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联妙对 高义奎
民间交待儿打发女结婚过喜事,老百姓总是要请先生写几副对子张贴在大小门边,进门满屋红彤彤,渲染气氛,增添喜气,这已是四川民间习俗。写对子的对文是非常讲究的。好的对文,上下联对得非常工稳。更有些趣联奇联,不但对得工稳,文笔清新、词句精炼,语言优美,而且构思奇巧,出人意外,妙趣横生,含义深刻,余味无穷,令人拍案叫绝。试举两例以欣赏。一、隔山对记不清是哪个朝代,传说有个年青的黄先生在邛州西门外一所私塾里教书。这年盛夏一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天气炎热。黄先生吃过午饭,趴在讲桌上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分明看见一个美貌姑娘在花丛中半露圆脸正向他含羞微笑。正当他心花怒放地迈步向她走去之际,忽然被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惊醒了。他非常扫兴地抬起头来,半睁睡眼,朝脚步响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生回家吃了午饭,“噔噔噔”跑回学校来。此时,这男生见黄先生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便很有礼貌地笑着向先生问好。谁知先生把脸一沉说:“好个屁!好的都让你让撵跑了。”这学生莫名其妙地傻笑着说:“什么好的?我没有撵跑什么呀!”黄先生这才回过神来,自觉好笑地说:“没什么。我看你很聪明,来,先生偶得一句上联,你来对个下联吧!”说罢,提笔在一张纸上写道:“有客上堂惊破我半酣红梦”。写完,便递给这个学生叫他对。十来岁的娃娃,知道什么叫“半酣红梦”呀?因此,咬了半天笔杆也对不起啊!直到放晚学时,先生见他仍未对起,便对他说:“算了,你拿回家去对吧!对好了,明天来上学时交给我。”这学生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吃了晚饭后,又一声不响地趴在桌子上对起对子来。这孩子有个十七八岁的姐姐,平时就很爱小弟弟。她看出小弟弟今天不像往常那样高兴,便上前问他在做什么?弟弟便把先生出的对子告诉姐姐,并央求姐姐帮他对出下联来。姐姐一看上联,不觉心中一震,然后说:“好嘛!来,我帮你对。”说罢,拿起笔来,很快对了一个下联,就叫弟弟去睡了。次日早上,这孩子高高兴兴地跑到学校,把对子交给了先生。黄先生打开一看,好生奇怪。原来下联对的是:“无人共枕辜负奴一片青春”。不但对得工稳,而且情意绵绵。他断定这是代笔之作,于是唤来学生询问。那学生便将姐姐如何代对的事,老老实实地告诉了先生。黄先生一听,不觉春心燥动——这黄先生还没有结婚呢!随即把他姐姐夸奖了一番。之后又对那学生说:“我再出一个上联你拿回去对吧!”放学后,这个学生便带着黄先生的第二个上联回家交给姐姐,并高兴地把先生对她的夸奖述说一番。姐姐听说先生夸奖,暗自心喜,连忙打开这上联一看,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原来先生的上联是:“路远林深看樵夫如何下手”。姐姐自知是前次对的下联不慎泄露了自己的春心,要是让父母知道,怎么得了?因此,略一思索,心想劝先生不要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便略一思索,又对了个下联让弟弟明日带去。次日,先生一接到对联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不觉面露难色,原来姐姐对的下联是:“河宽水急望渔者及早回头”。这一天,先生一直闷闷不乐,心事重重,但仍不死心。放学后,又叫那个学生带一个上联回去对。那个十分天真的学生又把这第三个上联交给姐姐。他的姐姐急忙打开一看,不觉面现怒容,原来先生的上联是:“桃李梅杏这好花何日开放”。她看罢,一气之下便奋笔疾书了下联。翌日,先生怀着一线希望打开下联一看,对的是:“稻粱麦黍那杂种谁个先生”。好一个“杂种”直刺先生的心房!他双目一闭,颓然跌坐在椅子上,双手将纸条揉搓成团,紧紧捏在手中,满脸沮丧,一语不发,继而又慢慢将纸团撕开,扯得粉碎,撒落一地。
