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41|评论: 1

吴俊凯:平乐古镇和它的背影

[复制链接]

平乐古镇和它的背影

吴俊凯





    那是一个春阳喜人的日子,我到了古镇平乐。对于这个古镇,我是熟悉的。在这个古镇我度过了我的中学时光。但那时,对古镇经历的一载载沧桑,对古镇存在的人文之美,对古镇的老榕树支撑着的地方风情,对白沫江潺潺如歌的诗情画意……即使我站在那座时代久远的石桥上,也没有畅想不凡。那时,我只知道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很美,三味书屋很美,咸亨酒店很美,只知道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很美,边城很美,不知道古镇的小街窄巷也是风情别致的。所以,今天走在这美丽如画的古镇上,心情有些异样。

    春天,老榕树已经开始发着淡淡的嫩黄了。那伸向天空的树枝正迎接着缕缕淡淡的阳光,开始了春天的故事。在白沫江上流畅的风,吻不动根基深厚的树干,只是不断地在我的脸上轻拂。我在古镇新添的大桥上,望着古镇的背影:轮廊并不规整,像一位经历了岁月的老农的背影,苍茫的青灰色与淡黑色构成了这临着白沫江的古镇的主色,参差的建筑把古镇经历的时代印记清清晰晰地表白着。我仔细琢磨着这个背影,仿佛要说点什么,却又一时无从言语。因为,在我走过的有名的古镇中,它们几乎都粘上了时代的气息,都有几缕现代文明的垃圾在天空中飘浮,久久不散,遮住了碧蓝碧蓝的天空,几乎都有几声不可名状的响声,与古镇的宁静和名声磕磕碰碰。后来,当我的情绪渐渐平静以后,我想起来了,平乐古镇的背影在中国的河边已经并不多见了,只存在于中国山水画的模糊虚幻之中。尤其是它晴朗的天空,静谧的尘世风味,被古朴包围着的小街窄巷。这个古镇,并没有出过将军,也没出过别的什么特别的名人,所以,即使我想说点什么,也觉得差不多等于白说。但作为一位曾经在古镇上生活过四年的文化人,我无法不说几句:没有煤油,没有噪声,有白沫江的平乐古镇在当代工业文明的节奏中,它的存在,它的鹤立鸡群,弥足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中国乡村文化,集镇文化,它让我们可以蹲下来,平心静气地细说中国古镇文化的来龙去脉。


    远处的石拱桥是古镇背影中卓绝不凡的一景。我没有考证过,也许它是川西平原上最大的石拱桥。多年前,当我还在读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时候,我从上面走过。那时,我只是站在桥边往下看奔流的白沫江:江水满河满河的,悠悠而去。许多赶集的人在桥头卖这买那,桥上成了集市。如今想起,那多像是江南的集镇啊。据说,就是在这个石桥上,在流逝的岁月中有过无数的吉祥的礼炮声鸣响在漫长的岁月里。但这都是陈年旧事了,它已在历史的风尘中悄悄褪去了。虽然偶尔也能引起人们的一声声叹息,但似乎太多的是无可奈何而已。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检讨,会发现,这正是古镇文化中的珍品。我到过江南的周庄,周庄在中国江南已逝的无数古镇中并不特别,特别的是它完好无损地保存了自己的建筑和风俗。今天,在这明丽的春阳下,遥望石拱桥,知道它仍旧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古镇仍旧是那么和谐。它默然于世,对于桥上人文事实的变迁不问不闻。由此,我想说,这是否是古镇的精神呢?这就是古镇在现代文明中的特殊的美吗?


    石桥下是一条我曾经蹚过的河。二十多年前,这榕树旁并没有建什么大桥,只有低矮的踏水桥模模糊糊地存在着。夏天,水漫过小桥,从小桥上经过,可以体会白沫江的那份真情。如今想起,仿佛是在蹚名川一般。因为,在烈日下,站在白沫江中可以闻到江水的那份清新与恬然。此时此刻,那桥下的江水仍旧静静地欢快地流着,清清澈澈的江水在春天季节像一首抒情的歌,唱在小镇的蓝天下,唱在小镇的宁静中,唱在风情的榕树边。后来,当我坐在临江的木楼里品味那杯“青山绿水”时,我非常感激献茶的主人;这哪里是在喝普通的“绿水”,这分明是在感受古镇的白沫江水。是的,古镇离不开这条碧绿的白沫江,离不开它风情的江水。也许,那江中的白鹅似乎也知道我们在关注这条长流不息的江水,竟然悠闲地在远处招摇着自己的一身纯白。在金色的阳光下予人一种鲜活而明丽的风景,把白沫江的乡村意象抒写得淋漓尽致。这于都市的人而言,不知又引出多少联想?一条充满人文的府南河,尚且让蓉城人矜持不已,何况说这是乡村的白沫江呢?


    白沫江怀抱着榕树,怀抱着石桥,怀抱着人家,怀抱着古镇,也怀抱着一方风情,朝远方抒情地流去,只把她的淳朴、静谧和欢快悄悄地留在古镇的背影之中……


    我离开新桥,悄悄经过古榕树下,慢慢走进风情厚重的小巷。


    这是我曾经无数次走过的小巷。我知道那木门和木板上的沧桑由来已久,我知道那地下的石板上凹凸不平的位置;我还知道,教育过我的老师们经常从这条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河边小巷匆匆而过;我还知道,有的老师的背影在小巷的尽头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已经让我的眼睛开始渐渐湿润。我曾经向人们打听古镇的来龙去脉,但所有的人都没有说清它的过去,只把它的过去说得很遥远,很悠长。关于一位考生落凭的传说,似乎多少有些深意。但我不愿接受,我更想它诞生在过去的过去,我更想它存在于变迁的变迁之中,这样,也许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多年前,在有月的夜晚,我从铺满着青石的小巷走过,黑魆魆的古巷只有微弱的光芒伴和着淡淡的月光。我感到古镇颇似传说中的客栈。现在,走在古镇的小巷,即使是白天,仿佛多年前的感觉仍然是清晰的。不过,那份侠气并没有引起我深入的思考,我更关注着古镇建筑的审美情趣。对于十分窄小的街道,对于并不高大的房屋,对于小巧和小气的整体构想,我认为正好折射了时代的印记。正好体现了小镇的农业特征,正好体现了普通人的愿望。从街道的走势和建筑特征来看,多半是近代的产物。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建筑和审美最大限度地表述了我国集镇建筑的基本特征。我国的集镇建设历来讲究实用的原则,做到朴实和谐,天人合一,中庸与对称,含而不露。这一切似乎在平乐古镇都有充分的展示。


    何况,这还是一个有着竹艺文化的小镇呢?精美的竹编工艺,以写意的手法把民间艺人的审美情趣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编织在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之中。何况,这还是一个充盈着小吃文化的小镇呢?碗碗羊肉、奶汤面、平乐肘子,都是可口的别样的小吃。何况,这还是一个乡村文化底蕴丰厚的古镇呢?农民诗人,农民画家,农民雕刻家都在着意塑造着古镇精神。何况,这还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古镇呢?古镇文化覆盖着金华山的秀美,芦沟的淳朴和道佐的自然风情。可以说,走进古镇文化,触摸古镇风情,你的精神会为之兴奋,所有的失望、所有的无奈、所有的苦恼、所有的疲惫和所遭遇的种种白眼与冷漠,都会因此悄悄消失,都市的所有文化疾病会因此完全释然、彻底冰解。所以,当我们走在古镇时无不因古镇而感动,因古镇而心平气和,因古镇而滋生出许多概念和想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1-2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