军第一师师长宋学皋陆军中将军衔,颁布命令说:“执事功在民国,懋赏宜膺。望励勋勤、益宣伟略。”春,学皋出任四川省驻京代表,不久返回四川,请求解除职务。昌衡问,何出此言?学皋说:“钟体乾老弟可作见证。”学皋、昌衡、体乾三人,曾一起留学日本,学皋年长被尊为兄长,彼此推心置腹。此事,学皋先与体乾商决,昌衡见其意已决,便另为学皋找一闲职,派任四川省烟酒公卖局局长。数年后,学皋辞官。
一九一一年二月,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袁世凯为大总统。七月,夏川边土司叛乱,昌衡率兵平叛。袁世凯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继调昌衡入京,诬陷囚于陆军监狱。袁世凯死,昌衡出狱。学皋生日时,昌衡回首前尘,撰祝寿词有:“诸葛亮一生谨慎,羊叔子绝不欺人”之语,对学皋当初辞官的行为佩服之致。
嫉恶如仇,毫不假借
学皋与川军第二军长杨森有师生之宜,曾经劝说杨森:川军之间,最好不要争吵、内部不和、互相手足相残。杨森阳奉阴违。一九二五年,北京政府曹焜、吴佩孚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理善后事宜。发动所谓统一之战,命令驻灌县的第十师师长刘斌进攻大邑、邛崃刘禺九防区;驻仁寿的白驹进攻陈洪范防区;在荣县激战。社会评论斥责此举动为“平田沸血、怒于国仇!”学皋对杨森的行为深恶痛绝,不与其来往。生日时,杨森具办贺礼前来祝寿,学皋拒不收礼。不因是他的学生,给他祝寿而宽恕杨森。
仁爱和平,乐于调停
二刘之战,刘文辉惨败,退往西康。刘湘准备集中兵力乘胜追击。学皋劝刘湘说,如果这样,川中老百姓就会因遭受战争的苦难而怨声载道。如果长久发生战争,就会失去人心。何况刘文辉是你同姓同宗的叔叔,你何必要斩尽杀绝,招来众人的非议?刘湘听了学皋的话,停止追击刘文辉。
一九二四年,夹门关基督教徒李福田,在平落坝传教,镇上李成蹊(绰号李马刀)部队的某营长,一直仇视洋教,以李福田妖言惑众为借口,将李福田拘禁在营部。恰好这时学皋在平落坝,他亲自前往委婉地做调停,说传教无罪,李福田才得以释放。
一九二八年,夹门关李润廷因地方势力发生争端涉嫌疑,被人以匪首之名牵连其弟李俊明,一并逮捕送邛崃县府治罪。学皋晓得他俩是无辜的,对在邛崃县府中执掌主要权力的人说:“李润廷抢人,但已接受招安,改邪归正,并未作奸犯科。今无故杀他兄弟二人,未免堵塞弃暗投明之路,反遗后患。”当局认为学皋说得有道理,便释放了李润廷和李俊明兄弟二人。
一九三八年,学皋死在邛崃兴贤街家里,回来葬在夹门关草池坝。学皋的坟墓、石碑都在大跃进中毁坏无存。
注:本文配图《革命陆军中将宋学皋》遗物照片,发表在《邛崃经纬》总第54期,2017年第1期。
第十一节 国民革命军爱国将领徐渭璜
徐渭璜(生卒年不详),又名徐有璠,中国革命军第24军政治部主任少将处长,邛崃市夹门关北岸街麻柳树人。
渭璜出生于旺族豪门,他的亲眷大多与社会上层有瓜葛。父亲徐云轩,是夹门关十八架供口的总舵把子。母亲陈氏。父母生渭璜、德全兄弟二人。德全是社会黑白两道都能呼风唤雨的人物,之子徐洪明;媳,刘氏;孙,徐全贞、徐昌梅、徐玲美,虽然较祖辈、父辈稍差些,但也不是窝囊废。渭璜娶三妻,老大徐王氏,生徐之福、徐之震;老二曾佩琴,生徐洪昌、徐洪庆、徐洪琦;老三李泽春,无子女。曾佩琴是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曾国藩的曾孙。徐之福曾任夹门关乡长、舵把子、24军营长。
渭璜虽然出生于“武门”,夹门关麻柳树这个地方也以习武为时尚,而自幼“逆反”的渭璜,却不是很喜欢“舞枪弄棒”,偏偏喜欢“舞文弄墨”。渭璜立志长大后,当一名教书先生。渭璜特别崇拜儒雅之士,一则儒雅之士特别受人尊重,夹门关家家户户都把“天地君亲师”供奉在神龛上;二则认为中国之所以受别国任意宰割,原因是能言善辩的人太少。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搞好教育,教育能救国。因此,1921年渭璜在成都中学毕业后,就毅然决然地回到夹门关,在夹门关公立高等小学校,担任起英语教学来。
