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82|评论: 0

[民生杂谈] 四川省地名由来

[复制链接]

  四川省地名由来
摘自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牛汝辰)
四川省(Sichuan Sheng)
简称川或蜀。在长江上游。唐初分设剑南西川、剑南东川两节度使,简称西川、东川。川指平川广野。末代分设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后又简称四川路。元置四川行中书省,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置四川省,故简称川。又因其西部在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1成都市(Chengdu Shi)
位于东经104.1°,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秦置成都县。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1930年设市。简称蓉,因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启遍插木芙蓉,因名芙蓉城,简称蓉城或蓉。
都江堰市(Dujiangyan Shi)
位于东经103.6°,北纬31.0°,在四川省中部。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1988年改为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金堂县(Jintang Xian)
位于东经104.4°,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唐设金堂县。因金堂峡为名,一作金台山。一说县西有金堂山,水通巴汉,故名。
温江县(Wenjiang Xia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西魏置温江县。以温江得名。
双流县(Shangliu Xian)
位于东经103.9°,北纬30.5°,在四川省中部。隋仁寿二年(602年)置双流县。取《蜀都赋》开二江之双流为义。李冰开成都二江,自合江亭以下可以行舟,是为府河。县治原在河岸中兴场附近,故称双流。一说地当岷江与温水,二水挟县东西而南流,故名。
郫县(Pi Xia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秦置郫县。因境内郫江(今都江堰内江)而得名。一说因位岷山之阳曰郫,郫即卑,有低下之意。
彭州市(Pengzhou Shi)
位于东经103.9°,北纬30.9°,在四川省中部。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分益州九陇、导江、唐昌、□阳四县置彭州,因天彭阙为名。一说为古彭国地。或言县西北有门山,因两山相对如阙而名天彭门,县因取名。1993年设市。
新都县(Xindu Xian)
位于东经104.1°,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秦置新都县与成都、广都皆用蜀国旧称。蜀王鱼凫氏都郫。开明氏自郫徙邑于天隳山(今云天回山)外沱江之北,称为新都。“都”系氐羌语“地方”之意。意为新地。
新津县(Xinjin Xia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4°,在四川省中部。汉为武阳县地,因县居皂里江(今名金马河,为岷江正流)津之所,位金马河、同羊马河、西河(文井江)、南河、杨柳江五水交会之五津渡口,即在今县东五津镇(俗称旧县)。初名新津渡,亦称新津市。北周置新津县,隋始迁今城。
崇州市(Chongzhou Shi)
位于东经103.6°,北纬30.6°,在四川省中部。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升高宗为崇庆军节度。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以高宗潜藩于此乃升为崇庆府,以示崇庆之意。元置祟庆州,1913年置县。1994年设市。
邛崃市(Qonglai Shi)
位于东经103.4°,北纬30.4°,在四川省中部。秦置临邛县。1913年设县,因邛蛛山为名。因山多风云雨雾,少有晴明,首夏尤冰,初秋即雪,本自邛筰(今西昌、汉源)而来,故名邛来。或云邛(指邛都,今西昌)人所由来也。1994年设市。
蒲江县(Pujiang Xian)
位于东经103.5°,北纬30.2°,在四川省中部。隋置蒲江县。以蒲江为名。以盛产蒲草而得名。
大邑县(Dayi Xian)
位于东经103.5°,北纬30.5°,在四川省中部。唐置大邑县。据《太平寰宇记》:“县在鹤鸣山东,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2自贡市(Zigong Shi)
位于东经104.7°,北纬29.3°,在四川省中南。1939年由自流井、贡井置自贡市,以二地首字得名。自流井因盐水自流得名,贡井因盐质精良以入贡帝王为名。
荣县(Rong Xian)
位于东经104.4°,北纬29.4°,在四川省中南部。唐置荣州,宋置荣德县,因县东北荣德山得名。与县北荣隐山,县东荣黎山合称三荣。一说因荣隐先生居此而得名。明改为荣县。
富顺县(Fushun Xian)
位于东经104.9°,北纬29.2°,在四川省南部。明置富顺县,因富顺监而得名。一说取其盐井之富而顺治为名。
3攀枝花市(Panzhihua Shi)
