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68|评论: 0

[最新动态] 「新基建」将给城市带来哪些变化?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0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基建」可能集中的七大领域,分别为:5G 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以下我重点从其中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也就是轨道交通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也欢迎其他知友能从自己熟知的场景中分享一些见闻。

题目清晰,就从两方面来解读,一个是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变化(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社会生活)?另一个是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


一、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变化?

先说背景,有一定的篇幅,给大家引入行业背景,主要方便大家理解后续内容,请务必阅读完整再看后文。

1、背景简述

首先,大家知道,「新基建」的要求是今年 3 月份的某次会议上提出的,但纵观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并没有明确「新基建」确切的定义,只是会议上强调了: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如果从狭义的字面上去解读,无论是 5G 还是数据中心,这种字眼都非常明确的指向了通信信息领域。按理来说,第一个欢腾的应该是铁塔,因为账上要有钱了;第二个则是三大运营商,因为有事了;第三个应该就是华为、中兴之类的厂商了,因为你懂的。

(上述角度期待通信大佬 @甜草莓 的解读)

上面这些其实还比较容易理解,但结果是消息出来之后,为何除了通信以外的一些其他行业,诸如轨道交通行业就「激动」了起来呢?

一句话:交叉领域带来的联动效应。

记得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话:华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当然,这是官面话,不能深究。但它恰好体现出了通信行业的一个典型特点,那就是管道(功能)。数据通过管道完成传输,传输出去之后与终端形成了应用,进而也就进入了行业领域。华为的三大业务板块,运营商、终端、企业,前两者自不必说,后者实际上就是为了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提供相应的管道。那么当管道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科技水平之后,是否会对原有的行业业务模型产生影响呢?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我国的轨道交通行业,本身已然成为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头牌」,甚至起到了「国家名片」的效果。而在轨交领域当中,通信又作为不可或缺的一个专业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作用。故交叉概念明显,因此,信息数字化能力的改善必将带来原有行业的产业升级,进而改变我们生活的城市。


当然,以上叙述仍然以「新基建」本次提到的纲要为主,下边我们快速进入到轨交板块当中。

之所以「新基建」可以和轨道交通领域结合的这么顺利和密切,其实是有缘由的。分别以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为例,时间线上正好分别处于「新基建」的一前一后。

它们分别是 ZY、GWY 于 2019 年 9 月 19 日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于 2020 年 3 月 12 日印发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以下简称「智慧城轨纲要」)。我给大家截取几段关键的内容: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1]


一、总体要求

(二)发展目标

二.jpg

三、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

三.jpg

五、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重中之重!!)

四.jpg

对于《纲要》的内容,我截取了一些本题相关的内容并加了重点的红框和箭头标记。其实通过标记的内容我们已经可以非常容易的看出几个关键词了:

“科技创新”
“装备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慧交通”
“大数据中心体系”
……

看罢之后感受如何,是不是和本次的「新基建」倡导的主题具有极强的相关性?

再来简单看看《智慧城轨纲要》[2]的表述:

五.jpg

上述内容出现的再次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新基建」强有力的结合到了一起,正文较长,这里就不放了,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自行阅读,文后有链接。

背景终于说完了,接下来可以说给城市带来的变化了。

2、三大方面说变化(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社会生活)

背景说充分的好处就是后面的解释可以轻松一些了。

A、空间布局:

从轨道交通角度来说,带来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信息化建设从具体的应用角度,落地于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铁路来说,更加容易一些。所以才会在回答的开头,提到了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这两个行业,其中,城际高速铁路这块,更偏向于京津、京张这类短距离的高速铁路,虽说是铁路,不过更多的则是对多城一体化的促进,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圈的概念。

「新基建」会加速这类线路的成环成网,并且是以一种更创新、更智慧的方式。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以某市为中心的一个区域内,坐上拥有最新技术的轨交线路。之前我有回答过一个有关京张高铁的回答,大家可以抽空看一看。



2019 年 12 月 30 日京张高铁开通,有哪些意义和亮点?