渭璜虽然特别崇拜儒雅之士,但是毕竟出生于“武门”,毕竟出生于夹门关麻柳树,这个以习武为尚的地方,骨子里或多或少潜藏着“武性”。要说“舞枪弄棒”,渭璜也不是“省油的灯”。1923年上期,渭璜与一豪绅子弟——姓吴的学生发生纠纷,相互斗殴。究其责任,本来就是姓吴的学生主动挑衅,可事后姓吴的豪绅,却要渭璜向姓吴的学生叩头认错,并向全校学生赔礼道歉。渭璜那能受得这样的窝囊气?渭璜对吴姓豪绅的要求毫不理睬,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渭璜愤愤而走,到武汉大学读书去。
在武汉大学读书期间,北京政府丧权辱国,军阀争权夺利,内战不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生凋敝,民怨沸腾。看到这些,渭璜的思想认识来了个大转弯。认为只有打倒军阀,推翻丧权辱国的北京政府,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于是渭璜遂投笔从戎,以身许国。渭璜在1925年5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浦军校第三期步兵队。毕业后,渭璜担任基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渭璜在北伐战争中受伤,回夹门关麻柳树老家养伤。
痊愈后,渭璜被调到南京,担任蒋介石办公室主任工作。1927年3月,宁汉分裂,汪精卫、胡汉民等在武汉成立国民政府,与南京的蒋介石政府“分庭抗礼”。此时的渭璜,彷徨了,迷失了,在苦苦地寻找着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出路。渭璜在思考中很命地抽烟,到后来每天抽四、五包烟。好像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除了抽烟就是喝酒。与人一起喝,没人时就一个人喝。整天抽得“烟雾缭绕”,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渭璜在人们的眼中,便有了个不好听的名声——奢烟的“大烟鬼”和奢酒的“大酒鬼”。渭璜整天扒在桌上抽烟、喝酒,一次下面给蒋介石送来一份重要文件,他既没有看也没有送给蒋介石,就随手放进抽屉里。时间久了,下面追问蒋介石。蒋介石才知道有这么一份文件,去找渭璜,见渭璜还在桌上“烟雾缭绕”,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省。蒋介石大为光火,扇起巴掌就给渭璜几耳光。不久,便撤掉了渭璜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此时,上川南抗捐军总司令夹门关王店人,孟光远已经病故,灵柩安厝于名山县马鬃岭乡,那个名叫邓坪大林岗桐子坡的杨大地。也许是“丹心”通“丹心”,也许是“英雄”惜“英雄”,也许是“亲不亲家乡水,爱不爱故乡人”……的缘故,渭璜专程去光远坟前吊唁。在光远坟前,渭璜回想起自己和光远所走过的路,思绪万千,感概颇深,最后写下了《吊孟光远》的诗句:“绿满邛州春有痕,一生心事在夹门。无限深思无处说,丹心一片吊忠魂。”1939年,渭璜被调到重庆市担任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成为夹门关徐德庆、刘朝清等人的顶头上司。
渭璜的社会人缘关系好,上下通达,与爱国将领张治中和张自忠的关系都很密切,他们都是国民革命军将领中,为数不多的从未向共产党开过一枪的爱国将领。他们常在一起讨论中国与中国的前途,一起切磋诗词歌赋和字画,他们赠送给渭璜的对联和字画,至今一件也找不着了。在蒋介石眼里,虽然渭璜是“大烟鬼”和“大酒鬼”,脾气有些古怪,也误过他的事,但毕竟担任过他办公室的主任,有些驾驭人才的能力。掐指算起来,也算是自己的“心腹”。眼看抗日战争就要结束,与共产党的战争就要爆发。为以后的“争权夺利”铺平道路,1943年下半年,蒋介石将渭璜启用,调到24军政治部担任少将处长,驻西康雅安。渭璜清楚,这不是对自己的重用,而是已成为蒋介石与共产党对弈的一颗棋子。蒋介石要渭璜监视24军的一举一动,防止抗日战争结束后,24军被共产党拉过去,与他蒋介石争夺天下。
