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佛镇及尖包岭村的达康书记,你们好,
众所周知,尖包岭村下辖的5社地处刘家河右岸的半山坡上,地形崎岖,条件艰苦,大约10年前,整个5社的山体发生过一次大滑坡,后续又有数次小滑坡,有不少人房屋都不同程度受损,山体的裂痕至今任然清晰可见,当时米本平书记和二货村长刘成明分别在罗家和刘家两大院子的后山石头上书写了一排大大的红字,“山体滑坡危险,无法居住,所有村民尽快搬离“.由于当时村民收入过低,无能力搬迁,所有村民仍然居住在原来的房屋内,但是村上的人当时说了一句话,照片也拍了,也报上去了,就等上级政府的决定,有无补贴也不一定,于是文化程度不高,对政策不了解的村民就这样被忽悠过去了。
时过境迁,5年以后,几乎所有的5社村民都拿着自己的全家积蓄搬离了5社,在4社买地,置房,不光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国家补贴,反而还给村里交门面钱3000/间(即沿公路修建的房屋按每间征收,不交不批村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子建好了,所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还债,留下一堆老弱妇孺...
让我们再来看看村两委打着5社滑坡和地质灾害的名义,跟国家要了什么,干了什么,当年上级政府对5社村民滑坡实施的意见是村里免费出土地,国家补贴加村民自筹的易地整体搬迁,我们的村也的确这么做了,还做得非常的漂亮,在2社通达路西侧与3社交界处以补贴养老保险的办法从村民手中征收了一大片地,开了一条路(名曰移民街),适逢铁佛镇扩建的大好时光,周边乡里来铁佛买地建房的人特别多,于是我们的村官便将这条路上的几百间地基以每间3-6万不等的价格卖给邻村以及周边文峰双泉三合乡的居民前来建房置业,并在路的另一端搞了一栋8层住宅楼(每户13万左右),一个酒店(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当不错),一个菜市场(至今荒芜人烟)。
那么,既然是以5社人民滑坡搬迁的名义向上面争取的项目,那得给国家一个竣工答复啊,相关材料还是要准备的,即便苦于这条路上的居民没有一户是真正的尖包岭5社受灾的村民,但这又怎么难得到我们机智的村两委呢?于是滑稽的一幕便上映了,这些居住在此根本不知道尖包岭村5社在何处的购建房者被村里组织起来,一起到2社,3社,4社周边一些破旧瓦房,废弃猪圈,垮塌房屋的旁边来了一次写真摄影,冒充了一次由危房搬迁,享受国家政策,幸福搬新房安居乐业的5社灾民。并对这些人进行严格培训,有人来问打死也要说自己是尖包岭5社土生土长的受灾户,以便应付上级部门的实地验收和考察,相关材料交上去了以后,还被上级部门大肆赞赏。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看明白了,坚持只爆料、爆好料、持续爆料、不提问、不为难基层领导的优良作风,奋发图强,全面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