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九寨之变----高山峡谷通天路 全域畅通奔小康
九寨沟县融媒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近年来,我县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为了展示这些成就,九寨沟县融媒体中心开办《党史百年 九寨之变》栏目,以经济发展、旅游变化、交通提速、城乡建设、教育改观等为主题,以小见大,挖掘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宣传各行业百年变化,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给全县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进行具体化呈现。
“瑶池本是在人间,堪笑凡夫安学仙。有路天堂通九寨,此中仙境任盘旋。”九寨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岷山山脉北段,聚藏羌回汉多元文化和民族风情于一体。这片神奇土地上 ,除集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之外,在全县山水之间散落着众多宝藏旅游圣地,如神仙池、甲勿海等著名旅游景点,九寨沟县拥有“生态文化大走廊”“露天民俗博物馆”等美誉。全域畅通的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命脉,才让“童话天堂·世界九寨”为世人惊叹。但,曾经九寨沟县因地处川甘两省交界处,区域偏僻、深度贫困,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全县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
蓦然回首,40年来,九寨沟县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华大地焕发出了更新更强大的活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除解放后修建最早的南坪至弓杠岭公路(1958-1959)和南坪至文县公路(1966)连接周边松潘县和甘肃文县外,只有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修建的黑河塘至玉瓦原木运输道路(1965),全县当时只有此三条公路总共约175公里形成我县干线公路雏形。时至七十年代中期我县仍没有乡村公路,乡村道路则只有百步九拐的骡马道,以小渡口、牛皮船、独木桥、腾桥、索桥作为连接。农牧民所需的食盐、马茶、布匹等生产、生活用品只能靠人背马驮从南坪翻山越岭运回、属典型的原始交通运输。交通条件十分落后,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的马路,阻碍着藏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群众致富的步伐。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随着祖国改革步伐,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十一五”期间我县17个乡镇120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五年时间完成了7条通乡公路82公里建设,完成了62条通村通达305公里公路建设。至此,我县全县道路里程达到878公里,道路网络全部成型。“十二五”期间我县道路得到全面提升,为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根据国家交通规划,将省道S301、省道S205、县道XU03提升为国道G544、国道G247和省道S445。干线公路通,带动百业兴,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九寨沟县四好农村路成为助力 “全域旅游”的东风,开拓了乡村旅游“四大新业态、四个新起点、四条新航线”,推动大九寨环线旅游由“景点旅游”向“串珠式全域旅游”转变,形成“产业为主线、道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道路转”,全力实施乡村振兴。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黑河镇七里村位于九寨沟县西北部,地处交通要道,近年来,该村抢抓发展机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从昔日穷乡僻壤蝶变为今日美丽村落。车行七里村,如行画中,树木葱茏,群山掩映着一畦畦的樱桃林,让人心旷神怡。今年72岁的刘福生大爷自从12岁搬至七里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60年,也见证了自己家乡实实在在的变化。
“原来我们这里全是小道,稍不注意树梢都会刮到头,这条沟里面的人要去县城都需要走三天,从黑河到我们这歇一晚,从这走到燕子垭歇一晚,再到县城,来回要一个星期,做啥都不方便,现在路都修到门上了,出门就可以搭车,到县城只需要20多分钟,现在啊!方便多了。”
截止到2020年底,九寨沟境内有国道174公里、省道105公里、县道152公里、乡道252公里、村道109公里。2016年至今,全县共完成2个二级汽车站提升改造工程,建成2个五级客运站、96个农村招呼站,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2条,运营公交车24辆;开通农村客运农村客运91辆,实现乡镇、建制村100%通客车。
如今,九寨沟县已实现国省干线与农村公路建立起畅通、畅联的基础交通体系,实现了“基础交通”+“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助农增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九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基本形成九寨沟县旅游景点“1+12 ”一体发展。一条条美丽的四好农村路贯穿在高山峡谷景点之间,正以全新的姿态擘画全域旅游新蓝图,为这片热土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