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段子手的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近期现身《向上的力量》演讲大会,在演讲中,他提到:“高考,全世界再也找不到这么公平的制度,全世界再也找不到这样给底层青年向上流动的机会。”
储殷连用了两个“全世界再也找不到”,表达了他对我们现行高考制度的高度评价。高考,在中国可以说是古来有之,古有科举状元,今有高考状元。不管是古时候的科举考试,还是现在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被寄寓了人才选拔和上升的希望。
国家和社会,通过高考选拔出需要的人才进行相应的培养,通过考试这个相对公平的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一次分流,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个人尤其是底层普通青年,则通过高考,获得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获得自身未来发展的机会。
在20年前,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户口就能转为城市居民、能吃上“皇粮”、毕业后能分配到工作。如今,高考的意义不再如此狭隘,底层青年也不能光靠高考这一“战”就完全翻身,但让自己未来大放异彩的机会,却越来越多。
这也是我们在去年高考录取中,为云南“工地上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的贫困学生喝彩的原因。不能说有了高考,“寒门就一定能出贵子”,但正是有了高考,“寒门学子”自立自强、回报社会的故事却越来越多。
1990年,全国高校招生60.88万;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108万;而到1999年,招生总量飞增至160万,一年增长52万人。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高校共招生79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
从这几年的招生量预测,再加上今年高职扩招一百万的政策,今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我们即将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所以,今年高考,有学者称这是“迎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史时刻”。
每一项制度都有不完善的地方,高考也不例外,但我们不能因为高考的瑕疵去全盘否定高考。正如储殷教授所言,放眼全世界,如此公平的、能够让底层青年获得上升的机会,真的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