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9日,一个特别的教育集团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成立。集团内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打破了学段壁垒。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内公民办学校都有,而集团牵头学校就是一所民办学校。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工委书记,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广在这个教育集团成立大会上谈到,天府新区成立公民融合的天府师大一中教育集团的创新举措,首次以一所纯民办投资的学校作为龙头学校,旨在以党建引领规范民办学校发展,以民办学校办学活力增强教育集团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推动天府新区教育的整体提升。
四川天府新区是2014年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1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四川党史名片中的“区域协调发展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同时,作为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天府新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元合作、分类办学”体制机制。
多元体制办学开启教育“新局面”
天府新区从诞生之日起,就肩扛“开放高地”“改革示范”的高标准发展要求,这也决定了其教育担负着“高质量发展示范”的重要使命。
彼时,起步阶段的天府新区面临的现实并不乐观:一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一是学位不足,主要表现在幼儿园、小学低龄阶段;二是普遍质量不高,校舍陈旧,老师结构性缺编严重。
而另一方面,则是国家级新区的虹吸效应让新区人口从2014年的49万迅速增加到如今的110余万,期间,幼儿园、小学学位供不应求,还面临外来人才子女、企业员工子女等城市“新移民”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日益明显。
这种“装不下”“教不好”的双重难题,只有通过改革创新进行突破。
“教育改革没有创新是走不出来的,做好机制改革与保障,按教育规律办事,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李广告诉记者,天府新区面临的现状决定了从一开始就需要站高谋远,培育适合自身生长的土壤。
“新”,是融入天府新区血液里的基因。2017年,天府新区在前往全国各地调研考察学习基础上,提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多元合作、分类办学”的创新办学思路。面对“化解存量学校,创办新学校补充学位”的需求,天府新区教育抓住“创新多元体制办学”,依靠“党建引领”理顺公民办学校关系,多措并举解决教育供给需求,创新体制,激发办学活力。
4年时间,天府新区如今初步形成了以公办为主、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办学体制,新开办学校59所,新增学位5.5万个。2021年,天府新区还将新开办23所学校(幼儿园),提供学位2.38万余个,进一步提升了教育供给。
“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天府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天府新区拥有持续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天府新区成立之初,基础教育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在成都23个区(市)县中第17名,到2019年排名第五,而2020年则跃居全市第一名,这无疑是人民群众对天府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好回应。
教育集团引领公民办教育“新融合”
“纯民办投资的学校作为教育集团引领学校”,这样的发展格局,天府师大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吴志平之前也没想过,甚至是“不敢想”。
3月底,天府师大一中教育集团宣布成立,在民办学校教学17年的吴志平自己感觉突然成了新人,“怎么管理”“如何推进”这两个问题如今时刻萦绕在吴志平心间。
天府师大一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共11所,由天府师大一中引领,成员学校包括白沙中学、新兴中学、天府六小、白沙小学、新兴小学、天府六幼等8所公办学校,白沙实验幼儿园、精工幼儿园2所创新体制学校。
作为一名民办学校的校长,怎样能“叫得动”公办学校校长?
在机制上,“党建引领”发挥了关键作用。教育集团成立综合党委,接受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教育卫健工委领导,各集团校负责人担任委员,总校长担任党委书记,引领集团学校党的建设,统筹指导办学方向,发展规划,落实教育改革要求。
“党建引领是机制保障,工作中以教育专业化为指导,共同追逐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共同目标,让集团各成员校紧紧凝聚在一起。”吴志平说。
集团成立至今短短3个月时间,吴志平已经开始在教学上有所作为。
“师带徒”“行政包班”“教研指导”等教学手段在集团的初中学校间已经开始打通。作为引领学校的师大一中,为白沙中学、新兴中学无私分享经验做法,“民办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得到推广,平时的教学标准也在集团各学校得到明确。”吴志平介绍。
白沙中学是一所老牌公办学校,如今焕发“第二春”。“教师在集团学校间开展教研,分享经验,专业成长有了保障。学生活动向龙头学校丰富有品质的课程看齐,学校有了活力。”白沙中学校长廖安静表示,集团校各成员目标统一,资源共享,共同发力。
天府师大一中教育集团的布局,是天府新区教育工作中,理顺公民办学校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多校划片招生塑造教育“新生态”
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担负着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历史使命,在探索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力量。引进高层次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教育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人才。
于是,天府新区在教育改革中明确了教育服务人才、服务产业、服务营城的导向。与多元体制办学同时推进的,是招生改革。
李广到任天府新区社区治理和社事局开的第一个工作会就是招生工作会。在他看来,招生秩序直接影响区域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招生工作“不理顺”,民办教育发展不规范,将直接破坏区域教育生态。
2020年,为创造公平竞争且优质均衡的教育招生环境,谋划长远,天府新区打破“唯户籍、唯社保、唯划片”的招生方式,在全省率先全面开展全域多校划片、分类供给,解决各地争抢生源等招生问题。
改革打破了学区房桎梏,学生升学从单一学区的“必选项”到多所优质学校的“多选题”,推动了学校进入“赛马场”,倒逼学校变革。
招生秩序为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供了健康基础。
自2020年起,集团办学、多校划片……新区改革探索步履不停,频频出招,加快了新时代公园城市典范和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
如今,天府新区正锚定打造国家级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积极探索体育教师共享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园城市现代化、高质量教育目标,提出了教育将实现“五大转变”。要由服务人群由户籍人口向服务人口转变,经费保障由保障教师向保障学生转变,功能定位由保障基本民生向服务产业并举转变,教育质量由低位均衡向高品质多元供给转变,教师观念由“等书教”向“找书教”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