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 读名著成了负担,肯定不爱读 随着高考阅读理解和综合知识能力考点大幅增加,从小“多读书、读名著”又被提上日程。课外的名著阅读成为了语文老师最喜爱布置的作业——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寒假读完四本国内外名著,读完名著后还要写读后感,对此不少孩子感到头疼不已。 一些家长认为,阅读名著比重复抄写、做卷子进步多了,但明显有点“贪多”,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快感和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负担。教育专家则建议,推荐阅读要适时适量,引导式的”“兴趣阅读”远比“派任务”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 读了很多书还是写不出作文? | 负担阅读一定是无效积累 上文中提到的读后感,是最让孩子感到无从下手的作业。很多孩子三年级开始写作文就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坐在书桌旁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来,家长十分着急。 其实这是孩子的阅读效果不好的体现。虽然迫于压力读了很多书,但是孩子没有认真读、没有用心,走马观花一样看完一本,这样不仅会很快忘记,没有任何积累,还浪费时间。 | 阅读和写作有什么关系? | 写作素材从阅读名著中获得 阅读和写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读什么”和“怎么读”变得至关重要。写作训练的基础一定是从阅读积累开始。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 | 如何用阅读带动写作? |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孩子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使孩子乐于读书。 二、广泛的阅读使孩子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要锻炼孩子把这些语言词汇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例如:要鼓励孩子写短篇,我们要告诉孩子写作并非要写长长的一篇,只要抓住一个值得写的片断,长短不限,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作文中加以运用,那么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就有了用武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