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四川的青氏和唐宋时期的青阳氏应属同一祖宗。源自唐代洛阳的虞部郎中青阳某者官于蜀,中原乱不得归,留居井研,煮盐成富户。北宋诗人黄庭坚为其八世孙青阳简(字希古)所撰墓铭称:"巴蜀之青阳皆以井研为宗。"在宋代,巴蜀之青阳氏极旺,有九子十进士之说(一个女婿进士),另有举人若干,分布于川中井研、潼川、简州、仁寿、郫县、成都等地。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个人口众多的望族在宋元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广安、怀化、彭水以及蓬溪、汉寿、广西等的青氏族谱序中均有青氏源于青阳氏、郡出荣阳之说。荣阳当为荥阳之误,古之荥阳是洛阳以东到郑州之间的大片地域,古有荥阳郡,而无荣阳郡。荥阳与洛阳当为同地异述,所以,川中青阳氏郡出洛阳与几个青氏族谱载青氏郡出荥阳完全吻合。可见,青氏与青阳氏均源出洛阳及荥阳一带,同源成立,此其一。
其二,宋、元之前川中没有青氏活动的踪迹,青阳氏则极活跃;而在宋、元之后,青阳氏消失,而青氏则枝繁叶茂起来。
其三,青阳氏和青氏本为一族,后来分宗为两个姓氏。出于这几点考量,当青阳氏在宋代盛极而衰,及至南宋重臣梦炎公由宋降元,氏族损光,后更触怒元帝,面临灾祸。在这种情况下,青阳改姓青,也算得上改姓不背祖。
总之,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青氏源于青阳氏,郡出荥阳或洛阳,是比较清楚的。
青氏始祖善公从何而来?在青氏族谱中有两种叙述。
其一,来自湖北麻城孝感乡
南充支,山旺公在嘉庆谱中称善祖从湖北麻城孝感乡蒿芝坝九节坎迁来。
蓬溪支,文典公简单地记自楚迁蜀。
广元支,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子不马见牛场。
其二,来自江西临江府
重庆彭水支,江西。
贵州绥阳支,江西临江府新余县龙虎山凉水井。
云南文山支,善祖原系江西居住,湖广填川时迁四川绥阳县照里七甲,后战乱中迁贵州遵义,后移至云南开化府东安里三甲(今文山州西畴乡马蹄寨村)。
湖南怀化支,江西吉安府进贤县武头丘。
这两种记述那一种可信些呢?
首先,来看麻城说。川渝许多姓氏族谱均载先祖来自麻城,据《重庆晨报》记者报道,近几十年每年约二千多人次来人来函来电到麻城寻根,十有八九却失望而归。青氏族中也有人曾去麻城,但也未找到称为孝感乡蒿芝坝九节坎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史料完全没有青氏或青阳氏曾在麻城居留的任何记载。史学家研究表明,之所以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两次大移民中,麻城孝感乡都成为移民口中的圣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湖广填四川之前,就先发生了江西填湖广,而麻城正好就是一个移民中转站,由政府发给路条和盘缠,从水陆两路向四川进发。麻城孝感乡作为移民出发地,也就成了先辈移民们永久的记忆。这也使得在麻城孝感乡这个当时不大的一个乡,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移民,也使得麻城孝感乡作为每个家族的记忆保存了下来。
再看江西迁来说。这倒有两个线索:一个是蜀中青阳楷及青阳奎两人先后在江西做官。青阳楷,潼川(今三台)人,北宋景祐进士,官江西永丰。青阳奎,梦炎长子,祖藉成都,元初任江西临江路同知,卒于任上。这两个人的后代,在特殊情势下,改姓返回祖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另一个是地名,在谱序和老人口传中,有提到原藉在高坎子这个地方。确实在江西吉安市吉州区有个高坎村,而吉州区与永丰县和新干县是近邻。
但是,上述两点只是线索,还算不上证据。
以上所述,只在于把我们己经得到信息保留下来,供后人去研究,辨別真伪。
对于善祖从何而来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这里要引用青氏嘉庆族谱修撰者山旺公在《青氏族谱小引》里的一段话:"昔尧夫有言,风从何处起?程子答之曰:风从起处起,是妙解!"将此话引申,问,善公何处来?答曰:从该来的地方来,也应是妙解。历来撰谱遵循的都是这样一个规矩,从哪个祖先开始有清晰的世系可考,就认这个祖先为始祖。至于始祖之前的先祖,即使其名望极大,也不必非理清其与始祖的关系不可。宋氏以帝乙为始祖,帝乙是商朝的第三十代国君,而商朝的开国国君是成汤,成汤的曾祖父和祖父是报丙和主壬,难道宋氏族谱要从报丙一直录到帝乙再往下续吗?所以,山旺公引用《左传》说:“宋祖帝乙,不必问报丙、主壬。”同理,我们认善祖为始祖,难道我们必须查出善祖的父、祖父等先祖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