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1043|评论: 0

2020年以来互联网劳工舆情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互联网劳工舆情频发,2020年末集中爆发多起热点事件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建议对996工作制进行监管。他指出,当前我国996问题处于企业失控、监管失序、工会失灵的状态,鲜少见到996企业得到处罚,劳动监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劳动者维权困难。该建议引发舆论热议,新浪微博相关话题累计阅读、点赞超百亿。
  梳理发现,2020年末,996问题再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12月4日,国美电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岁员工在年终誓师动员大会期间猝死,法医鉴定为过劳死。12月21日,一名饿了么骑手在送单途中猝死。饿了么平台拒绝承认和死者存在雇佣关系,仅出于人道主义赔偿死者2000元。12月23日,一名农民工在中铁建工集团工地猝死,据悉,他有时一天工作长达20个小时,舆论猜测其活活累死。12月29日,新疆一名22岁的拼多多女员工在下班路上猝死,舆论戏称拼多多为互联网领域的“富士康”。
  此外,2020年以来,互联网领域劳工舆情频发,相关舆情多集中于外卖员、骑手、快递员等新兴职业。2020年“双十一”前夕,全国多地爆出快递员因平台派费说降就降、罚款重等原因停工维权。据中国劳工-通讯统计,2020年快递行业罢工事件23起,而这一数据或许仅为“冰山一角”。2021年1月11日,江西省泰州市发生一起饿了么外卖骑手自焚事件,舆论普遍表示,“5000元的欠款或许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0年以来互联网劳工问题热点舆情事件一览
事件
事件
概述
主体
主要传播渠道
2020.5.12
任正非接受《南华早报》采访纪要公开
任正非在谈到企业文化的问题时指出:“‘狼文化’可能是被外界曲解了,其实就是三个精神:敏感性、团队性、不屈不挠性。我们既没有996,也没有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心声社区、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
2020.9.6
贾国龙称西贝是“715工作制”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社交媒体表示:“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西贝员工经常是每周7天,每天工作15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还总开会。”。
西贝餐饮集团
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微博等
2020.10.29
深圳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
作为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该条例提出“强制休假”制度引发舆论关注。
深圳人大常委会
新华网、央视新闻、微博等
2020.12.4
国美电器一27岁员工猝死
国美电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岁员工在年终誓师动员大会期间猝死,家属称,法医鉴定为过劳死,但公司不主动协商、逃避责任。
国美电器公司
中国基金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微博等
2020.12.18
上海一互联网公司47岁员工猝死
此事引起舆论关注后,商汤科技方面表示,该员工被发现昏倒在健身房外后立即安排急救,同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
商汤科技公司
红星新闻、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微等
2020.12.21
饿了么外卖员送餐路上猝死,仅获赔2000元
一名饿了么骑手送单途中猝死。饿了么工作人员表示,他和平台没有劳动关系,只能给予2000元人道主义赔偿。舆论发酵后,饿了么通过其官微表示将提供60万抚恤金。
饿了么外卖平台
梨视频、中国青年网、潇湘晨报、微博等
2020.12.29
一名22岁拼多多员工回家途中猝死
乌鲁木齐一名多多买菜平台的员工下班回家途中猝死。拼多多发表“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等言论,引起舆论关注。
拼多多公司
脉脉、新华社、经济日报、央视新闻、知乎、微博等
2020.1.6
应届生拒绝996被申通快递辞退
一名2020年应届生因拒绝无意义加班,被告知试用期不合格被辞退。网传视频显示,申通快递某副总监找下属谈话称,部门要求9点以后下班“是为你们负责”。
申通快递公司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网、沸点视频、微博等
2020.1.7
拼多多员工发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照片后被辞退
拼多多员工发声称,自己在职场社交媒体“脉脉”上发布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照片后,被管理层逼迫辞职,引发舆论热议。10日,拼多多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11日,拼多多回应称辞退其原因是其发表不当言论。
拼多多公司
默默、新京报、北青网、钛媒体
2021.1.9
一名拼多多公司员工跳楼自杀
拼多多一员工在8日向公司请假回家后,在长沙市家长跳楼自杀,拼多多方面表示,将在内网开通心理及特殊事项咨询通道。
拼多多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微博等
2021.1.11
一名饿了么外卖骑手自焚事件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一名外卖员疑将汽油浇到自己身上后点燃。火势被附近商户扑灭后,该外卖员表示:“我连命都不要了,无所谓,我要我的血汗钱。”1月17日,饿了么回应骑手自焚:支付治疗及相关费用,对相关合作商启动调查。
饿了么外卖平台
新浪、财新网、微博等
  
