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金天宫又称白帝祠,在南峰松桧峰头,是华山主峰上祭祀华山神的主庙。
古时,祀岳均在山下,至魏太武年间(424-425)才在主峰立祠,然旧址已堙没时久。今遗址始建于明代,后毁废。
金天宫是华山南峰上的主要建筑,也是华山上边最为宏伟状观的传统宫殿建筑。这里是专门为供奉白帝的,所以此建筑也称白帝祠。白帝即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名挚,号金天氏。在五岳中他是专管华山的神。唐玄宗曾封他为“金天王”,元世祖则封他为“金天大利顺圣帝”。所以“金天宫”的名称也就是由此而起的。 金天宫始建于明朝,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都曾修葺过。金天宫大殿全为大片铁瓦,内塑有神像,院前大门边还建有钟鼓楼。这里大片松林,枝高叶茂,中有古观庙宇,配上林间小道,景色非常优美,清代诗人王又旦到此后随作诗一首:“探幽凌绝境,谒帝陟层巅。赤日岩中出,清流树抄悬。文窗陈俎豆,绣拱错风烟……”
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康熙帝翠盖西巡,朝华山时见金天宫一片破败,便拨银令陕西巡抚鄂海重新修建,庙成后康熙帝亲赐题匾,鄂海撰文立碑。乾隆四十三年(1788),陕西大旱,陕西巡抚毕沅至金天宫祀神祈雨,后果然天降甘霖,毕沅奏请朝廷,对金天宫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葺,乾隆皇帝不仅亲笔御赐了“岳莲灵澍”匾额,而且为新修的金天宫撰楹联一副。上联为:作庙始西京升馨自昔。下联为:侑神配东岳鼎建维新。额为:金祗载福。
由于清初几次大的修葺,金天宫面貌焕然一新。整个建筑宏伟壮丽,古朴庄严,且铁瓦石墙,文窗绣拱。宫内大殿供奉西岳华山神少昊,其祀典之隆,规模之大非他庙所能比拟。所有朝廷命官祭华岳神都隔断此敬献牲礼,故殿堂上常有他们的题匾。至民国年间,不悬有清道帝的“泽流玉井”、光绪帝的“昊灵万古”、慈禧太后的“道隆西极”以及蒋介石民国二十五年秋所题的“金天宫”中堂一幅。
民国五年(1916)陕督陈树藩在金天宫门前两则建钟鼓楼,其建筑风格秀丽典雅,为金天宫增色不少。民国二十年(1931)在金天宫后松桧峰头筑亭一座,使金天宫形成一个完整的游览小区。亭名松桧亭,亭上园锥式铜顶重七十二斤,原为古云台观之观顶。遗憾的是,金天宫所有建筑于 1967 年毁于火患,仅存遗址。
2014年1月1日元旦当天,华山道教圣殿金天宫举办盛大开光大典。届时,华山道教协会会长邹通玄将亲自主持开光大典,华山道教高道齐聚金天宫,共同为金天宫的重修完成祈福诵经,为所有游客送去华山神的祝福和庇佑。同时,参加此次开光大典的游客、香客、信徒,将有幸获得高道现场亲自开光的吉祥带,将华山的福运和新年的祝福带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