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要缩减计划、提高门槛了。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对自主招生初审、校考、优惠提出“十严格”要求。可以说是自主招生史上最严的规定。
这意味着新政策全面规范了招生程序、适当控制招生规模,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
我们先来解读一下新政:
教育部这份关于自主招生的通知,意味着自主招生更加严格,考生将会更加困难。仔细阅读后,我们归纳为“10严”。
严格报名资格条件
严格报名资格条件。
高校要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简章,科学合理确定报名条件,强化对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要求,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以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为主,并组织相关专家对赛事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行认真评估。高校应于2019年1月底前将自主招生简章报教育部备案。
解读:自主招生的门槛被大大拔高,学科竞赛重要性可见一斑,越来越多的赛事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论文、专利、文科类的赛事可能真的要凉了,这一举措也是对自主招生报名材料造假活动猖獗的一个大力打击!在这么严格的初审筛查下,造假的材料压根儿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也是自主招生公平推进的一大步!可以预测,接下来学科竞赛的热度可能会再次被掀起!
严格制定录取标准
高校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要求,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给予自主招生考生的优惠分值。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也要相应提高要求,确保生源质量。
解读:自主招生的优惠分值被严格控制,降至一本线的比例可能会缩减至更少甚至取消,低分值的降分优惠比例会大大超过高分值的降分优惠比例。比如小明去年拿到某高校30分的优惠,今年可能就变成10分了或者5分了!不禁为2019级的考生捏把汗!
严格控制招生规模
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合理确定参加高校考核和具备入选资格的考生人数,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宁缺毋滥。
解读:根据规定,自主招生的门槛会有相应提高,同时,在自主招生名额如此宝贵的情况下,高校自主招生限报必然会扩大趋势,毕竟所有的高校都不希望自己的自招优惠给了一个可能不会报考本校的同学!
严格确定招生专业
高校要根据学科特色,从选拔具有相关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学生的角度出发,科学确定自主招生专业,原则上以基础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为主。
解读:
自主招生的专业与高校的专业发展将会密切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七大基础学科——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核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可见国家在花大力气培养基础学科人才,所以对这些学科的相关专业有意向的考生可以抓住这波机会,接下来各大高校的基础学科自主招生名额肯定会进一步增加。
此外,自主招生今后会以各大高校的特色专业为主,这也是推进自主招生制度的科学化,这样能够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实际上也是在通过自主招生制度间接引导考生选报大学的专业,改变我国现在考生报考的志愿扎堆等不良现象,避免基础学科和特色专业无人问津,使得专业和自主招生之间的挂钩更密切,也提高社会对基础学科的认识和重视。
严格审核申请材料
高校要按“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考生材料审核机制,落实审核工作责任。成立专门自主招生审核专家组,明确审核规则和标准,采用多名专家“背靠背”分别独立审核、复核等方式,确保审核工作质量。要加大对学生申请材料的核查力度,通过专家鉴定、联系主办方核实等方式对考生提交的有关证明材料进行全覆盖核查。考生申请材料中有关获奖证书等应在高校规定的报名时间之前取得,不得事后补报。
解读:在申请材料审核方面,通知明确规定了审核的规则和标准,并加大对申请材料的核查力度、明确了高校审核责任制,这也是针对社会上一些“自主招生是否会破坏高考制度公平性”的质疑声音的回应。审核材料从形式化到实质化的转变,将自主招生的权限从高校的招生办公室逐渐剥离出来,由自主招生审核专家组独立进行,是自主招生实现更加公平公开的一大步。避免招生办公室对“超级中学”有“偏爱”,有望改变自主招生名额被名校中学学生分配的现象,让“非名校”的考生不被遗忘在角落里。
严格组织高校考核
高校要结合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确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和形式,强化对学生道德品质、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劳动实践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高校考核管理要参照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规定和考务管理规定执行,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确保命题、制卷、运送、分发、回收等试卷流转环节的安全保密,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
加强面试专家等相关人员名单的保密管理,认真执行回避制度。严禁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自主招生高校考核等有关工作。高校考核的笔试应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过程全程录音录像。要在校考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项目由高校根据中学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解读:德智体美劳各项都成为自主招生考核的要点,全面发展的考生在自主招生中更容易脱颖而出。在自主招生考核的整个流程中采取全程监控、保密、回避等程序性规范措施,基本上避免了破坏自招公平的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严格执行公开公示
完善教育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和中学四级多次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明确告知公示网站,做到详实、准确、及时公示。在报名申请阶段,所有申请自主招生的考生名单、考生提交的成绩以及反映其综合素质的相关材料(竞赛获奖证书等),均须经中学审核并在学校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公示结果须由中学校长签字确认。
在考核招生阶段,高校要及时准确公布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录取考生名单及相关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信息须保留到当年的年底。
解读:教育部规范了公开公示制度,要求在对应网站达到四级多次信息公示,同时对于公示时间也有严格规定,这就是说,自主招生将进一步透明,弄虚作假也将无处藏身。
严格开展新生复查
高校在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时,要将省级招办提供的电子、纸质档案与自主招生考生的申请材料逐一进行比对,有需要的可组织学科专家开展复测。各高校原则上要在2019年9月30日前,将新生入学资格复查情况报告属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本校主管部门。
解读:大家不要以为拿到高校的自主招生的降分优惠、拿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就万事大吉了。即使你已经进入大学,如果自主招生的申请材料出现问题,与档案不符合,依然要溯及既往追究责任的,一旦被发现新生资格复查不通过可能就要面临被退学的风险!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高校自主招生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高校主要负责同志是维护自主招生考试安全和公平公正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中学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及其他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校长是直接责任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学在办学和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建设方面的监管力度。
解读:明确了自主招生的性质和地位。同时也明确了在自主招生各个环节中的责任人。强调了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监督力度。这也从侧面说明在今后的招考工作中,自主招生将快速向正规化、责任化方向发展。同时综合评价在招考中的地位将逐渐上升。
严格惩处造假行为
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学生,由高校依照相关规定取消其自主招生相应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由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依照相关规定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其学籍,毕业后发现的取消毕业证、学位证。对于自主招生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大规模舞弊、招生严重违规的,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
(来源:成都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