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能否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当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5日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点投入优先保障,同时建议,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重点向学前教育倾斜,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中国俗话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上学前孩子的人格和行为已经基本形成,这是一块重要的阵地。”王陇德委员认为,学前教育阵地非常重要,“建议财政资金多往这块放放”。
吴恒委员认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加大,成效也很突出,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是投入不仅是依照现行的法律规定、按照相应比例保障投入的数量,还应该对投入的结构问题引起重视。要把财政教育资金投入的结构问题纳入到改革的框架当中,正确区分和界定不同的教育层次,提高财政教育资金投入结构调整的精准性。
吴恒委员说,提高财政教育资金投入结构方面的精准性,针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关键的投入在于人,在于教师身上。“事实上有效的管理和有绩效的结果,必须要建立在有合格的教师、有优秀的校长的基础上。”
“目前对教育的投入,实际当中还是更多地随着工程和项目下去的,要切切实实地扭转,更多从硬件、设备到人。”庞丽娟委员说,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待遇。建立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
“学前教育办好了,能够调动年轻父母的积极性,提高满意度。”迟万春委员说,希望学前教育尽快实现义务教育。
马馼委员建议要着力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建议把0至3岁的托儿所好好办起来,这关系到国家的二孩政策能不能落地。”
学前教育 能否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希望学前教育尽快实现义务教育。”迟万春委员在分组审议中提出,一定要重视和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能义务就从这儿开始义务,不能义务也得想办法加大投入。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阶段,是起步阶段、基础阶段,办好学前教育对打好素质教育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王陇德委员也提出,财政资金应该向学前教育和素质教育倾斜。学前教育是一块非常重要的阵地,所以学前教育不应该放给市场,政府应该占领这块教育阵地。
而谢小军委员则提到, 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1326亿元,占4.2%,是各项中最低的。现在社会上,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之一就是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全面实行二孩政策“实施两年以来,二孩的出生率不高,政策落实的效果不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家庭感到养育孩子的压力很大,年轻人想生但养不起。现在普惠性幼儿园太少,而且普惠的政策力度是不够的。因此,谢小军建议把报告中“推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成“推动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他认为,现在很多地方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在推动普及12年教育,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向下扩大普及比向上扩大意义要大。所以呼吁要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尽快地推动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要把普惠性的幼儿园办得更多,办得更好。
幼儿园频发虐童事件
和师生比太低经费不足有关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提到,在投资结构、经费使用上,要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动点脑筋,不是多花钱就可以把事情办得更好。一些城市出现如幼儿园虐童事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比太低,经费投入不足。
大学规定师生均比,每15个学生1个老师,到了初中小学大体是每30个学生1个老师。到了幼儿园托儿所,其实是又倒过来,一般托儿所1~2岁的应该是6~10个学生1个老师,幼儿园3~6岁的,应当1个老师管15个、20个,师生比是一个最基本的办园门槛,不管是国营还是民办,只要办幼儿园必须满足这个条件。当一个老师要管30个小朋友的时候,小朋友又哭又闹,中午还不睡觉,一个不睡觉造成20个不睡觉,老师管不过来,用针扎小孩的胳膊让他不敢哭叫,这是一种机制使然,不能简单归结为道德问题。
黄奇帆表示,自己不是为某个幼儿园老师开脱。如果一个教师只管5个、10个,管得过来就不会做这种事,老师太少了,管不过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凡是普遍出现的事,一定是体制机制问题,不要从道德高度谴责,毫无用处,少数人做的坏事一定是道德问题,但是很多地方都出现,公办、民办都出现的问题,一定是制度问题。目前,最基础的准入门槛上没有负面清单,没有管住门槛是发生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根本原因,这方面要增加师资投入,不管是民办还是公办,国家该补助的要补助到位。
幼儿教师
应和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庞丽娟委员提出,到今天为止,公办幼儿园才占比约1/4,在一些中西部地区连1/4都不到。还有一些地方这几年投了钱盖了房,但是不少幼儿园开不了,没有成为真正的教育资源,因为没有运转经费,没有教师,聘不到或者流失了。聘不到教师、教师的流失还是和待遇有关。在中西部不少省份,一个乡镇都没有一个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短板严重。因此,不仅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而且要突破传统思维,创新、建立学前教育投入制度。
此外,在学前教育投入结构性质上,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对不同性质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应该都投入支持。对公办性质幼儿园,像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还有机关办的园、高校办园,应该纳入教育体系中予以支持。另外,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以考核评估、以奖代补,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
“幼儿教师应该和中小学教师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庞丽娟委员还提到,要依法落实学前教师法律身份所应有的待遇。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学段,因此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幼儿教师应该和中小学老师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现在法律中有,而实际中没有落实,应保障幼儿教师切实享有和中小学老师同等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保、培训等待遇,使我们的幼儿教师职业有吸引力,稳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