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都将继续朝着国际化大都市大步迈进,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举办大运会等世界级的赛事、推动“三城三都”建设……在城市升级焕新的过程中,成都辖下的各个市县也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在大成都范围内,哪一座城市最有潜力率先迎来新一轮的城市焕新升级?
要评估一座城市的潜能,不能仅仅看现有的样子,还应该去看这座城市身上的发展势头,看这座城市是否有“闯劲”。而最敢闯、最善闯的城市,不得不说说邛崃。
邛崃位于成都西南向,距离成都约为65公里。前几年,有不少人通过“区位论”和“资源论”来否定邛崃发展潜能。可近年来,邛崃打破“区位论”“资源论”的约束,引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实现了GDP、工业总产值300亿元的“双突破”,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增长上皆“闯”出了不菲成绩,让那些否定邛崃的声音不攻自破。
“立足新阶段、践行新理念、融入新格局,邛崃将全面开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征程。”在近期邛崃市的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委书记王乾如是说道。虽然已走过了2300多年,邛崃这座古城仍旧像一个“年轻人”,朝气蓬勃,闯劲十足,还拥有巨大发展潜能。
产业是一座城市的重要发展引擎,可交通、地域相对受限的邛崃在众多企业眼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没有优势就创造优势,没有路就“闯”出一条路。邛崃并没有被所谓的“区位论”和“资源论”困住,转而聚焦到营商环境的优化,在用地保障、配套支持、政务环境、审批流程等方面持续释放红利,提升企业对于邛崃的信心;同时瞄准产业链价值高端和科技前沿,进行全员全域的积极招商。
上海璞泰来是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在江西、广东、福建、江苏等地成立了超过二十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邛崃对于上海璞泰来的新能源项目十分看好,为了引进该项目,邛崃市选派招商骨干奔赴璞泰来上海总部蹲点办公、靠前服务,经过连续70多天的坚持奋战,终于成功签约。
邛崃这种敢闯敢拼且诚恳务实的作风,打动了一批优资企业。而龙头企业的入驻,给了邛崃发展产业的信心,同时也优化了产业环境,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马太效应”。
目前,邛崃在产业发展上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智能制造、绿色食品饮料(优质白酒)、现代种业和文旅文创的“3+2”现代产业体系。
据了解,邛崃市正加速打造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目前已建成羊安新城科创中心,并引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36氪进行运营,中微科技、锐芯科技、春雨医生等科创团队相继入驻。
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目前还在加速构建两大全产业链基地,包括全国首个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基地和全国首个化合物半导体全产业链基地。两大全产业链基地预计今年全部建成投产,到2025年,总产值预计能达到800亿元。
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致力于建设“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去年一年就引进了大北农、北大荒垦丰、荃银高科等产业化项目。更值一提的是,全国唯一的种质资源中心库目前也在邛崃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收集保存、研究利用与科普展示“三位一体”的国际先进的综合性种质资源库。
邛崃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由健康食品医药产业社区和优质白酒产业社区组成,是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已有171家企业入驻,其中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以及巴克斯酒业中国首个伏特加及威士忌专业工厂即将进行试生产。
近几年,邛崃的产业就像坐上了“高铁”,发展速度迅猛,“3+2”的产业体系目前也已基本成形。如今,邛崃还与锦江区、武侯区签署战略协议,在产业功能区建设、商贸文旅等多个领域深度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打破区位限制,实现产业的繁盛发展,邛崃获得了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也积累了打破困局的宝贵经验,相信这股子“闯劲”还将在后续城市发展中持续帮邛崃“打胜仗”!
