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996|评论: 0

[群众呼声] 不教史海沉金钩:读胡传淮先生新著《涪上脞谭:巴蜀文化与文献论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教史海沉金钩
——读胡传淮先生新著《涪上脞谭:巴蜀文化与文献论集》

岳敦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这气势磅礴的词句,道出了岁月更替、人世沧桑。多少风云人物、志士仁人被埋藏于千里尘沙,万顷江底,而不被后人知晓。然而,今年丹桂飘香、硕果呈红的金秋十月,我有幸拜读了胡传淮先生新著《涪上脞谭:巴蜀文化与文献论集》后,内心深受触动,感慨良多。
首先,我为胡先生“板凳能座十年冷,学问不苟半句虚”(绵阳学者胡正川诗句)的治学精神而折服。胡先生一直坚持从事巴蜀文化遗产的拯救和挖掘工作。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笔耕不辍。对船子德成、席书、黄峨、吕大器、李仙根、张问陶家族等一大批生长在涪江这块热土上的文人志士的政旅、生活、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艰苦而又细致、系统而又深入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许多作品在省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受到文史专家的好评和广大读者的喜爱。正如上海财经大学陈名扬博士说:“先生高卧涪川,以裒罗乡国文献、传续乡国文脉为职志,纯心纯德,天地可鉴。晚辈之先生,蜀民之师范也。”这本《涪上脞谭:巴蜀文化与文献论集》,虽然只收集了论文40篇,但是“一册在手,涪上人杰尽收眼底,为学术界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方便”(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寅彭语)。她让涪上诗人不为岁月尘沙所掩埋,让涪上文学熠熠闪光。这是胡先生做出此番努力非同寻常的价值所在。正如四川师大文学院教授邹鹏博士高度评价的那样:“先生新作熠熠,集数十年之功。”“必是脞谈隐迹广见洽闻,助我巴蜀文献盛况复见!”
第二,阅读本书厚重了我涪上文化底蕴,壮实了我巴蜀文化根基。对于我这个出生于五十年代,求学于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对文学、文学史知之甚少,对于巴蜀文化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在文学的天地间,常常感觉到自己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胡先生这本《涪上脞谭:巴蜀文化与文献论集》具有时间跨度大(从唐代到现代一千余年)、体例繁多(包括年谱、世系、综述、评介、考述、简论等十余种)、人物众多(文武官宦、诗人画家、道伴僧侣等100余人)、内容丰富(史实考证、诗风探究、事迹补遗、研究概览等)和地方特色浓等特点。“先生新作煌煌,聚数十万之言,”(四川师大文学院教授邹鹏博士语)。阅读之后,我倍感涪上文人如明月繁星,密布于历史的天空;涪上文化如惊涛骇浪,翻卷于苍茫的海洋。拜读此书,我的文学之树,根系从此就扎进了沃土膏田,获取无穷的养份,有待于枝繁叶茂之时。正如著名学者钟永新先生所说:“遂宁名家胡传淮先生历年巴蜀文化研究的精选汇集,以涪江文化和张问陶为着力点,内容详实,视野独特,展示出蜀北文秀风华,对当代蜀学研究贡献功不可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王永波研究员说:“胡传淮先生致力于巴蜀文化研究三十余年,成果累累。前所出专著《张问陶年谱》饮誉学界,颇多好评。今将历年论文萃取精华,编为一集曰《涪上脞谭:巴蜀文化与文献论集》,内容精彩,质朴笃实,胜义纷呈,确为近年来巴蜀文化研究之力著。”

211403nosrrz08bj9rybkz.jpg 胡传淮近照.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39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