  二、从传播主体、传播平台两方面浅析劳工舆情发展规律

  综合上表分析发现,2020年网络平台重点劳工舆情的爆发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从传播主体来看,上表中的整理显示,各舆情事件的传播主体主要为多家互联网巨头企业,其中由员工主动通过社交媒体曝光的占大多数。由此可见,最早权益维护意识觉醒、对“加班文化”996工作制等进行反映的群体是就职于大型互联网企业、高收入高学历的程序员群体。

  针对2020年末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梳理发现,呼吁保障互联网劳工权益的主体正在逐渐“下沉”。涉及的群体从原本互联网企业高知人群转变为应届毕业生、外卖员、社区团购企业员工等更加普通的群体,涉及企业也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企业。这一方面代表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的问题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蔓延,另一方面也使得舆论更加容易因相关事件激起反弹。

  从传播平台来看,小众技术平台成为主要传播及发酵渠道。梳理发现,涉及996工作制的国内外社交媒体和论坛平台包括GitHub,CSDN,豆瓣小组,知乎,ClubHouse,人大经管论坛等。GitHub作为引发全网热议996工作制的主要平台,996相关项目至今在该平台上仍有较大影响力。职工的诉求也从抵制996扩散至工伤维权、外包用工等更广阔的领域。同时,上述各个平台之间的账号通常具有一定关联性和重叠性,从而达到互相增加传播热度的效果。

  在多个小众平台的交互过程中,最终将小众声音放大的力量依旧来自于社交媒体与主流媒体。以996问题为例,2020年至2021年初,微信平台共有相关舆情信息406569条,微博共计264232条,问答信息达94994条。由此可见,关于996的叙事已经从小众社区的程序员群体进入大众传播领域,议程设置不一定与具体舆情事件贴合,可由自媒体、网络大V、普通民众共同生产相关议题。这也反映出对劳动者权益维护焦虑情绪有普遍化的倾向。

  另,一些求职平台、职场社交应用也在舆情事件的产生与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上表中“拼多多员工被辞退”事件便始发于职场社交应用“脉脉”平台。因此在传播平台上,对互联网劳工话题的讨论由原本的小众社区传播,已扩展成为多种类型的社交媒体上的公共议题,每当一起舆情事件、一个相关话题就很容易导致舆论讨论与情绪的外溢效应,再次激活网民的群体记忆。

  此外,职工权益问题逐步受到国内主流媒体关注。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央视网等主流媒体在相关热点事件爆发后,或梳理舆情脉络、或刊发评论文章,呼吁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福利。

  三、劳工舆情背后的诉求及“打工人”现象兴起原因

  目前舆论场针对互联网劳工权益问题的讨论,主要分为四方面。

  首先,企业对劳动制度的设置合不合理。当前超时工作、外包、共享用工等已经成为常见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方式,因此,互联网劳工舆情争议最大的点就在于劳动制度设置的合理性,但舆论在讨论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分化,有网民认为是“合理的”,也有网民认为,上述制度伤害了员工权益,更与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不相符。不少网民超时工作等抱有一种朴素的抵触心理,对自身的合法权益保障较为焦虑。

  其次,普通劳动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在反对超时工作、外包用工等舆论之中,主要以个人与企业之间的争端为主,网民给出的态度主要是自嘲、辞职与维权。2020年10月,“打工人”一词突然在舆论场中走红。网民自创的“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等自嘲式的语句在互联网热传,这反映出996背后的劳资冲突在传播中存在解构趋势,在传播中逐渐从对合法劳动福利的诉求,转变为被合理化甚至娱乐化。

“打工人”能引起广大劳动者共鸣,其原因在于对于现代劳动者而言,工作早已被现实经验所“祛魅”。它不再是韦伯式的理想天职,也不是曾经口口相传的“劳动最光荣”,反而重新成为工具化的“谋生手段”。“打工人”这一说法直戳工作本质,不仅让看似光鲜的都市白领认清残酷现实,也让天南海北的各级劳动者找到情感同盟,成为横跨各行各业、各个收入阶层的集体性身份认同。