除了对于城市之间空间带来的改变,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中,原有的地铁 / 轻轨 / 有轨电车自不必说,市域铁路成为后起之秀的典型并迎来一定幅度的发展,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心的疏解导致的,这一点以北京的城区 - 通州体现的尤为明显。人口由中心到郊区的迁移,一定要有相应的交通运力去匹配这部分人。当然,不仅是城区与郊区之间,也包括郊区与郊区之间。

新类型的线路上匹配新的技术,说的过去。

B、产业发展

这一点对于轨交行业无需多说了,对于既有的创新型轨交企业和有丰富渠道资源信息化企业是个极大的促进。一个是在原有自身的积累上扩大战果,另一个则是迅速扩张自己的行业资源。当然,一个比较能看的清的落脚点就是装备制造升级、系统升级;这一点,《智慧城轨纲要》说的比较清楚,这里就不赘述了。

(遥想那几天,被朋友们转发的各自家里的宣传通稿刷爆了朋友圈。毕竟,不错的商业机会面前,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狼性的)

C、社会生活

六.jpg

未来,我们可以乘坐到更稳定无故障的地铁(通信故障降低,5G+);

未来,我们在车站体会到更便捷的购票服务、安检服务、导向服务(AI+

未来,我们在列车上可以体验到“魔窗”(智慧地铁 +

未来,我们的轨道交通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有着多网融合的指挥中心,铁路、地铁、城际不仅更容易互联互通,调度上也可以更“圈”化(大数据 +

未来,我们会更愿意因轨交带来的真正便利而去乘坐它们。

未来……

二、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和机遇,我主要想从两个角度来说,分别是行业人才

用行业来体现挑战,用人才来体现机遇。

对于轨道交通行业本身来说,虽然我上面提到了很多的利好,但不得不说的是,方向是一回事,落地是另外一回事。当然,本身作为从业者角度观察了行业这么些年,并不质疑行业的执行性,只是「新基建」的交叉落地质量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比如 5G 在和具体的某个专业结合的同时,是否要预先思考集成后的系统是否能够顺利的通过相应的行业认证,保障安全;在实施的过程中,各方是否能够对落地后的预期效果产生一个相对的共识等等。这些都是很具体的问题,但恰恰是这些问题会决定着「新基建」落地的好坏。

就我本人而言,一直是典型的结果导向思维。口号与噱头是用来忽悠外人的,但一个好的应用落地,不仅是对建设方的鼓励,同样也会得到大众的认可。所以,「新基建」在轨交领域仍需要等待花开,好的创意,好的产品,好的执行,缺一不可!

再来说人才角度,针对这块我同样在「纲要」中找到了一段非常契合的描述,与大家分享:

七.jpg

上边这段话主要看两点:

1、「纲要」提出:支持各领域各学科人才进入交通相关产业行业。这句话明显与「新基建」的内核不谋而合,只不过主体不同。「新基建」是以通信信息化产业为核心,去带动相关产业,而「纲要」则是以交通行业为核心,加大其他行业与自身的交叉力度;本质上最后希望的结果都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真正的让科技去改变你我的生活!

(一)中的后半段强调:推进交通高端智库建设,完善专家工作体系。针对这点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看法:希望国家可以鼓励并支持培养一批具有开放交叉思想的中年轻专家(35 岁 +)进入该体系,虽说年轻人脚踏实地做事是好事,但一味的低头看路不抬头望天,时间久了便会丧失创新的动力与活力,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2、(二)中对人才的表述侧重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这三个词汇,我非常高兴国家把“知识型”放到了首位,按照以往的惯例,对于一线的劳动者,更多依靠的是技能。但事实上,知识作为基础不可获缺。一定要让一线的从业者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各自的工作岗位去梳理各自的实操技能,单纯的经验导向是导致一线从业者们技术含量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但对于知识的掌握通过流于形式的职业培训意义不大;至于具体怎么做,以后有机会我再写,此处与本题无关。

当然,「纲要」清晰的为我们指出了人才发展的方向和机遇,即什么样的人才是国家需要的,是行业需要的,这对于很多目标不清楚的从业者和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


文末再说几句。


其实,无论是「新基建」的核心底层 5G 和数据中心也好,还是涉及到的轨道交通领域也好,完全无需把它们彼此割裂成不同的行业开来看。因为本质上,都属于一种科技创新,最终的目标就是利用彼此的融合带来一种既有「体验」升级,当然这个「体验者」可能是部分领域的专业工作者,也可能是你我这种普通民众。


我相信这种真实的「体验」到来的时间不会来的太晚,甚至可能很快。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