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蓬溪续修《钟氏族谱》序言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谱之为体,所以考源流、序长幼、敦孝友,上溯祖宗之德业,下遗子孙以教训,乃传统之所系、风教之一端也。且其富含历代社会经济文化诸信息,亦足以存正史之遗、补方志之缺。故前贤云:“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向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故有识之士,无不踵其事而利其用也。
钟氏历史久远,源远流长,发轫于春秋战国之时。晋国大夫伯宗,因忠直敢谏而被害,其子伯州犁逃至楚国,任楚太宰,封邑钟离,其后裔以“钟”为姓。
唐宋以来,钟氏人文蔚起,英才辈出。明代有钟禄锦者,居山东济南府。其长子钟君甲,迁居湖广永州零陵县进贤三丘田;次子钟君乙,迁居福建汀州福禄寿坪。
明末清初,巴蜀大地,战乱频发,人口锐减,田土荒芜,蜀山尽碧。据清道光本《蓬溪县志》记载:清顺治三年(1646),蓬溪县城居民仅存数十户,全县残存人口仅300多人,老虎竟白日出游。其凋残之甚,可想而知。鉴于四川地广人稀,急待垦殖,清政府组织邻近四川的湖广等省移民入川,掀起了“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许多钟姓人氏亦在这次大移民运动中迁徙至蜀中各地。其中,湖南省零陵县三丘田的钟君甲之后裔钟世滚,于清康熙年间迁蜀,落籍于潼川府之蓬溪县鸣凤欧村沟。钟世滚一支后裔,是当今蓬溪钟氏一个大支派,主要分布在蓬溪县鸣凤镇向前欧村沟、雄家沟、船山区河沙镇赤岩沟等地,后裔已逾两千人。
余友钟君子宽,秉敬宗收族、光前裕后之志,任重修《钟氏族谱》之事,与族中老成同心合力,数载而成新谱。钟君索序于余,余才乏倚马,又冗事繁夥,谨应命书之。综观此谱,体例得宜,稽考精准,内容丰富,接续流畅,图文并茂,后出转精。纳老谱精华为一牒,汇族人智慧于一谱,集族中贤达于一群,以绍先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激励后昆,开创伟业,百世其昌。
是为序。
胡传淮 谨撰
戊戌年孟冬谷旦于蜀中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