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史学家评为“外儒内圣”的曾国藩,一直以其包容,低调的风格成为待人处事的典范教材,但他在30岁之前,其实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刺头”。
他愤世嫉俗又风格强硬,刚开始带兵办团练时,因看不惯官场官僚作风,他几乎得罪了所有同僚。明明不遗余力,却偏事事掣肘,明明一腔热血,却偏处处碰壁。
而改变他后半生的,是他读懂了《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一个人想要做出成绩,只靠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必须要放低身段,才能获得他人的助力,这不是认怂,放低身段只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目的。
正是想通了这一点,曾国藩复出后,才一改过去锋芒毕露风格,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跟人发生冲突时,也不复从前的固执和强硬。
正因如此,他得到了众多同僚的支持,从一个可有可无的中级官吏,一跃成为史学家口中的“半个圣人”。
人生不是单行道,而手段不仅仅有对错之分,还有性价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