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从署名“蝴蝶花雨话教育”于昨(19日)晚22时11分发表的《复旦发布学者被害情况说明,让人越看越不明》一文来看,复旦大学因“募捐翻车”发酵而发表的《说明》,反而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10多天前,复旦大学遭遇了有史以来的至暗时刻——数学科学院的书记惨遭该学院青年学者姜文华的刺杀身亡。此案件一出,舆论一片哗然:象牙塔里竟然也有着这样的丑恶。”该文在简述后再连发两问:“这样不堪的一幕是怎样发生的呢?姜文华怎么就突然之间把屠刀挥向了自己的院长呢?”
笔者认为,上述这两问或源自“因为始终没有官方的声音出来,一时间众说纷纭,各种声音都有,而关注最多的是对高校青年教师当下困境的思考。”不过,抑或源自17日晚复旦大学终于就这一案件发布的《关于王永珍遇害案件的情况说明》。因为复旦大学要想为被刺杀的院党委书记王永珍募捐,却未曾想到竟会引发一众网民要为凶手捐款的声浪,反而成为了媒体和网络关注的热点。
有网友调侃道:“请别再为自家洗地了!高校已贱到了如此地步,难怪会不知道鸿鹄之志。”
为此,复旦大学针对一些传闻,迅速发表《情况说明》,试图“ 澄清”事实。不料竟会再度引发网络的又一大波热议。而且,在“募捐翻车门 ”发酵之后发表的这个《情况说明》,似乎还进一步产生了始料不及的“越描越黑”的负面效果。
固然,笔者因是外行人,不可过多地置喙这一事件。但国人是否应当从中看到,由于“ 外行指导内行 ”这个弊端,才是网络舆论真正关注和批评的焦点呢?难道这不正是时下大学教育体制的杯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