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广汉人为什么怕广汉划给德阳?说到底就是担心德阳只顾及发展德阳主城区,而进一步有意无意的遏制广汉发展,因为现有的德阳主城区自己还欠了很多账,根本没有辐射带动力,加之现有的德阳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都仅仅是给德阳主城区建设服务的,根本没有顾及其他地方,虽然德阳一直希望广汉设区,但设区后如何纳入德阳主城区的统一规划这一关键,德阳却忽视了,这让广汉人看不到广汉发展的希望,只看到了这一切好像只为了德阳一个主城区的发展。可能有人要说:发展德阳主城区有什么不对吗?这是壮大德阳。我想说的是: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一、如果主城区非常强大,周边县市非常弱小,并且发展离不开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但主城区由于受地域空间限制,不能进一步发展,那就应当对周边的县市进行设区来进一步提升主城区的发展,自己也能从中受益,这就是很多地方撤县设区的模式,比如双流、新都、郫县、温江等都是这种模式。
二、如果主城区和周边县市抛开行政因素外,差别不大,主城区对周边县市辐射不大或者说经济影响非常小,也就是说周边县市本来就发展得比较好,已经达到了平衡发展,这个时候去把县市撤掉设区,无论决策者想得多么美好,如果这个新设的区没有一同纳入主城区规划的话,就必然成为牺牲品。因为这一届领导即使不是这样想的,但下届领导本着优先发展主城区的思维,郊区自然就沦为次要发展,这就形成了牺牲一个地方去发展另外一个地方,还导致了发展严重不平衡(也将原来的平衡严重打破),这种杀鸡取卵就叫没有发展,对整个地区而言不是好事,当然对主城区来说是最大的赢家。
从上面一分为二的分析,德阳主城区和广汉肯定属于第二者,因为广汉与德阳主城区经济差别不大,德阳对广汉经济辐射带动非常非常小,广汉差不多在经济上自成一体,到是和成都还要密切一点,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摆在那里,否认不了。因此广汉不适用于生搬硬套的撤市设区划德阳,这对广汉人民没有好处,对整个德阳的经济发展力也没有好处,因为这会在以德阳主城区为龙头的思维下,废了广汉作为德阳第二引擎的作用。也许德阳的朋友会说这是杞人忧天,但事实上,按照现在德阳的城市规划,广汉作为郊区,自主权限被严重削弱,招商引资必定削弱。但德阳不一定对郊区照管得过来,前几年德阳市上直接管理德阳(广汉)高新区就是例子,结果就是同样的领导,但德阳高新区和德阳经开区差距越拉越大,更让人费解的是:德阳(广汉)高新东区作为地级市直管区,几年下来路都没有修一米,成为一片荒芜,更不说发展了。假设高新区东区开始就让广汉代管,会是这样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因此,不要盲目乐观的认为划德阳郊区对经济发展没有影响,那是自欺欺人。
鉴于目前的竞争形式,出路在哪里?有人说把德阳撤了一部分划成都,一部分划绵阳。这个方案我不赞同,因为这会削弱整个德阳的县市(当然对广汉和什邡是有好处的),对四川省的经济结构也有影响,估计省级目前也不会同意。有人说德阳并入成都,成都现在的重心是南边和东边,不管对与否,南边和东南边已经就发展到不能丢手的地步了,成都不可能为了德阳或者广汉等对南边半途而废,这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的责任。因此,德阳划给成都来说,眼目前是不可能的,但德阳要壮大,离不开广汉,德阳也不会将广汉拱手让给成都,比较起来,同城化发展要科学一些。
尽管和成都同城化发展,但发展主力不是成都,是德阳和广汉,原因前面就说了。德阳要想形成合力发展,必定要巩固对广汉的管控。现在到好,地级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厉害,成都也顾及不了北边,这给德阳创造了最好的时机和条件,把广汉撤市设区,彻底管控。因此,现在的关键,就是在德阳对广汉划区定位不明朗的情况下,找到双方都能放心接受的方案。
方案一:广汉划为德阳的一个郊区,对德阳主城区有利,对广汉前途不明朗,两地矛盾隔阂很难消除,很容易造成牺牲广汉来发展德阳主城区,实际上是得不偿失。这一方案不适合广汉划区。
方案二:广汉撤市设汉州区,德阳市更名为广汉市,汉州区和旌阳区同为主城区,市级领导机构一部分驻汉州区,一部分驻旌阳区,共同壮大发展。这对广汉的历史文化非常有好处,但不一定会被德阳接受,必定德阳重工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名气,如果成为广汉重工,听起来就像德阳三星堆那样不伦不类的别扭。再说还要顾及罗江和中江的感受。
方案三:参照当年武昌、汉口、汉阳模式,德阳主城区和广汉合并为广德市,主城区分为德阳区和广汉区,这对各自的历史文化都没有影响,市级领导机构同样分别驻德阳区和广汉区,象征都是主城区。就是下届新来的领导,也因为事实上有两个主城区,所出台的政策必定是相互协调平等的,这对于建设四川第二城也好、经济副中心也好,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