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说:谁要敢跳进鳄鱼池并活着上岸,奖励他100万;如果死了给他家安抚费500万。等了许久都没人敢跳。忽然“扑通”一声,一个人跳入池中。
只见他被鳄鱼追赶着游得飞快,脸色苍白,拼了命地游上了对岸,接过100万后,他怒火冲天:“是谁把老子推下去的?”他妻子笑着说:“是我。”
据说在出了这事儿之后,才诞生了“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这句名言。但是否真如此说,已无法考证是否属实,但将它当作一个笑话段子流传,还是有价值的。
比如,昨(7)日澎湃新闻在发布《16岁女孩“日均作三百首词牌两千首诗”,其父:没夸大宣传》这一新闻报道后,众网友抨击“其父坑了女儿”,但笔者则认为“是其女在其父背后推了一把”,才使其父自掏腰包“出版”(谁也买不到的书)《好家长》,很快蹿红网络成为名人。
笔者毕生钟情翰墨,因而在退休养病几年后进驻多个网站平台,继续写长达作11年,日日作业,笔耕不辍;至今虽是75岁的老朽之躯,却依然感到天天如沐春风,得意非凡!岂知老夫尚未“下海冲浪”,就已经被“日均作三百首词牌、两千首诗、15000字小说”的“后浪”女孩岑某诺,拍死在沙滩上了。嗟乎!笔者死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矣,怎不羞愧难当?
笔者转述澎湃新闻讲的这个故事梗概于下,旨在欲与网友分享个中无限乐趣罢了。
近日,因16岁女孩岑某诺的种种超乎常人能力,即她能日均写出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还在2年间出版三本书这种“天方夜谭”式故事,经过网络传播从而引发网友洪水泛滥般热议。
小小年纪的岑某诺已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和某新闻网站区域运营中心的负责人。她还辗转多地进行演讲,在聚光灯下的她,举手投足都显示出了她不同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老成。
网友上传了刊载有岑某诺诗歌、文章的印刷品。扉页信息显示,岑某诺是浙江慈溪人,已出版《中国青少年经典诗词集》《雷霆战警》《岑某诺诗词666首》等书。同时,岑某诺还有着“记者”和多个“品牌创始人”的头衔。
7月14日晚,澎湃新闻联系到岑某诺的父亲岑刚灿,他表示刊载女儿作品的那几本读物均非公开出版,同时也已注意到网络上对女儿的议论。岑刚灿坚称,相关宣传并无夸大成分,女儿的写作能力都是真实的,她还是一家名为“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记者,据其表示这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媒体。
经澎湃新闻记者查询核实,“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网站未在内地通信管理部门备案。至于网传的相关印刷品信息,岑刚灿表示,刊载女儿作品的那几本读物和自己的那本《好家长》都不是通过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他说:“是我们自己印出来送给朋友的,不知道是谁不认可岑某诺的能力,给拍照传到网上了。”
网传信息还提到,岑某诺在14岁时就已经成为“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记者”。对此,岑刚灿向澎湃新闻表示,该身份属实:“不仅是我女儿,我本人也是这家媒体的记者。”他还表示这是一家境外的媒体,社长姓郝,是自己的兄弟,孩子也恰好有言论表达方面的天赋和兴趣,所以才有了这个身份。
记者翻阅岑刚灿的朋友圈,发现其曾发布过岑某诺和自己的“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工作证相关照片。其中,岑某诺的证件上显示其职务为“中国国际新闻网绍兴运营中心的副主任”。但在“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网站首页上提供了两个网站的工作咨询电话,记者拨打其中的固定电话,对方告知其是位于北京亦庄的一家商场店铺。