多年来的战争,已使中国满目疮痍,已让老百姓民不聊生,痛苦不堪。这么多年来,蒋介石与共产党的一举一动,究竟谁是在真心为人民群众着想,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渭璜已经看了个明白。渭璜不希望内战,牢牢地抓住政治思想工作这根主线教育士兵。在24军,渭璜经常教育雅安地区的政工人员,务必服从部队领导,不得丝毫越轨。
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彭县通电起义,渭璜积极响应,主动交出政治部所有武器弹药和全部文件,所有政工人员均随军起义,无擅自脱离部队的情况。24军的成功起义,避免了生灵涂炭,渭璜功不可没。
解放后,渭璜一家遭到迫害。后来虽然全家落实了政策,得到了平反昭雪,但渭璜已经长眠于重庆市歌乐山。家人想将渭璜的尸骨迁回夹门关安葬,可寻遍重庆市歌乐山,也没有找到渭璜的坟墓。为了纪念和拜祭渭璜,家人将渭璜的遗物安葬在夹门关铁碑寺。后来由于修建公路,渭璜的衣冠冢又迁至夹门关猪腰岩。后人给渭璜的衣冠冢树了通碑,碑上撰写了一副对联,概括了渭璜的一生。这幅对联是:“为振兴中华投笔黄浦,思解放人民参加起义”。
注:本文配《国民革命军爱国将领徐渭璜》采访图及墓碑照片,2016年发表在《邛崃经纬》总第50期,2016年第3期。
第十二节 在夹门关阻击红军的“哈儿师长” 范绍增
范绍增(1894年?月?日——1977年?月?日),原名舜典,号海廷,四川大竹县清河镇人。他的父亲范先级是一名乡坤,他虽然生在富庶的家庭,却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劣秉性。没读几年书就逃学了,祖父用棒子打他,都不起丝毫作用,人们便叫他为“范哈儿”。1916年,他参加讨袁起义当营长,1920年任团长,1923年任第4师第8旅旅长,1924年任第9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7师师。他看似憨相,实则大智若愚,打起仗来勇猛顽强不计后果,因此得名“哈儿师长”。
土地革命时期,他奉四川“剿总”总司令部的命令来到夹门关,筑路、修工事堵截红军,与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的徐向前、王树声、李先念、詹才芳、王维舟、李聚奎、程世才、黄鹤显等,进行了百丈关、香炉山、天车坡、啄子山、香严寺、八步石、何山、朱湾、高坪、放生岗等战斗。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请缨杀敌,只身赶到上海前线,任第11兵团副司令。1938年,因支持川康整军和揭发刘、韩勾结有功,被蒋介石委为第88军军长,自募兵员抗日。1939年初,他率88军出川同日军作战;他亲临第一线督战,获军政部明令嘉奖及军委会颁布的各级勋章、奖章数十枚,88军升格为辖3个师的甲种军。1942年5月28日,率部击毙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中将。在日本陆军历史上,“在职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第一个”。1942年5月29日,率88军击伤日军40师团的少将旅团长河野。他虽在前线打了胜仗,却被蒋介石调任为没有实权的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9年9月,被委任为国民党重庆挺进军总司令。1949年12月,他率部反蒋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解放军4野50军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职。1977年3月在郑州去世,终年83岁。
《傻儿师长》、《傻儿军长》、《哈儿传奇》、《傻儿传奇》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皆以他为原型。