二、 巧联对从前,有一个姓刘的落第秀才在一所山村私塾里教书。这刘先生四十开外年纪,屡试科场失意,十分悲观厌世。由于内心苦闷,常常借酒消愁,狂放不羁,一醉方休。背地里,学生们都叫他“酒疯子”先生。可是,他的学问很不错,教的学生成绩也很出色。有一天,刘先生又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醉了酒。上课时,学生们看着他像红脸关爷一样,偏耳倒痴,举止失态,都“咯咯”偷笑。刘先生连连制止:“不准笑!不准笑!”可是,学生们反而愈笑愈厉害。惹得刘先生抓起“见枋”(镇纸用的木枋)在桌子上“啪”地一拍,喝道:“不准笑!现在我出对子给你们对,如果对不好,每人打十个手心!”顿时笑声戛然而止。学生们都惊疑地望着先生。只听刘先生宣布道:“今天不比往日,要求你们作联对,也就是我出一个字,你们就对一个字。我再联上几个字,你们也照样要联上几个字相对。”说完,他见众生不语。于是,抬头一看,天上正下着毛毛细雨,便随口说个“雨”字。只听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对道“疯”!刘先生以为是“风”,便高兴地说“对得好!”学生们一阵活跃。刘先生继续联道:“花雨”。稍等片刻,一个学生对道:“酒疯”。先生一惊,又联字道:“飞花雨。”只听一个学生一口接道:“发酒疯。”这刘先生又是一惊,但觉得还对得工稳。稍一沉思又联两字道:“檐前飞花雨”。只见另一个学生也联两字道:“席上发酒疯”。刘先生迅即再联两字道:“处处檐前花雨”。又一学生也不假思索地联道:“回回席上发酒疯”。这刘先生忽然内心一震,眉头一皱,觉得有些不对劲,但联语工稳,无可挑剔,只急得他张口结舌,实难言语。这时有几个学生问道:“先生,还有吗?”一急之下,刘先生索性一气联上四个字:“皇天有道处处檐前飞花雨。”片刻不见有人回答,他得意地笑道:“怎么样?联得上四个字吗?”说着,他把斑竹板子拿在手上一摇一摇的,用得意的目光扫视着全体学生,仍不见有人吭声。于是提高了嗓门,严肃地说:“我已有言在先,再对不上,各打十个手心,有人对上了,全体免打。快,快对呀!”这时,只见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片惶恐状态。突然,一个矮笃笃的学生一字一字地对道:“祖宗无德回回席上发酒疯!”真不愧是刘先生的高足弟子啊!顿时博得全体同学齐声欢叫学生对对子呀!按理说,这是对得很好的,一时间又不便发作。于是,气得脸色铁青,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手中的斑竹板子也掉在地上。只见先生鼓起眼睛,满嘴酒气,口中胡乱“嗷嗷”,良久不语。 三、憨少爷应对在邛州西路大山中的清和场,有一户陈姓财主,虽然他目不识丁,却富称本场第一家。他家财万贯,膝下却稀儿少女,先后共娶妻妾四个,皆久无生育,直到五十多岁才喜得一子,这可成了财主的掌上明珠,取名“富贵”。孩子长到八九岁却憨蚩蚩的,连话也说不伸抖一句。眼看这根独苗苗越长越憨,老财主心里焦急万分。照这样下去,富贵他将来如何继承这份大家业啊?于是,老财主便急着四处聘请有学问的先生来教这憨少爷念书。谁知这老财主平日面善心凶,十分狡诈吝啬,臭名远扬,他家少爷也憨得出名,远近皆知。因此,没有谁愿意到他家教书,只急得老财主垂头丧气,心急如焚。忽一日,有一个姓窦的外地人被朋友引荐到财主家,声称愿意受聘到陈家当先生,教富贵念书。这财主一听,正求之不得,满心欢喜,便对窦先生说,如果把孩子教好了,他愿以白银五十两相酬谢。谁知这先生却说:“老员外,你这孩子并非常人可比,五十两银子怎能教好?”财主急了,侧耳试问窦先生:“那你说说,要多少银子才行?”只见窦先生笑嘻嘻地高声道:“我看这样吧,我把孩子教好了,你就给砍砍切切的给一千两银子算了。”老财主振耳一听,十分惊讶地问道:“多少?”窦先生认真地回道:“教好了,给银子一千两。如教不好,分文不要。”这下老财主惊得鼓起眼睛,心痛地重复道:“一千两,一千两,太贵了啊!”此时,那位朋友在旁劝道:“老员外,你家这样肥实,还计较银子吗?窦先生要价不高呀!要是别人,恐怕二千两银子也不会干啊!常言道‘一字值千金’嘛,难道你连一个字也不想让你家少爷学会吗?将来你这万贯家业还要不要他继承啊?”这一席话,确实戳到老财主的痛处,敲动了他的心扉。他暗自想道:“是呀!总不能让这娃娃憨一辈子呀!”于是心痛之后一咬牙说:“好吧,一千就一千,我答应你。”先生却说:“口说无凭,立据为证。”就这样,让那位朋友为证人,当场立下字据,以防老财主耍赖。自此,窦先生便住在老财主家里,天天教憨少爷读书。谁知这憨少爷确实憨得可以,一个月过去了,只能结结木纳的读几句望天书,歪歪扭扭地写出自己的名字,连窦先生也不禁暗自着急。后来,窦先生便常常带憨少爷出去游玩,并经常唆使他向老财主要钱买东西吃。老财主开始很高兴,认为孩子知道要钱,会买东西,真的比以前聪明多了。所以,尽管孩子越要越多,他每次都如数给了。