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人与公共食堂 高义奎 1960年初夏,成都平原的腹地彭县(彭州),千里平畴,一望无边,星罗棋布的林盘内,居住着千千万万户农家。此时的成都平原,常常是天气晴朗,轻风回荡,禾田绵绵,绿野千里。“成汶铁路”(成都至汶川,结果,修到灌县〈都江堰〉就停建了)邛崃指挥部8连被调到彭县清流公社地段修筑铁路路基。8连连长名骆其南,指导员叫何家禄,文书(每天负责丈量路基填方者)叫陈绍勋。工人们三三两两,分散住在附近社员家的空房子里,几个人睡一个连天铺。 修筑铁路路基是比较艰苦的工作。工人们要从路基两侧划定的区域内,挖土,挑土到规定的路基上,铺上七八寸厚一层土,再用人工打夯——石夯子,一个高约2尺,见方约8寸的长方体条石,靠上端横竖架着绑上4根小木棍作把手。打夯时,4个人各站一方,抓住小木把手,同时用力,迅速高高举起石夯子,再用力砸下去。就这样反复砸压,把铺在路基上的土巴打压紧。如此挨个地砸,一行一行地砸,一层一层地砸,将路基不断砸紧,在石夯子的砸压下,路基不断垒高,最高处竟达一丈多。工人们劳动打夯时,还有“打夯歌”。 兹将《打夯歌》(号子)试谱如下: 2/4 打夯歌 1 1 6 | 5 6 5 | 6 6 3 | 5 6 5 | (领)哎 呀 嗨 唑 嘞,(合)哎呀嗨 唑 嘞! 6 6 i 6 | 5 3 6| 5 6 5 3 |2 1 2 | (领)哎呀 咿 嗨 唑 嘞,(合)哎呀 嗨 唑 嘞! 5 2 3 5 |2 3 5 | 1 6 3 2 | 1 2 1 || (领)哎呀 咿嗨 唑 嘞,(合)哎呀 咿嗨 唑 嘞! 工人们还创作出内容生动的新《打夯歌》,其歌词是:“同志们呀,加油干嘞。用力来打夯,路基上高端。铁路早修完,火车通汶川”。 此有七绝诗《打夯》一首曰: 连天号子更悠扬, 打夯歌声传四方。 铁路全凭石夯压, 火车飞驶任疯狂。 筑路工人的劳动是繁重而艰苦的。每天8小时劳动,挖土,挑土,筑路基。肩挑六七十斤,来回奔跑好几十趟,甚至百余趟,整得腰酸背疼腿脚软,确实辛苦。有时,为了突击任务,还要加班打夜工。特别是打夯劳动更辛苦。打一天夯下来,两膀生痛,胳膊发酸,两腿硬梆梆,实在劳累。打夯是一种费力的艰苦劳动,也是保证路基质量的关键工作。由于工地摆成一条长线,挨邻有几个连的工地。工人打夯的悠扬歌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震荡长空。 铁路工人食堂就在当地农民的公共食堂旁边不远处。每个工人每月由国家供应大米42斤,猪肉半斤。因为蔬菜供应太少,所以,工人们有时只得吃盐开水、姜开水下饭,却深感无奈。 在不远处的农民公共食堂里,每天开饭的时间都与铁路工人食堂差不多。当地的公共食堂,在农村青黄不接时,也很缺粮。据当地农民廖忠修讲,他们每人每天只吃二两淀粉(粗糠),再分配一斤洋芋,吃这样的低标准,咋吃得饱?农民们只得到田里摘些本是喂猪的苕菜(紫云英)巅来充饥。农民们把苕菜巅焯过水,放上盐巴凉扮,倒也很好吃。大家都争着去摘苕菜,慢慢连苕菜也很难摘到了。开饭时,炊事员将公共食堂灶上扣得很高的木头大方蒸笼揭开,只见满蒸笼的洋芋,热气腾腾。一个个蒸熟的圆圆的洋芋,在蒸笼里静静躺着,十分逗人喜爱。炊事员拿着秤正按着事务长念的人名数量,一秤一秤地称着洋芋。蒸笼里的洋芋不断减少,领到洋芋的社员狼吞虎咽地吃着,觉得很香。 这样,农民缺粮,工人缺菜,不知是谁最先和农民互通有无,一餐匀出一两米饭和农民调换起洋芋、苕菜来。只要一到开饭的时候,就有不少工人拿着米饭,兴冲冲地跑到公共食堂去和农民调换洋芋,每两米饭换4两洋芋。有的调换苕菜,每两米饭换一碗苕菜。双方都说:“化得过”。就这样你来我往,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据廖忠修说,他家与工人调换米饭就基本上解决了家里两个小孩子吃饭问题。 此有《彭县灌县修铁路》七律诗一首曰: 天府平原春早临, 菜花二月引蜂勤。 填方喜嗅泥巴味, 打夯飞传号子声。 工地不时传喜讯, 路基逐日上高层。 火车长啸都江堰, 铁路工人尽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