第十三节 邛名边苏维埃的主席和副主席
一、邛名边苏维埃主席陶善廷
陶善廷(1902年2月——1984年?月),邛崃市夹门关任坝村人。邛名边苏维埃政府主席、红30军89师264团战士。
1935年11月,红军进驻夹门关,军部设在夹门关任坝村的香严寺内,并在任坝村的妈祖寺里成立邛名边苏维埃政府。邛名边苏维埃政府以任坝村妈祖寺为中心,覆盖今邛崃市夹门关的渔坝村、高沟村和名山县中峰乡的甘溪村、秦场村、赵营村和朱场等村。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由中纵队和30军政治部直接领导工作,推选任陶善廷担任邛名边苏维埃政府主席职务。
陶善廷,刚正不阿,重情谊,责任心强。在指导支前队,为红军打草鞋、筹集军粮的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在筹集军粮时,他对门对户的族兄、国民党政府的甲长陶明聪,抗拒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的命令,不卖大米给红军。陶善廷愤怒之下,带武装队员将陶明聪绑在房柱上,逼迫陶明聪卖大米给红军。陶明聪顽固不化,仍然坚持不卖大米给红军。陶善廷就用火烧陶明聪的头发、胡子,这才制服了陶明聪,将大米卖给红军。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大户,纷纷向红军卖出了粮食、肥猪……陶善廷胜利地完成了筹集军粮的任务。
红军北上期间,陶善廷参加了红30军89师264团的长征。在经历翻雪山、过草地时,由于艰苦的行军生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具有农民意识的陶善廷,丢掉同乡,背叛革命,当了逃兵。这时,在家乡夹门关任坝村,国民党土豪劣绅正疯狂地抓捕苏维埃政府遗留下的人员及红军伤病员。他不敢回家,便托人变卖房产、土地,只身逃到名山县新店镇藏起来。
解放后,陶善廷回到故乡时,已是人去楼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又回到名山县新店镇偷生。1984年,陶善廷病故于名山县新店镇。
二、邛名边苏维埃副主席韩玉庆
韩玉庆(1912年?月——?年?月),夹门关任坝村(今为渔坝村)人。1935年11月参加红军,经历了长征的全部过程。邛名边苏维埃政府付主席兼土地委员、甘肃省武都县县长、自治州副主席。
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夹门关,在大南乡、长川乡、太和乡、天台乡、名山县中峰乡等地成立苏维埃政府时,韩玉庆担任邛名边苏维埃政府付主席兼土地委员(夹门关人俗称土地爷),同时参加了红军,成为红30军88师264团的战士。在红30军政治部的直接领导下,韩玉庆带领邛名边苏维埃政府,对土豪劣绅进行了斗争,没收了当地土豪劣绅杨廷清、杨仕民等人的财产、房屋、粮食。夹门关战役期间,韩玉庆为前线筹集、运送军需物资。
红军北上期间,韩玉庆参加了红30军89师264团的长征,经历了长征的全部过程。在红军队伍里入了党,担任过红军部队的干部。后来,奉红军的命令调到地方组织生产自救。韩玉庆在为部队提供军需的工作中作出了成绩。
解放后,韩玉庆先后担任过甘肃省武都县县长、自治州副主席。20世纪50年代,韩玉庆曾回夹门关韩坪村探过亲。在家乡父老面前,韩玉庆回顾了他那些难忘的经历。
第十四节 邛名边苏维埃政府军代表倪杰山
倪杰山(1908年3月---?年?月),四川省邛崃市夹门关渔坝村一组人。抗捐军邛名支队副支队长、红四军方面军中纵队向导部向导、邛名边苏维埃军代表,长征后就没有音信了。
在抗捐军起义之前,赵向其拥有一支劫富济贫的武装队伍,在邛名边的绿林队伍中,也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名山县中峰边棚的首领被杀后,中峰边棚群龙无首,纵小头目成天嘤嘤嗡嗡,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新头目的人选。
