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川西地区经历了前后十多年的社会、政局大动荡。先是凭借地势之险抵抗满清的明王朝残余力量被降清的吴三桂剿灭,稍后又陷入吴三桂反清的战乱之中。
时运不济的知县王复旦就经历了吴三桂反清战争的动荡。
一
清乾隆《石泉县志·秩官·知县》:“王复旦,江南进士,康熙九年(1670)任。”清《四川通志》上的记载也如此简略。
江南,即江南省。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康熙初年,改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为江南省,其范围包括今江苏全省和上海市、安徽省、江西省的部分地区。
清乾隆《江南通志·选举·进士》辛丑科马世俊榜名录:“王复旦,江都人”。乾隆《江都县志》进士名录:“王复旦,石泉知县。”
乾隆《江南通志》、《江都县志》名录之外,没有王复旦的其他资料。
但在清道光《重修仪征县志·人物》卷三十中却有王复旦的记载:
“王复旦,号霜崖,廪贡生,顺治戊子举人、辛丑进士。授四川龙安府石泉县知县,爱民如子。壬子分房取士,称得人。甲寅遭变,隐深山,不受伪职。贼退归里,闭户以诗文自娱,恬淡持躬,乐善不倦。”
顺治戊子,即顺治五年(1648)。辛丑,即顺治十八年(1661)。壬子,即康熙十一年(1672)。甲寅,即康熙十三年(1674)。
康熙十二年(1637)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28日)吴三桂自称天下都讨兵马大元帅,举起了反清大旗。此甲寅之变,当指吴三桂占领和控制川西的时间。当时,吴三桂与清廷主要在川陕交界一带大战,石泉(北川)的战略地位并不十分重要,对其控制亦可能很快松懈而“贼退”。
吴军占领石泉(北川)时,王复旦藏进了深山,并拒绝了吴军请其“出山”任职的要求。由于四川处于战争状态,不可能正常履职的王复旦离开了石泉(北川)。虽然没有他离开石泉(北川)的时间记载,但至迟在康熙十一年(1672),他已回到了故里“待业”。否则,“壬子分房取士,称得人”也就无从说起。
二
清阮元《揅经室集再续集》卷二,收录了阮元为王复旦裔孙王家幹撰写的《文学家幹王君墓表》,墓表说:“君讳家幹,字峙亭,姓王氏,仪征学生,系出太原。元末有福二者,从明祖起淮右,积功至金吾卫正千户,葬仪征东乡乌塔沟。子姓蕃衍,遂著籍焉。君十四祖复旦,顺治辛丑进士。十六世祖梦麟、祖洪恩、父元彪,皆列名痒序。”
从始祖福二算起,王复旦已是“著籍”江南仪征的第十四代。
三
清赵执信(康熙十七年进士)《饴山文集》卷八有《江都王岸圃先生墓志并铭》,墓主王岸圃也是“福二”的裔孙。据墓志:岸圃,即王复衡,字山公,别号岸圃。王复衡生于明崇祯庚辰(十三年,1640),清顺治末入太学,康熙中授内阁中书,卒于雍正乙巳(三年,1725)。与王复旦系同辈堂兄弟。王复衡次子王诰“以进士入翰林,督学四川,卓有名绩。”
三
王复旦在石泉知县任上,经历了复杂惊险的局面,不仅有着深刻的记忆,也应有丰富生动的记述。归里后,他“闭户以诗文自娱”,但目前尚未见到他的著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