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圆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1,适用范围:
1.1,本预案适用于我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传播事件的应对和处理;
1.2,本预案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相互补充,本预案归口管理部门为行政部。
2,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2.1,风险分析:
2.1.1,本预案所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2020年1月28日凌晨发布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4版),具有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2.1.2,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显示,新型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具体如下:
(1),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上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无可发热。
(2),严重者:急需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3),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1.3,普通感冒与新型肺炎的区别:
根据国家防疫站专家李兰娟的电视采访资料,目前二者早期的症状非常相似的,有的发烧、有的干咳、有的呼吸道症状,发烧以后乏力,甚至有的还有点消化道的症状。医学鉴别需要咽拭子取个样,做病毒检测然后区分甲流、乙流还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包括:
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7.2-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2.1.4,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口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结膜传染以及空气传播等。
2.1.4.1,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是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大于5um),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日常面对面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以造成飞沫传播。如果周围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记得戴口罩并尽量保持1米的距离。口罩使用后应当正确丢弃,与患者接触后应当用香皂和流动水等彻底清洗双手。
2.1.4.2,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直径小于5um,能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1.4.3,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粘膜或者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或者带血的体液经过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1.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在10-12天,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通过以上分析,该传染病隐蔽期长,发病症状和普通感冒有共同处,不易鉴别,症状变化因人而异,需要14天医学观察和医学检测,综合判定风险较大。
2.2,事件分级:
(1),特别重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
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波及我司,我司内有2名以上人员被诊断患病,与其接触人员被隔离,造成大面积停工,员工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重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
我司所在地及周边未爆发疫情,我司内有1例确诊病例,或者我司范围内出现1例确诊患者,部分人员有与其接触史;
(3)较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
发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控制尚可,我司出现1人或以上疑似病例、或出现接触其他疑似病例人员;
(4),一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
发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控制尚可,我司现场生产、生活未受影响。
3,组织机构及职责:
我司应急组织机构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
3.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雷松达
成员:鲁雄、王传刚、刘晓梅
主要工作职责:
(1)、审定我司的应急预案;
(2)、全面指导我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3)、落实园区管委会及以上单位有关应急工作的重要指令;
(4)、负责组建应急指挥部,指定人员到现场指挥应急抢险工作,对应急抢险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5)、审定对外发布和上报的事件信息;
(6)、负责审定下达和解除预警信息,负责下达应急响应程序的启动和终止指令;
(7)、应急响应结束后,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评估和总结。
3.2,应急办公室:
主任:雷松达
副主任:鲁雄
成员:王传刚、刘晓梅、覃文军、黄金龙、韩庆平、黄克勤、牟方梅
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传达、贯彻落实上级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文件指示精神,和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的会议决议、有关要求等;
(2)、负责24小时应急守护,接收各类突发事件的报告,跟踪事件处置状态,收集相关信息并做好上报工作;
(3)、负责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组织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第制定、修订、审核、发布和管理备案等工作;负责制定、报批和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培训计划;
(4)、负责应急资金计划的制定和应急项目的审批;
(5)、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和检查;
(6)、负责应急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计划等;
(7)、组织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应急物资和抢险救援队伍等,并对实施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管理。
3.3,现场应急救援队伍:
现场应急救援队伍是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应急救援小组,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工作组可根据实际进行增减调整,主要包括现场抢险组(救援、疏散、警戒),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
(1)现场抢险组:
组长:刘晓梅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实施现场救援方案确定的各项救援措施以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负责现场感染人群的救护,设置隔离区域,负责协助外部救援和医疗队伍开展工作。
(2)、善后处理组:
组长:雷松达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患者后续医疗救治,负责核实患病人员情况及其亲属的接待、安抚、住宿及日常生活工作,负责赔偿的洽谈以及死亡人员的善后工作,负责保险索赔事宜,负责恢复现场办公、生活等基本功能。
(3)、事故调查组:
组长:鲁雄
成员: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保护事故现场,搜集事故资料,负责事故调查,确定事故损失、性质、原因、主要责任人,提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意见等。
4,监测与预警:
4.1,风险监测:
4.1.1,工作职责:
应急办公室负责我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监测工作,负责与管委会、建始县政府、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当收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警信息时应及时向上一级(建始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后,疑似病例所在部门立即向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人员汇报,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疑似病例、是否由发热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发布预警通报,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各部门每天定时应急办公室汇报本部门疫情情况(是否由发热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如出现疑似病人由应急办公室联系医院进行甄别和处置。
4.1.2,监测方法:
4.1.2.1,判断疑似病人主要通过询问其是否有以下几项接触史
(1)、可疑暴露者时指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和环境,而且暴露的时候未采取有效防护(如戴口罩);
(2)、密切接触者时指与可疑感染者或确诊感染者有过如下接触者之一:
(3)、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员;
