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52|评论: 0

如何构建生态型灌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据统计,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0.55,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南方多水地区,农田灌溉采取漫灌的方式,不仅大大地降低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而且还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灌区灌水采用了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但采取节水灌溉方式灌溉的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2.6%左右。缺乏节水意识,节水设备严重短缺成为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的重要因素。

发表在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的一篇文章指出,我国灌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沟渠硬质化、生物多样性低、点面源污染物过量排放、灌区水体污染严重和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方式欠佳,提出了生态型灌区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方案,生态型灌区的建设原则必须坚持可持续原则。生态型灌区要贯彻可持续理念,可持续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二是树立水土资源有限观的原则。三是灌区系统自我净化原则。充分发挥灌区系统生物的作用,在可持续原则的指导下,提高灌区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四是生态型灌区管理现代化原则。在可持续原则、水土资源有限观原则和灌区系统自我净化的原则下,对生态型灌区进行现代化管理。

生态型渠道的建设就是:渠道要满足正常供水需要;为满足农业、工业、生活和环境用水而实施的供水行为,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业已造成破坏的渠道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提供良好的供水环境。

依据灌区自然地理条件,使灌区渠道断面形式多样化,并适当增加渠道的蜿蜒性,设置多级跌水等,增强水体复氧能力,利用水流的多样化有利于保持水体生物的多样性和水边生物的多样性。还可以构建植生型防渗渠道。利用新型植生型防渗砌块技术不失为一种良策。它由不透水的混凝土和“井”型无砂混凝土框格组成,各个砌块通过凸凹紧密联结,有效防止渗漏。在“井”型框架内填土,种植水生生物,起到水质净化的效果。构建水生植被型渠道。通过改善植物生长条件和人工移植净化效果好的植物这两种途径建立起渠底部沉水植物和沿岸挺水植物的植被体系,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

灌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建立面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节水灌溉、养分资源管理技术体系。综合应用多学科方法,建立灌区生态系统恢复以及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建立基于适宜灌区尺度水分和污染物运移过程分析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及生态安全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探讨灌区浅层地下水临界控制水位及适宜的节水潜力。开发生态灌区监测评价及信息化管理与预警系统。建立灌区灌溉系统水量监控与调配系统以及灌区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对灌区地下水位特征、农村水环境与水生态、土壤墒情、作物生长等信息进行监测评价,开发面向生态型灌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灌区生态及环境系统健康诊断、灌溉输配水模拟、水生态模拟等多学科领域先进技术适应性研究,构建上游来水减少、过境水恶化等多种条件下的预警系统。

生态型灌区应实行“管理局 + 管理所 + 用水者协会 + 用水户”的管理模式,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事企分开、独立核算。实现由粗方式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依据灌区管理职能工作和专管结合的原则,合理的设置管理岗位。运行机制的改革依照事企分开、经营行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化管理。明确责、权、利等关系。调动全社会共建水利的积极性和用水户投劳投资的积极性。

加快灌区信息化建设,灌区水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包括:灌区计算机识别技术、灌区水情信息监测技术、灌区建筑物自动化控制技术、灌区信息传输技术和灌区综合决策支持调度系统。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各类信息采集、数据库应用、用水优化调度、运行监控管理等应用提供服务平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成立生态型灌区保护法规,保护灌区的维持良好状态。

在生态文明火热化发展的今天,构建生态型灌区,实行生态型灌区现代化管理,将不断的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使我国屹立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