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成都媒体刊登了一则新闻,泸州一位父亲跳桥自杀,而原因仅是因为腿痛。同为医生的女儿和儿子后悔不已,女儿痛悔称,“如果多注意下一些细节,有机会拉他回来。”
儿子邱可称,出事前两天,父亲打电话给他,他说还在市场守水果摊,手机快要没电了,回去给他回话,就匆忙挂了电话,但后来儿子就忘了这事。
死者女儿邱茗称,几天前,父亲下肢突然没力,他不想麻烦去医院麻烦女儿,找过街头上其他地方买过药,吃了没有效果,才提出要到邱茗的医院检查。那天邱茗正在上班,父亲打电话说腿痛越来越严重了,正在上班的邱茗没有多想,也没有多问,只是说,“等休息的时候再带他到医院检查”。
邱茗说,她想把这些经历讲出来,给天下子女的听,“我们觉得与父母相处得很正常,但我们可能远远关心不够……”
觉得“不被需要”,“担心拖累子女”,我们很难想像老人决定轻生那一刻,是处于怎样一种因缺乏交流、心理相对封闭导致的绝望。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已经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很难想到,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父辈,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里,他们笨拙却又认真地学习如何不被时代抛弃,小心翼翼地不被讨厌,战战兢兢地离孩子近些,再近些。
或许,正是这种小心翼翼,放大了女儿没有及时回电话给老人带来的心理阴影,我们不耐烦地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却不能阻止耸人听闻的谣言、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成为他们的贴心知己。
社会学家说,伴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亲代和子代的关系正悄悄发生着重大变化。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动怒责备,也不仅是反复叮嘱,而是通过耐心陪伴并文化反哺日渐边缘化的父母,带他们迎头赶上这个时代。当他们慢慢老去的时候,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这是儿女能给予他们最好的报答。
端午节小长假到了,趁着假期,放下手上工作,带父母去一次短途游,或者推掉和朋友的聚会,陪父母吃饭、逛街,耐心教父母使用QQ、微信,教会父母如何识别网上谣言,让父母想找你时,随时可以找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