1933年6月25日,即农历后五月初三,上川南抗捐军王店起义的头一天,绿林队伍中的两个小头目倪杰山和赵向其,共同在倪杰山的家里办了10多桌九大碗,召集夹门关大南乡渔坝村、名山县赵营村、秦场村、邛崃夹门关倪坪村等地的100多名绿林兄弟,成立“邛名边棚”,即上川南抗捐军邛名支队。该队属上川南第二路抗捐军,由王斌武任司令、魏尧光任副司令。选举倪杰山为副支队长。第二天,即1933年6月26日,农历后五月初四,将上川南抗捐军第二路抗捐军,邛名支队拉到夹门关王店参加起义。
抗捐军占领夹门关后,不几天,敌军突然分几路围攻抗捐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抗捐军终因敌强我弱,被迫退到铁碑寺山上。抗捐军在铁碑寺内召开临时紧急会议认为:与其死守无益,莫如突围有望。决定分路突围,到洪雅、名山、蒲江等县交界的总岗山会师。第二路抗捐军分几股突围,赵向其所部计划从夹门关上场口过河,向太和方向突围,然后经龙脑河、八步石上正天台。
夹门关突围后,1933年农历9月,倪杰山率领抗捐军邛名支队,离开总岗山,打着“抗捐军第二司令部”的旗号,与国民党的官府、民团、豪绅作对。在1933年冬至1934年夏秋之间,先后严惩了芦山、天全、邛崃县境内的民团、豪绅与驻军。此时,倪杰山率领抗捐军邛名支队,其实已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第六中队的一分子。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第六中队的正副队长陆明章、杨洪轩,这支队伍主要活动在天、芦、邛交界的天台山、正西山一带。
1935年11月,倪杰山从芦山青龙场跟红四军带路一直到夹门关。回到夹门关后,看见他的人都说,就像野人一样,好惨啊!浑身的衣服没有一处是好的,拖襟掉片的。披襟襟、挂缕缕、花眉诧眼的,全身的肉,都被刺巴(荆棘)划得稀巴烂,红扯扯的,流着血。
1935年11月13日,红军到达夹门关地区,在大南乡、长川乡、太和乡、天台乡、名山县中峰乡等地成立村、乡、区苏维埃政府时,倪杰山被红30军政治部任命为邛名边苏维埃政府军代表。夹门关战役期间,倪杰山参加了啄子山、中峰、朱场、秦场、观音场、香严寺、何山、月儿山、黑竹关等地的战斗,为前方部队输送了新生力量,为前方部队及时地提供了军需。
红军北上期间,倪杰山随红30军政治部参加了长征。之后,就没有音信了。
第十五节 红军特别警卫队战士胥代仁
胥代仁(1903年5月---1979年?月),夹门关杨田村五组人。1935年11月12日,参加红军成为红30军89师264团的战士。夹门关战役期间,胥代仁参加了啄子山、中峰、朱场、秦场、观音场、香严寺、何山、月儿山、黑竹关等地的战斗。
1935年11月,红30军89师264团,要选拔政治可靠、精强力壮、精明干练、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熟悉夹门关地区各条路线的战士,组成特别警卫队,护送高级首长离开夹门关地区。胥代仁是地地道道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夹门关地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都了如指掌。红军刚来时,胥代仁就跟红军当过许多次向导,把30军89师264团的红军,带到过啄子山、黑竹关、月儿山等地。胥代仁听说264团要组建特别警卫队的消息后,立刻到今夹门关渔坝村倪坪倪会亭家的大四合院,264团的团部报了名。经审查胥代仁符合特别警卫队战士的条件,成为由53人组成的特别警卫队战士之一。
1935年11月24日下午8时,特别警卫队接到通知,由264团一个连长任队长,由杨德顺任副队长,由何大庆负责跟牵马,由胥代仁负责向导。保卫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政委李先念等首长,从夹门关香严寺红30军指挥部、马祖寺中纵队指挥部、倪坪264团团部出发,经太和尖山寺八步石,安全地到达天台山东关房红31军91师师部。特别警卫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1936年2月,胥代仁参加红30军89师264团的长征。1936年8月,胥代仁从芦山宝兴的灵关镇私自回到了家。此时,家乡的国民党军正在枪杀村、乡、区苏维埃干部,正在捉拿与红军有过联系的一干人。由于当时在太和乡担任国民党乡长的戴胜,是胥代仁的同乡、同学,戴胜不但没有杀胥代仁,反而委以胥代仁太和乡杨田村保长之职。
