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655|评论: 0

古蔺花灯的前世今生(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0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蔺县曾有一个花灯表演群体,人称“花帮”。他们结伴闯荡鸡鸣三省之地,历经一个世纪,人才辈出。其中有三个家族,各传所长,五代传承,经过数十年磨砺,至今仍活跃在民间,被百姓们津津乐道。
  姚占楷是古蔺花灯第四代传承人,每次跳花灯前,他都会和大伯姚德玉来仓库做花灯。
  每当接到跳花灯的邀请,演出前的班组里,都有一翻“刀光剑影”。这天,86岁的姚德玉带着侄子姚占楷和班子成员,挑灯夜战。
  编竹筐、贴彩纸、戳吊饰,每一次的花灯都要根据演出的要求量身定制。与批量生产的灯笼不同,这里的每道工序和操作,都没有现代化的道具,仅仅依靠古法和经验完成。没有三年以上的功底是不能做出一个完美的古蔺花灯的。姚占楷介绍道:四角四翘不能长不能短,要靠眼光和手工艺制作才能完成。
  据了解,这种兴于唐朝时候的花灯,在颜色、制式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灯面由绿、红、黄、白宣纸贴合,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而按照跳花灯的目的不同,根据婚丧嫁娶,花灯又有牌灯、莲花灯、八方灯等二十个种类,有着祈福、招财、吉祥等寓意。
  五岁开始学艺,十二岁做领班至今,姚占楷的手艺越来越精,姚德玉不再需要做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他告诉记者,一般要十七八个人才能组成一个灯班,家族的技艺能得以传承,是他最大的欣慰。
  美酒河环绕而过,见证着古蔺的成长。在这个喀斯特地貌环绕的西南山坳里,过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历史中,有一种技艺出身低微,却自成一家,在演变中不因各方冲击而消失,千年技艺在这里得以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古蔺花灯”。它奠定了这山峦叠嶂中的文化之本。
  在古蔺县花灯的江湖里,古蔺花灯技艺传承人、46岁的谢建刚靠一身“功夫”,打响了永乐镇花灯的名号。多年来,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因为他深知,功夫没有捷径。
  谢建刚说,唱花灯就要身材扎实,嗓子好。早上要练嗓子,晚上也要练唱。
  由于流传下来的唱本很少,永乐镇花灯的传唱更多的是口耳相传、不拘一格,多了几分灵动性。
  古唱谱是过去人们记录唱法和断句的手抄本,在古蔺县土城镇,68岁的陈泽开退休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缮整理祖上传下来的古唱谱。据说,由于陈家祖上出过秀才所以土城镇的花灯唱法,得以用文字的形式传承下来。
  陈泽开是古蔺花灯技艺传承人,他向记者介绍,“穿作、打作、跳作、唱作、写作”这五个“作”就是花灯的特色。
  在陈泽开整理的唱本中,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古老的文字虽然可以记录上演出的内容,但是功夫掌控的“火候”,却还得仰赖师傅的言传身教。
  泸州市电视台记者:段涛、杨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