通过网站上留下的手机号,记者联系上了自称是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社长的郝江华。郝江华表示,自己和岑某诺的父亲岑刚灿之前就认识,因为看到了岑刚灿发来的岑某诺文学作品,他认为岑某诺很有文学天赋,就吸纳了她当杂志社的特约记者,但他自己并未见过岑某诺。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网站的首页上列出了各省级地方频道的链接,但记者点击链接跳转后发现,相关网页均无实质性的新闻内容。记者便对“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媒体资质提出了质疑。而郝江华则表示,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是十年前在香港特区政府注册备案的国际性新闻媒体:“因为在香港当地备案了,就不需要在中国内地备案了。”
在中国国际新闻网首页底部,标明网站备案号为:京ICP备11010001号-1。但记者通过北京市通信管理局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检索“中国国际新闻网”和上述备案号,都无法查到任何相关信息。
笔者概述至此,相信绝大多数网友已能认同笔者开篇的定论——“是其女在其父背后推了一把”,才使其父自掏腰包“出版”(谁也买不到的书)《好家长》,很快蹿红网络成为名人。”
在该文评论栏的网友留言之多,可谓“前未所有”;在该文评论栏的网友留言之精彩,可渭“前所罕见”,其中不乏经典。笔者饶有兴趣,摘录若干网友留言于下,“奇谈共赏析”。
——这已不算是“后浪”了,是海啸呀!21世纪,真是个考验人类智商的世纪啊:日作词牌三百首,不辞长作慈溪人。
——如果是曹植的话,那一天也要走14000步,在我朋友圈步数应该能进前三。前有量子阅读,现有量子成诗。
——此人得有多不要脸,才敢吹这么大的牛!这是什么造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数你最强。但无须斩尽杀绝,给他父女留条生路行不行?目前,吹牛还没有开始征税哈。
——此女出,李白杜甫羞吟诗,苏轼柳永愧作词。她可堪称“词头”与“诗首”!
——43秒内作一首也叫诗?岂不就是瞎白话?干嘛不现场测试一下?快请于丹大师驾到!
——做个简单的算数: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天1440分钟,2000首诗就是平均0.72分钟(43.2秒)一首诗,这是人干的事吗?而且,哈哈!谁再给重新普及一下啥叫“词牌”?!
——可以啊!一天86400秒,不眠不休的情况下,就光算这2000首诗,平均43.2秒一首。吹牛就该这么吹,不然有什么意思!
——也许又是微商们护肤品的打鸡血营销而已。下面到了小代理们,谁都幻想着自己也能这样“商业互吹不够,自己吹起来”,照样能出人头地。
——看过视频,我表示很反感此女!敢吹敢信,人间真实。也算是“周瑜打黄盖”了。不过本文看似是旨在推广“正确的打脸姿势”。
——一首诗算20个字不含标题标点,一天24小时不吃不喝不拉不睡以1.728字/秒的速度才能写完2000首,先不论电脑打字,就手写,能在1.728秒内写完的字有几个?
——乾隆一辈子作诗才4万首,被这小丫20天时间就赶上了。定会气得掀开棺材盖,迈开龙步走近小丫,瞪着牛眼怒目细看,然后喝道:“这是何方妖孽来凡间作怪?传旨拿下!”
——一天24小时不停,一分钟要写一首半的诗?估计也定会气得李白、苏东坡两大诗人将拍棺而起,从地底下爬出来探个究竟:“日均作两千首诗的女孩父亲,你他妈的真没夸大?”
——这是一道应用题,假如一天有八小时,每五分钟写一首诗,那么一天能写多少首诗?她自己信,她爸爸信,这本身无所谓,当个笑话,看她们自娱自乐!要是社会上有很多人信,那就太可怕了!
——就算是你家的诗狗,让他一天做2000句“汪汪诗”,也会累疯了,何况她还是你那《好父亲》中岑刚灿的小女儿?太残酷了吧。
网友留言太多,足可结集成本书。算了,摘录到此为止。推荐论澎湃新闻视频链接于下,敬请网友打着“哈哈”去欣赏,并从中获得其乐无穷的切身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