(4)、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6)、与病例同坐一交通工具并由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8),对于密切接触者,需要在家进行医学观察,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
4.1.2.2,注意通过以下几项区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普通疾病: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并会出现肺炎。但早期肺炎可能不发热,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但CT会显示有肺炎出现。
(2),流感以高热、咳嗽、咽痛及肌肉疼痛等为主要表现,有时也可能引起肺炎,但不常见。
(3)、普通感冒以鼻塞、流鼻涕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症状。
4.1.2.3,观察以下这些体征和症状:
(1)、发烧,每天2次测量的体温;
(2)、咳嗽;
(3)、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4),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状包括:畏寒、身体疼痛、咽喉痛、头痛、腹泻、恶心/呕吐和流鼻涕;
(5)、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报告应急办公室后,统一联系医生,到指定医疗部门进行排查、诊治。
如果发热超过37.2℃,同时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1),伴有呼吸苦难,明显第胸闷气短,2),接触过新型肺炎或可疑新型肺炎的病人,3)本身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肝肺肾等基础疾病的病人。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在医院隔离处理。
4.2,预警信息发布:
应急办公室接到疑似病人的预警信息后,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结合医院诊断结果,研判可能造成的后果,综合判断情况的紧急程度,确定预警级别,由应急办公室采用电话、QQ平台、微信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事件时间、地点、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
4.3,预警行动:
各应急救援工作组接待预警信息后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响应准备。
4.4,预警调整与结束:
应急办公室根据急性传染病事件的变化情况,报请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调整或解除预警信息通知。
5,应急响应:
5.1信息报告
5.1.1,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后,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向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1.2,当发生较大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时,应急办公室需按规定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各应急救援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由建始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的急性传染病突发事件,应遵其安排。
5.1.3,报告内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单位、联系人及通讯方式,并尽可提供以下信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5.2,应急处理措施
5.2.1, 较大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主要包括:
(1)、发生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时,必须在24小时以内报告,并向建始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2)、对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在做好自身保护的前提下,应及时将其送往县医院急救中心进行救治。发现人应尽可能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近距离接触,并离开患者生活、工作的房间或办公室等场所。在现场附近把守,防止人员进出,等待应急小组人员到来。
(3)、对传染病人、病原诱带者、疑似传染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做好消毒处理,必要时请疾控中心进行专业消毒。对发生确诊或可疑病人的疫区、空调、交通工具、病人接触过的物品,采取其他有效消杀方法,对价值不大的污染物,采用在指定地点彻底焚烧,深度填埋(2米以下),防止二次传播。
(4),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进行临床观察。对需观察隔离的员工设置专门的隔离区,负责安排好被隔离的员工生活必需用品的配给。食堂采买要避免病毒源,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5),对易感人群应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用药,群体防护措施。需要进行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应主动配合有关卫生部门采取医疗措施。
(6),照顾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和防护服等,口罩用后应统一回收处理,与患者接触后应用香皂等彻底清洗双手。
(7),充分考虑发生传染病疫情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期间可能带来的人手紧缺问题,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8),及时公布本次发生疾病的传播方式,传播规律,有效的预防方法,如何正确对待,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以消除员工恐惧心理,稳定员工情绪,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秩序。
(9)、禁止非本公司的员工乘坐本公司车辆,随时对公司车辆进行消毒,根据需要派遣车辆参加救援工作。
(10)、做好患者的亲友接待、安抚工作;
(11),对健康的未受感染的员工进行集中居住,统一食宿,减少外界接触,以保障不被感染。
5.2.2,一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主要包括:
(1),号召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办公、生活场所的卫生。
(2),控制人员出入,同时对出入人员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发现疑似急性传染病人立即隔离观察,在门卫入口设立体温检查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检查,尤其使对外来访客进行体温检查,发放口罩,并进行登记。
(3),消毒灭菌,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可以有效灭病原体。对厂区、办公区、宿舍、食堂、会议室等进行消毒,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厂区禁止长期露天堆放垃圾,及时清理,杜绝污水横流。
(4),如果能做的单人居住最好,如果做不到,尽量做到和家人保持1米远的距离,另外,单间隔离的房间,东西越少越好,戴好口罩,做好通风,在隔离期间,最好多饮水。
(5),加强食堂卫生管理,进入必须洗手,厨师必须戴口罩,公用器具采用消毒柜消毒,员工存放的碗筷的柜子定期进行消毒清洗。单独碗筷单独消毒,洗碗槽保持清洁卫生,食材方面,不要吃活禽、野味,保持营养均衡。
(6)、卫生间使用完毕后,做好消毒和通风,完善卫生间浴盆、洗手池等设备,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厕所清洁卫生。
(7),每天清洁“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柜台、桌面、门把手、洗手间固定装置、厕所、手机、键盘、平板电脑和床桌,另外,清洁可能带血、体液和或分泌物或排泄物的任何表面。
(8),公司全体员工,每天上班前,下班前必须测量体温,出现发热人员,体温超过37.2℃,伴有全身不适症状,服用退热药物,如乙酰氨基酚,并进行隔离观察。
5.3,扩大响应:
在当前应急措施难以应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及时请示应急领导小组调整响应级别,向建始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请求支援。
5.4,应急结束
在厂区范围内,应隔离时间段内,已隔离病人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生活、工作场所已消毒,且未发生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由应急救援日常管理组负责人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宣布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应急响应结束。
6,后期处理:
6.1,应急响应结束后,按照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则,及时做好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6.2,财务部牵头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以及后期保险和理赔工作。
6.3,事件调查组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准确查明传染病情的原因,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制,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6.4,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各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7,应急保障
7.1,应急队伍
应急队伍参见3.3,由应急领导小组组建现场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现场抢险组(救援、疏散、警戒),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各组人员由专业相关给部门人员抽调组成,相关人员均应参加相应的应急预案演练或培训活动。
7.2,应急物资和装备
应急办公室、设备物资部组织储备适量的应急防护设施,如防护口罩、消毒液、红外线温度仪等,救护车一辆,隔离室(政府提供),应急期间优先保障应急需要。
7.3,通信与信息
通信联络通过固定电话、手机、QQ和微信进行,全体员工应配带手机。
7.4,应急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