狡猾的老财主渐渐觉得这钱似乎是被窦先生黑吃了,但又不好明说。日子一久,老财主便感到有些心痛,并且越来越痛,便盘算着,时间已费一年多了,要考考孩子学得如何,如果真的学好了,孩子也该“谢师”了。这窦先生当然也有察觉,于是暗暗对憨少爷说:“你父亲要考你了。如果你答不好,他会狠狠地捶得你痛的!”憨少爷一听吓慌了。他想自己咋经得起考试呢?便急切地问先生怎么办?窦先生安慰他说:“有先生在,你就不要怕。到时候你一定要看我的暗示回答就是了。”过几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老财主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窦先生。宾主坐定,酒过三巡,老财主突然开言道:“窦先生,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凭先生过人的才学,精心的教导,想来小子一定学得不错吧?”只见窦先生慢慢呷了一口酒,轻轻放下酒杯说:“承老员外洪福,凭少爷的天资,他的学习确实长进不小啊!”老财主接着说:“我想考考他。但不知先生教他何以见长啊?”窦先生将坐在他旁边的憨少爷盯了一眼,稍一沉思答道:“你家少爷才思敏捷,老夫教他擅长对对子。不信,你就随便考吧!”老财主微微一笑,故作斯文地对儿子说:“好吧!如果你对好一题,我赏你十文钱。”说罢,他皱着眉头沉思起来。这个“一”字认棒棰的老财主又能想出什么深奥的对文呢?过了一阵,没想到老财主出的上联竟然是“青菜”二字。这上联一出,憨少爷可慌了,两眼直勾勾地把先生盯到。他看见先生举起筷子不慌不忙地伸到菜碗里夹起一块萝卜,于是急忙大声叫道:“萝卜!”窦先生一听,笑着对老财主说:“怎么样?萝卜对青菜,对得很好吧?”老财主高兴地说:“对得好!赏钱十文。”便随手掏给富贵十文钱。这孩子自然高兴起来。老财主说:“再来一次。”说突然才说出了上联,却是“绸缎”二字。先生心里一惊,看见憨少爷又慌忙掉头看着他。于是稍一迟疑,又伸出筷子夹起一片萝卜。憨少爷一见,急忙抢着吼道“萝卜!”这下可把老财主气坏了,虎声怒吼道;“混蛋!‘萝卜’怎能对‘绸缎’?”孩子吓得手中的筷子都掉在地上了。只见窦先生哈哈大笑道;“老员外,我说少爷聪明,你还不信,这不是对得很好吗?你出的是绫罗绸缎的“绸缎”,他对的是绫罗布帛的“罗布”,这“罗布”不是正好对上“绸缎”吗?一席话说得老财主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先生说罢,又帮憨少爷把筷子从地上捡起来,擦干净递给他说:“不要紧张,要认真思考。叫你爸爸赏钱!”憨少爷笑着把手一伸,喊一声“拿来!”老财主只得又赏他十文钱。只见窦先生以胜利者的姿态斯斯文文地说:“可以了吧!还要考吗?”这老财主心中不服,大声说道:“三回定准!再考一次。如果对好了,我便给谢师银子。如何?”这窦先生也果断地回道:“好,说话算数。”只见老财主手托下巴,半眯着眼睛,苦苦思索起来。可是,尿筒里岂能倒出美酒?等了好一阵子,只听他突然得意地喊出上联:“钟鼓!”憨少爷赶忙又憨蚩蚩地把窦先生盯倒。这窦先生心里先是一惊,暗道“不好!”但却神态自如地微微一笑,脑海里疾速翻转起来。一会儿,只见窦先生又拿起筷子,慢条斯理地伸到碗里又夹起一片萝卜。憨少爷一见又急切地吼道:“萝卜!”老财主一听勃然大怒,一拍桌子,碗筷震动,像疯了似的大声吼叫道:“你娃娃怎么又是对‘萝卜’呢?窦先生,这就是你教的好对子嗦?今天就谢师,你滚蛋吧!”那憨少爷一见父亲震怒,早已躲到先生的背后,吓得直哆嗦。可是,窦先生却一阵哈哈大笑,十分镇定地说道:“老员外请息怒。我说少爷聪明过人嘞,你偏偏不相信。他这回对得更妙啊!”老财主一听,稍微一软说:“萝卜,萝卜,‘萝卜’对‘钟鼓’,妙在何处?”只听窦先生振振有辞地辨解道:“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啊!你平生只爱金钱不爱书,怎么会知道这学问的妙处呀?你出的是:撞‘钟’击‘鼓’的“钟鼓”;少爷对的是:敲‘锣’打‘钹’的“锣钹”。这‘锣钹’对‘钟鼓’,岂不绝妙非常吗?不信,你就去请有学问的人来评一评理,看看这‘锣钹’对‘钟鼓’,妙不妙不嘛!”这老财主象当头挨了一闷棒,似泄了气的皮球,顿时软瘫在太师椅上,鼓起眼睛,无言以对。窦先生堂堂正正地说:“员外,请按字据办吧!”老财主只得把手一挥,让管家去拿出银子。这窦先生堂堂正正地拿着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拱手说声“道谢!”,扬长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