  同时也有声音认为:“不喜欢996,那为什么不辞职呢?”种舆论观点相比“打工人”的自嘲,表现出部分网民群体对996“加班文化”更深的不满情绪,在行动上选择了消极对抗的方式。当然,也有部分网民选择积极维权的方式,但实际维权的困难、维权成本等问题也受到关注。

  再则,劳动者想要什么保障。综合观察多起相关舆情事件,舆论场不少声音呼吁企业给予员工更多的保障。一是明确劳动关系。在“饿了么外卖员猝死事件”中,饿了么平台就曾以没有劳动关系为由拒绝赔偿。在互联网平台的“层层分包”之下,劳动者变成了“个体户”,受雇者变成了“合作者”,导致劳动者失去了劳动法律保护和社会保障。舆论对明确劳动关系的诉求背后,实际上是对劳动者需要取得合理社会保障的呼吁。

  二是确保加班费与调休。从舆论反馈可见,希望确保加班费与调休实际上并不是排斥加班,而是要求自身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要求《劳动法》能够保证“多劳多得”的合理权益。

  三是提供健康服务与心理咨询。社会的激烈竞争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影响。在加班频繁的高压环境下,压力和焦虑可能被进一步放大。这些诉求反映出许多企业在关怀员工身心健康上有所缺憾,实际上是舆论对于人性化管理的呼吁。

  最后,政府如何监管企业的不合理制度。互联网劳工舆情发生时,质疑《劳动法》形同虚设的声音屡屡出现。业内专家纷纷献策如何确保《劳动法》。

  一是建立“过劳死”认定体系。企业在认定加班时间时,不应过度关注工作强度,而应当从受雇主支配的程度来判断,杜绝企业假借培训、值班之名行加班之实。企业在完善工时审批制度时,可采取“承诺+审批”相结合的方式,即轻审批、重事中事后监管。此外,要建立科学的“过劳死”认定体系和标准,明确“过劳死”的概念,并通过立法确认相关责任归属。

  二是强化工会的监督职能。工会是劳动者权利的维护者。如有超时加班的现象,职工可以向工会反映。按照工会法相关规定,工会可以对企事业单位随意延长劳动时间进行交涉,还可以要求政府对企业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

  三是引导企业转向创新盈利模式。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非常注重削减成本,部分公司追求最大产出效应,忽视人性化管理。因此,在注重对劳动者保护之余,也应引导企业从削减人力成本的模式转型到通过科技创新盈利的、更健康的模式。

  四、新形势下工会做好舆情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以人为本,努力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方面为职工谋福利一方面要丰富职工民主参与的形式,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工会作为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要将充实、完善职代会运行机制作为重要的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结合实际,总结、研究并创造性地充实、完善职代会运行机制,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中有关职代会作用的规定,通过相应的程序性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了解职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职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健全同级党委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和权益维护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各部门与工会联席(联系)会议制度的作用,对企业重要政策的出台、职工群众“三最”问题等进行通报沟通,协商有关问题妥善解决。

  二是完善职工舆情的了解渠道,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首先,提高工会干部的沟通技能,以尽可能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其次,要不断丰富沟通的渠道,加强与职工的沟通联系,直接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动态,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第三,在网络沟通方面,充分发挥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队伍的作用,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以期充分了解和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诉求。

  三是积极干预职工舆情,大力发挥工会组织的引导作用。首先,要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引导职工的信仰追求、观念潮流和价值认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形成有利于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其次,对于各类职工舆情,堵不如疏,做到有情况早反应,有问题早处理。第三,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梳理归类,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及敏感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积极采取正确的应对技巧和方法,主动化解矛盾,在社会管理中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独特的维稳作用。

  四是关爱劳务派遣工,建立多方合力干预职工舆情的良好机制。做好组织劳务派遣工建会入会工作,从关爱劳务派遣工的要求出发,使劳务派遣工享有与正式职工同样的劳动保障、教育培训、先进评选和帮助关怀。及时了解劳务派遣工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诉求,不断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好地激发、调动劳务派遣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积极整合资源,与劳动保障、信访等部门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参与职工舆情工作,有效提升工会对职工舆情的干预能力,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部分信息源自网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68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