1950年解放后,邛崃县第一批镇压的血债累累、罪大恶极的千余名人员的名单中,胥代仁就是其中一位。后经邛崃县查明,胥代仁既没有血债,又有红军证件,就将胥代仁释放了。
后来,胥代仁的红军证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抄没了。1979年,胥代仁在杨田村病故。享年76岁。
第十六节 抗捐军总司令部保卫队长王火生
王火生(1901年1月---1937年7月),夹门关任坝村三组人。1933年抗捐军起义领袖之一,抗捐军总司令部保卫队长兼一分队长,1935年11月参加红30军89师265团,邛名边苏维埃武装队队员,经历了长征的全部过程。1937年在河西走廊的战斗中牺牲,享年35岁。
1933年,王火生参加抗捐军夹门关王店起义,抗捐军总司令部保卫队长兼一分队长,属抗捐军起义领袖之一。抗捐军起义占领夹门关后,不几天,敌军突然分几路围攻抗捐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抗捐军终因敌强我弱,被迫退到夹门关长川乡何山的铁碑寺山上。抗捐军在铁碑寺内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孟光远、余宏文、王明安、王斌等人。会议认为:与其死守无益,莫如突围有望。决定分路突围,到洪雅、名山、蒲江等县交界的总岗山会师。王火生随抗捐军总司令部,即孟光远率领的第一路抗捐军,由向大埝沟撤退。进入大埝沟才发现,敌人已在放生岗埋伏,截断了抗捐军的去路。要硬冲敌人的封锁线,地形于抗捐军不利。于是第一路抗捐军,便沿山包西撤,坠猪腰岩,到夹门关上场口的麻柳树。这时,又发现观音崖的通道,也被敌人封锁了。情况危急,孟光远命令王火生担任警戒,亲自率领队伍扑过白沫江和清江,向中峰、临济方向突围。命令一下,王火生一手端着中式步枪,一手提手枪,率先冲到双土地河边。王火生在双土地河边警戒,待最后一个抗捐军战士过河后,王火生才撤出过河。
1934年,王火生和8位同志一起,在掩护抗捐军总司令孟光远撤退的战斗中,被川军李家钰部活捉,送到夹门关场斩首示众,王火生排在被斩首的第9位。当川军李家钰部宰完前面8位抗捐军战士的脑壳,轮到宰王火生的脑壳时,主持斩首的×营长,突然叫到“不宰了!俗话说,杀八杀发,杀九就杀久,就违背天意了。”
×营长走到王火生面前,拍着王火生肩膀说,“小伙子,好样的,面对砍脑壳,其他人早已吓得尿裤子了,可你还面不改色,神不离,真是个男子汉!王火生,我×××今天放了你,以后不要再和共匪伙起,麂子跟着鹿子跳了。要想吃粮当兵,就跟着我走,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王火生没有跟着川军李家钰部的×营长走。
1935年11月,红军来到夹门关,王火生参加了红四军,成为红30军89师265团的战士。1935年11月14日,红军在夹门关大南乡的马祖寺(妈祖寺)内,成立邛名边苏维埃政府时,王火生被选为邛名边苏维埃政府的武装队队员。夹门关战役期间,王火生参加了天车坡、香炉山、啄子山、黄桶坡、月儿山、一颗印、何山、香岩山的战斗。
1936年2月,王火生参加了红30军89师265团的长征。1937年,红30军89师265团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作战,战斗非常激烈。三个敌骑兵组成三角形,围着王火生一个人撕杀。机智勇敢的王火生,用步枪上刺刀专杀马的眼睛。马的眼睛瞎了,看不见了,三个敌骑兵只好下马,与王火生拼刺刀。次时,一个敌军官赶来向王火生开枪射击。王火生就这样牺牲了,这年王火生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