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28|评论: 0

家长偷塞红包给老师被退回,老师的回应亮了! | 特别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麻烦将中间这份多余回收,还我们一片安静而又美好的丛林吧。”这是一个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的老师,写给家长的信。

  起因是一次家长约谈之后,对方悄悄留下的一个红包……

  一次约谈后,家长偷偷留下这个……

  汪老师是丁兰实验中学的初一英语老师,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

  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放学时间,汪老师约了一位学生的家长来校沟通。因为在两个月的教学中,汪老师发现,这位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上课越听不懂就越不想听,导致上课情绪不高,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交。

  为了不让这位同学恶性循环下去,汪老师就找来他的妈妈沟通,希望能让孩子妈妈多帮孩子做思想工作,不要放弃这门学科,老师愿意帮助他弥补基础的不足。

  当时,孩子妈妈提出:“可不可以让老师帮孩子在课后单独辅导辅导?”

  年轻的汪老师没多想,说:“当然可以,多给我一点时间,我可以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在平时,她就常会自愿留下来,帮助一些较困难的同学订正作业。

  临走时,孩子妈妈十分感激,并递上了红包。

  这时候,汪老师幡然醒悟,自己是会错意了!家长说的这个“课后辅导”,和自己想的,并不是一回事。

  没多想,汪老师就拒绝了这位殷切的家长:“您理解错我的意思了,我是希望在课后慢慢帮助孩子抓基础,而不是差别的对待。如果我收下这个红包,那我在课后把孩子留下来辅导的行为就不再单纯了。”

  好说歹说,家长收回了红包,走了。可是这位家长刚走了五分钟,又给汪老师打了个电话,说:“老师,我把红包放在您办公桌边上的小桌子了,一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

  汪老师转头一看,身旁的小桌子上果然有一个鲜艳的红包,上面还压了东西固定位置。红包用订书机封了口,拿起来沉甸甸的。

  汪老师没想到,以前只是听说的事情,居然就这么被自己碰上了。“必须退还!”汪老师认为这是必须坚持的态度。

  第二天,汪老师左思右想,希望还是能找个机会和家长交交心,为了让家长更明白自己的用心,她写了一封很真挚的信,通知家长把信和红包一起取走。

  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家长:

  您好!

  感谢缘分,让我有幸能与您的宝贝在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遇见;感谢信任,我能够站上三尺讲台,带领这群可爱的小精灵在奇妙的英式丛林中穿梭。当我发现您的孩子慢慢在旅行中“迷失”前进的方向时,我开始担心着急。

  感谢配合,能够第一时间与我共同为他指引方向。在这片林中,我愿且理应伴他实现梦想,此为本职,更是我与孩子们的一份约定。而一个信封的出现打破了这份单纯的约定。

  实在抱歉,心意已领,更明白和理解您望子成龙的心切。我们都一样啊,因为爱,所以选择陪伴。麻烦将中间这份多余回收,还我们一片安静而又美好的丛林吧。请放心,我们和每一位小精灵,都为我们所爱的梦想前进。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和理解,请让我和这群可爱的小精灵一同简简单单地成长吧!

  汪老师说:“在这之后,家长再也没有提出之前的要求。孩子上课的状态也好了不少,有些简单的问题还能主动回答。课后作业也都能按时交,希望我们都能共同成长!”

  在任何行业里,“红包”都是种禁忌,可能破坏职业形象和行业氛围。就拿教育行业来说吧,很多人都觉得,其实“红包”是个让家长“出血”让老师为难的事儿。

  家长送红包的出发点不同,有的是希望老师好好管教自家孩子;有的是希望老师能对自家孩子更宽容些;有些家长希望老师给孩子调座位、让孩子当班干部、多给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也有的是被动的,怕别的家长送了红包只有自己不送……

  总之,家长希望“红包”达到的效果无疑是两种,或者让老师多费心管教孩子,或者请老师对孩子格外关照些。

  其实,大家别忘了,教书育人本就是老师的本职工作,管教学生自然是分内之事;而如果家长是希望老师格外关照,那就要求老师面对学生差别对待,对于老师和学校而言都是很为难的事。

  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接受关于“红包”的采访中,曾对记者说:“有些家长会发红包,说谢谢老师,对孩子怎么怎么照顾啊,然后还得多费心呀。他说了这些话,无非就是给自己一个安心。其实,多数老师对待孩子都是公平的。”

  另外,现在通讯手段、运输手段发达,送红包也有了很多新姿势。

  李壮实(化名)是一名小学教师、班主任,她就有这样的苦恼:“一般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有家长发微信红包祝福,我都会选择用文字回应,不会点开红包。”但她也见过一些其他班级家长的做法,颇让人有些无奈。“有的家长直接把自己的产品或者一些礼品放在保卫处或者学校门口的超市里,让班主任转告其他老师一起去拿,说就是一点心意。”

  家长们担心孩子在学校没人指引管教或者受委屈,又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想来想去,这些事儿到头来都要麻烦老师费心,所以自然希望想办法跟老师处好关系。

  这样的心思确实没错。不过,最稳固融洽的家校关系不是靠红包、礼物来维系的。小汪老师是一个年轻教师,她用自己纯粹的教育热忱和一封诚恳实在的书信,做到了最好最有效的沟通。可见,面对教育,最好的关系是真诚交心。

  亲爱的老师、家长们,

  对于小汪老师的故事,你怎么看?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