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条生命源泉,她从大山深处走来,穿越崇山峻岭,流向旷野平原,时而水流湍急,时而婉蜓曲折,像一条玉带嵌镶在川西平原上。她,就是湔江!
她滋润着百里沃土,灌溉着万顷良田,就像母亲用乳汁哺育婴儿那样,养育着彭州的黎民百姓。因此,当地的人们像称呼黄河那样,管这条河叫“母亲河”。岁月流逝,时代变迁,湔江始终静静地流淌着,不知疲倦地滋润着这块土地。
湔江发源于龙门山脉玉垒山支脉海拔4818米太子城峰下的红龙池与乾龙池,龙门山在古代被称为茶坪山、湔山,与古蜀文明有极大的关系。史载鱼凫田于湔山,湔江便出自湔山,自龙门山向东南流淌,流域全长128公里。
湔江是沱江上游左岸的重要支流,但无论作为长江左岸的重要支流的沱江,还是沱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湔江,都很容易让人忽略。而恰好湔江与沱江之间的鸭子河却蜚声世界,那是因为鸭子河畔出土了古蜀重要的文明遗址——三星堆。
彭州历史悠久,是古蜀国定居立业之地和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在彭州濛阳镇唐家店子出土的石锛,据考证是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物,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华阳国志》记载3000多年前“蚕丛王于瞿上,鱼凫田于湔山”,瞿上就在今天新兴镇境内,湔山就是古代对湔江两岸山脉的统称。湔江河谷就是远古时期蜀王统治和活动的区域。
人类的文明大多是沿江峡而生,在中国西部的大江中,如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都是古羌先民向南迁徒的主要通道,在远古时期,人类修桥筑路的能力相当有限,因此主要沿着河流江峡所带来的天然通道迁徙。
《蜀王本纪》说:“王猎至湔山(即都、汶交界的茶坪山),便仙去,今庙祀于湔。”今天在湔江河畔的海窝子一带,仍能见到与此有关的地名。杜甫诗中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岑参也曾高吟过:“玉垒天晴望,诸峰尽觉低”“旷野看人小,长空共乌齐。”湔江与鸭子河一脉所系,说明古蜀先民从山区下到平原,有很大可能便是从湔江一带开始,古蜀先民在这里开始从事渔猎与农耕,开启了湔江文明。
湔江发源于彭州市北部的龙门山,在彭州丹景山镇进入平原地区。西汉景帝末年(约公元141年),时任蜀郡郡守的文翁在湔江出山的关口(今彭州丹景山镇)处开湔江堰,引湔江水灌溉下游农田。
湔江出关口进入平原分为九支: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濛阳河、小濛阳河、白土河、新润河、新开河,清白江,被称为“湔江九河”,平原区以鸭子河为长,约57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渠的修建,湔江早已实现九河归一,以小石河为主流,其余皆演变为区间排涝河道。因此,现在几乎绝大多数彭州人都已经不知道“湔江九河”的存在了。
而如今,孕育在群山中的湔江河谷是彭州山地旅游的核心区,河谷最宽处达2公里,这种“高地河谷”在成都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河谷及周边区域动植物丰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和天然氧吧。
成都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面对充满发展机遇的文化旅游产业,彭州龙门山山地旅游集聚区需从高起点进行规划设计,2018年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以构建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面向全球征集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总体设计概念方案。
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是彭州龙门山山地旅游集聚区的重要功能区域,规划范围涉及彭州市9个镇,核心区域包括彭州丹景山、新兴、通济、小鱼洞、龙门山、白鹿6个镇,本次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规划项目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彭州市生态格局
依托湔江河谷打造湔江新城
设计方案征集旨在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总体设计、河谷新城概念性设计方案及重要节点建筑、景观设计等方面入手,立足于湔江河谷的人文内涵、景观及旅游产业资源,突出生态优先、产业引领,将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为彭州市山地生态旅游的靓丽名片。
方案主题为“湔江七星谷”,整体形成“一谷两麓、三级体验”的空间体系,塑造因势而就的景观,制定河谷交通策略和游览策略,提供多样观景视线及观景场所,从而构建以产业生态圈为核心的湔江河谷旅游发展愿景。
古老的湔江,彭州人的母亲河!改变了彭州人行走的征途,拓展彭州人宽阔的视野,就让我们在久远古蜀文明的底蕴中携手拓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