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中一女子在一家医美公司离职后,通过劳动仲裁,获得6000多元的“补偿金”。不过,就在当事女子应约前往劳动仲裁部门领取“补偿金”时,公司方面却用三轮车拖来“两桶硬币”。 之后的事情也能想象得到,“罗生门”是必然的走向,而媒体舆论也只能站在局外“就事论事”。
按照当事医美公司的会计所称:“硬币是公司搞活动剩下的,并且劳动仲裁也没说必须现金支付(百元大钞),公司一分不少支付就行了”。与此同时,她也承认公司给的确实“很不痛快”。而当事女子紧随其后,也给出较为清晰的回应,强调离职“很正当”,不存在业绩不行的说法。
只是,在“各说各话”的范式回应中,其实还是没有搞清楚女子离职的根本原因。当然,这可能也不太重要。因为,劳动仲裁既然能判下来,就说明女子离职的索赔诉求是合理的。至于为何会闹到如此尴尬的地步,其实也反映出绝大多数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微妙关系。
说实话,在离职这件事情上,公司和员工之间能互相祝福的情况实在太少,就算双方都有范式性的表态,也不见得是出于真心表达。尤其,对于一些不规范的公司来讲,离职基本上都是狗血剧情。员工强势的情况,公司想留人,却又不想加码,于是就打情感牌,这种情况下,但凡不能达成统一,就会瞬间撕破脸。
员工弱势的情况,其实就更加残酷,话语权都在公司一面,员工即使可以依靠规程多待几天,但是也经不住公司的折腾。这种情况下,员工在离职的时候,就会想尽办法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劳动仲裁介入,脸皮撕破,但总还是能拿到一些补偿。
从这个层面推断女子和公司之间的纠葛,大抵也能知晓个梗概。说实话,就是公司早已对这位女员工没有好感,而雇佣关系结束的时候,矛盾走向极化。但是,在劳动仲裁的尺度上,公司还是输给女员工。所以,公司方面才会借助“硬币支付”去羞辱这位离职的女员工,可这样真的好吗?
要知道,在谈论“雇佣关系”的问题上,历来是比较撕裂的。比如,公司说“没有平台你什么都不是”;员工说“没有我的关键时刻出击公司早垮掉”。在这两种选择性的偏见中,都是在强调自己带给对方更多好处,却看不见对方带给自己什么好处。这种认知秩序下,公司只能越做越烂,员工的能力只会越来越差。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将雇佣关系绝对量化,其实就是一种等量交换。只不过,很多时候,雇佣关系并非只是法理层面的构建,还包括情怀性的互动,这就导致等量交换其实也是相对的。不过,就国内的职场文化来讲,其实是两张皮,嘴上热衷谈情怀,可是回到根本上,最终都是因为工资分歧决裂的。
虽然,近几年人们开始重视职业理想,可事实上,在物欲如此泛滥的现实中,最能抚慰员工情绪的,就是工资是否满意。所以,公司真正想留住人,就尽量少谈情怀,多搞实在。尤其对于老员工,不要总打感情牌,那些真的没用。
另外,就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构建,从来都是双向选择的过程。所以,无论是公司解雇员工,还是员工离弃公司,这都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各自履行相关的规程准则就行。至于,谈情怀,传是非,最后只能让自己更加难堪,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都是如此。
就以“6000元离职赔偿金全是硬币”这件事来讲,可能闹到最后,是双输的局面。女员工因为“闹事的人设”,可能短期内没有公司敢要,而当事公司方面,不仅会动摇内部人心,也会影响自己的公司形象。总之,闹来闹去,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真是有些不值当。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公司在最后的问题解决上,确实有些不够大气。并且当事女子在回应中还提到较为触目的现实,就是当事公司的硬币不是搞活动剩下的,而是去各个银行专门兑换的,讲得直白一些,就是为折腾员工,真是够拼的。
不得不说,在“硬币支付”这件事情上,其实已经能看出当事公司的“段位”。从某种意义上,称其为“烂公司”真的不为过。毕竟,就公司的运营而言,遇到不满意的员工,这是在所难免的问题。只要按照规定解约,该付的钱一分不差,这其实是最优化的选择。
但是,就“6000元离职赔偿金全是硬币”事件中的当事公司来讲,好像只是为出口气,而从来没有考虑公司的长足发展。这样的公司其实挺多的,尤其在二三线城市,老板的意志就是公司的意志,并且很多公司老板就是人力资源的“一把手”,这种情况下,谈雇佣流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当然,也并非所有员工面对离职不公,都会选择劳动仲裁。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讲,真是没那么多功夫去掰扯对错,只要能顺利入职下家,就好像一切都不是事儿。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撕破脸。毕竟,世界就这么大,谁知道未来会不会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