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四川向全国提供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源。
更提供了三百余万的工人,支援战时各种设施建设。
在前方“汉阳造”步枪,草鞋,单衣、短裤,是川军的全部装备。这样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国家主权的神圣。
在后方经历9年大灾地震、水灾、旱灾、风灾、冰雹、蝗虫的四川,出钱最多,出粮也最多。抗战最困难时期,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大约30%。八年抗战国家总计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
华夏民族
犯我华者 虽远必诛
逆境岁月
那样的逆境岁月里四川全员抗战,
而中坝酱油更是这段岁月的见证,
1941年7月18日四川《新新新闻》关于失业自救之路的报道。
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青年学生就业十分困难,
于是江油的学子们便想到了家乡的酱油。
于是,在成都成立了专营酱油的华西特产商行,
没想到一时间声名大振,
先后在成都开了多家店铺,
江油青年不仅实现了顺利就业,
还把一些利润捐献给国家,
这成为当时战时经济的一抹亮色。
新新新闻 实业救国
难以忘却的记忆
永远都忘不了,
《壮士出川》大结局的画面,
一声弟兄们回家咯!
川军战士魂归故里,
向汤圆铺老板要了一碗汤圆,
看得我热泪盈眶,
也许离家千万里的他们,
生命最后的时刻,
放不下的除了等候他们归来的亲人,
就是那口四川味道,
家乡的面,家乡的回锅肉、家乡的泡菜……
食物承载思乡之情, 最是难解“地道家乡味” 。对于漂泊异乡的四川游子来说,家乡的味道不可避免的成为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这些味道都藏在那些熟悉的川菜调味品之中。走四方,吃百家饭,那是什么味道呢?米是大米,面是白面,肚子饿了,就来那么一大碗一口气吃完。舌尖上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想填饱饥肠辘辘,不要让人难受。或许正是这样的感知,所以在他乡的街头,为了逃避饥饿,就总会想到故乡,那些饭菜的味道。
老乡说,在外的日子,他总是想着妻子煮的那碗面条。那里放着从自家菜地里拔回来的青菜,油水不多,拌着葱花和蒜末,淋点中坝酱油,很简单,就是一海碗素面,吃得肚胀胃圆,半天不喊饿。
凡是在外飘泊过的人,总会想家,怀念故乡那间房屋,那么不管你贫困还是劳累,瓦片旁边的那柱烟囱,炊烟袅袅升来,内心里就有一种温饱和踏实的感觉。故乡很远,但是故乡的味道很近,电商时代,一个包裹快递就能把它送到我们的身边,无数个夜里,我们品着故乡的味道,然后安然入睡。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
70年,追忆烽火岁月
炮火虽不在,警钟仍长鸣。
回望历史,我们噙着泪花的眼中,有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烈士的敬佩,更有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
川人从未负国,我是四川人我骄傲!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我的国,我的家,家的味!!!
中国酱文化博览园地址
“中国酱文化博览园” 地址 : 四川省江油市创元路南段1号
① 市区可乘坐25路公交车:从“福利院”到“清香园 • 中国酱文化博览园”门口
② 百度和高德搜索 :“中国酱文化博览园”就行哦
微信号 : 清香园酱文化博览园
酱油 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