邛崃距离成都有65公里左右,地理区位确实不占优势。但是否能通过一些方法“缩短”与成都的距离,并引入成都的优质资源来支撑城市建设?近年来,邛崃在城市建设上积极思考,用创新的方法去突破困局,同时也卯足了劲,不断争取资源,目前邛崃在城市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上有了全面的突破升级。
虽然邛崃距离成都约有65公里,但通过高铁,邛崃到成都最快仅需26分钟。而从今年1月20日起,邛崃开始实行“高铁公交化运营”,列车班次增加到每日61趟,发车时间间隔缩短到15分钟一班。目前,邛崃在温江、崇州、大邑、蒲江等成雅快铁沿线站点中是停靠总量最大的。这样一来,住在邛崃,到成都上班、购物,享受成都的各种城市资源,完全不成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邛崃还争取到了成都市郊区新城首个TOD项目试点——邛崃高铁TOD。后续邛崃将在高铁片区进行集生活、商务、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并打造西部区域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能级。
除了高铁公交化运营以及高铁TOD的打造,邛崃正在加速建设天邛高速、天新高速等重要交通“动脉”。整体交通体系的升级将加速邛崃与周边核心城市及区域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邛崃的区域优势,并为各个产业功能区提供支撑。
邛崃高速路出口
在教育资源上,邛崃在2020年顺利引入川大锦城学院,实现了邛崃本科院校零的突破。据了解,川大锦城学院邛崃校区总投资约35亿元,占地约1000亩,建成后学生总规模可达35000人。此项目后续可持续影响邛崃的高等教育产业建设,并吸引国内外的高精尖人才。
另 外,邛崃还将充分发挥川大锦城学院的学科优势,搭建创新转化平台,构建产、学、研、用的环高校产业经济带。目前,邛崃还促成了成师附小领办文君分校,川大附小领办临邛分校,一口气引入了成都两所名校,提升了邛崃的教育吸引力。
在医疗配套升级上,邛崃市中医院获三级乙等医院,市属的3个医疗机构均达到了三级水平。另外邛崃还引进了爱尔眼科、北京春雨智慧康养等专科医院和医养项目,全面为市民的健康护航。
邛崃城市景观
近年来,邛崃在城市建设上的突破和升级十分迅速,一方面让身处其中的市民能享受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优化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价值,吸引了更多“500强”企业来此布局,与邛崃一起“闯”出城市新天地。
背靠龙门山生态带,森林覆盖率达到48.6%的邛崃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基底。但邛崃在拥有优质生态基底的情况下,仍在进一步追寻生态价值的持续升级,将宝贵的生态资源发挥至极致。
去年,邛崃依托龙门山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规划建设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引起了多方关注。目前,龙门山生物多 样性博览园已初步被选为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特色场馆。基于2300年的文化底蕴以及优质的生态基底,邛崃正全力推动全域山地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邛崃城市景观
在市区公园城市打造上,邛崃没有照搬成都的公园城市理念,而是基于自身的生态本底进行创新设计,打造“城市+社区+口袋”三级体系支撑的无边界公园城市,加紧建设18个主题公园,39个口袋公园,其中“口袋公园”可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就能逛公园的愿望。如今,邛崃已累计建设绿道248公里且打造出了全省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
邛崃自行车高速
除了布局有影响力的生态项目,打造绿意盎然的城市生态公园,邛崃目前还在南河生态带全力建设极具特色的公园城市新区——迴澜塔片区。
在邛崃,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以及南河生态带是最为重要的两条发展轴带。迴澜塔片区则位于南河生态带与东部新城城市轴线的交汇处,是邛崃中心城区最后一块山水城景与人文特色结合的价值高地。
目前,迴澜塔区域正加速形成集田园居住、文旅休闲、商业商务、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城市新区。迴澜塔等传统记忆与新的生活方式有机融合,迴澜塔区域将成为邛崃城南的“靓丽”门户以及成都打造公园城市的样本标杆。
邛崃迴澜塔
过去几年城市建设的优异成果还留有余温,邛崃又摩拳擦掌开启新一轮的奋斗,继续向前“闯”。根据近期邛崃“十四五”的初步规划,下一个5年,邛崃将肩负“建设成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使命,基本建设成为“4大中心”+“1大枢纽”:
邛崃将推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发展,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智能制等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提升,逐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基本建设成为成都西部区域先导产业突出的现代产业中心。
邛崃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还将加快集聚,教育医疗水平全面提升,三级以上医院、省级示范性高中、品牌酒店等都将不断增加,成为教育医疗领先的生活消费中心。
邛崃将逐步完善多元立体的开放通道,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互补共赢。基本建成集散西南物资的商贸物流中心、链接四川西南的综合交通枢纽。
邛崃将把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活力,推动全域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支撑成都建设“三城三都”,成为城市品牌知名的特色文旅中心。
有了目标,邛崃已迅速行动起来——进行缜密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布局并制定落地方案;持续为企业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缩减企业各项事务的审批时间;为民众的城市生活争取更多的优质资源……冲着邛崃的这股“闯劲”和“干劲”,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四五”的目标都会一一被实现。
曾经,邛崃面对区位和资源的困局,通过有勇有谋的“闯”,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增长上不断创造“奇迹”。现在,当邛崃站在新的起点,拥有更多城市发展机遇,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它的发展前景与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