位于东经101.7°,北纬26. 5°,在四川省西南。1965年设渡口市,1987年改今名。因攀枝花村而得名,一说村前有一棵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树而得名。
米易县(Miyi Xian)
位于东经102.1°,北纬26.8°,在四川省南部。本为迷易干户所,清置迷易巡司。1951年设迷易县。1955年改米易县。
盐边县(Yanbian Xian)
位于东经101.5°,北纬26.8°,在四川省南端。古为盐源县。1915年设盐边县。因地处盐源边缘而得名。
4泸州市(Luzhou Shi)
位于东经105.4°,北纬28.8°,在四川省东南。粱设泸州。1913年改泸县。因县当泸江(金沙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以名之。1950年设市。
泸县(Lu Xian)
位于东经105.4°,北纬28. 9°,在四川省东南。1913年设泸县,因县当泸江下游而得名,其水色黑,故以名泸。
古蔺县(Gulin Xian)
位于东经105.7°,北纬28.0°,在四川省南部。清光绪三十三年置古蔺县,因古蔺河而得名。传说因蔺草丛生而得名。
叙永县(Xuyong Xian)
位于东经105.4°,北纬28.2°,在四川省南部。据《今县释名》:“宋改戎州为叙州,取西戎即叙之义,乾隆元年,置叙永直隶厅。”1913年改叙永县。一说取叙(指叙州府,治今宜宾市)属永宁之意。
5德阳市(Deyang Shi)
位于东经104.3°,北纬31.1°,在四川省中部。唐置德阳县。据《华阳国志》:“有剑阁道三十里,至险,县名盖取在德不在险之义。”一说因在德水之阳为名。1983年设市。
中江县(Zhongjiang Xian)
位于东经104. 6°,北纬31.0°,在四川省中部。宋改中江县。以古中水(今罗江)而得名。
绵竹市(Mianzhu Shi)
位于东经104.2°,北纬31.3°,在四川省中部,成都市北。汉置绵竹县。因此地产绵竹而得名。1996年设市。
什邡市(Shifang Shi)
位于东经104.1°,北纬31.1°,在四川省中部。《史记》称“汁方”,“汁”古义为柒,即漆字。自古此地产漆。古代习惯将少数民族地区称为“方”,如“羌方”等。有人疑为汁方就是发明用漆的民族。汁音十,亦作什方。
广汉市(Guanghan Shi)
位于东经104.2°,北纬30.9°,在四川省中部。唐置汉州,因汉水为名。1913年设广汉县。误用汉代广汉郡旧名。取汉代广汉郡名的广大之义,言郡之广大至于汉水也。1988年设市。
6绵阳市(Mianyang Shi)
位于东经104.7°,北纬31.4°,在四川省中北部,涪江河畔。隋置绵州。1976年设绵阳市。因在绵水之阳而得名。
江油市(Jiangyou Shi)
位于东经104.7°,北纬31.7°,在四川省中北部,涪江河畔。本作江油。三国置江由戌,西魏改为江油县。江由,取涪江水清澈如油之意。一说系油溪而来。1958年改江彰县。1959年复改江油县。1988年设市。
三台县(Santai Xian)
位于东经105.0°,北纬31.6°,在四川省中北部。清置三台县。以城西三台山而得名。其山突起三级,状若层台,以之名山。
平武县(Pingwu Xian)
位于东经104.5°,北纬32.4°,在四川省北部,邻接甘肃省。三国为阴平郡之广武县,晋改平武县。取阴平、广武二名而成。
盐亭县(Yanting Xian)
位于东经105.3°,北纬31. 2°,在四川省中部。西魏置盐亭县,以境内盐井而得名。或言因县旧有秦亭,富有盐井,因以名县。
安县(An Xian)
位于东经104.4°,北纬31.6°,在四川省中北部。唐置龙安县,因境内龙安山而得名。明改安县。
梓潼县(Ziiong Xian)
位于东经105.1°,北纬31.6°,在四川省中北部。汉置梓潼县。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
北川县(Beiehuan Xian)
位于东经104.4°,北纬31.8°,在四川省中北部。北周时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说汶川又称北川,因此得名。
7广元市(Guangyuan Shi)
位于东经105.8°,北纬32.4°,在四川省北部,邻陕西省。元置广元路。取扩充元朝疆土之意。明置县。一说以土地广大为名,取广为阔,“元”为大之意。一说元初用兵四川,而取“广找元路”之意。1985年设市。
青川县(Qingehuan Xian)
位于东经105.2°,北纬32.5°,在四川省北缘。唐置青川县。因清川得名。清川指入白龙江的那条黄沙河的上游部分。
旺苍县(Wangcang Xian)
位于东经106.3°,北纬32.2°,在四川省北部,与陕西省为邻。原为望苍坝。坝上四望皆苍松翠柏,故名。1942年设县。一说因县四面皆山,其中地势平坦,有宋江和黄洋水环绕其间,四时登眺,望之苍然。又昔时文人以望苍四时,有兴旺之气,故名旺苍。
剑阁县(Jian'ge Xian)
位于东经105. 4°,北纬32.0°,在四川省北部。1913年设剑阁县。大小剑山,峰峦联络,延亘如城,下有隘路,谓之剑门关。据《水经注》:“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一说因诸葛亮相蜀,有大小剑山之险,乃凿石架空,筑飞阁小道,以通行旅于此,故名剑阁。
8遂宁市(Suining Shi)
位于东经105.5°,北纬30.5°,在四川省中东部。东晋始置遂宁郡,取“谯纵乱后,移于石坪。盖其地多獠,官方力弱,不相威摄”,故名遂宁。取遂宁兹土为名。1985年设市。
射洪县(Shehong Xian)
位于东经105.3°,北纬30.8°,在四川省中部。西魏设射江县。县东南有射江,故名。据《太平寰宇记》:“土人讹江为洪,后周从俗改今名。”一说因县当梓潼河入涪江之口,本地称江口曰洪,梓潼江急流如奔直射涪江口,故称射洪。
蓬溪县(Pengxi Xian)
位于东经105.7°,北纬30.7°,在四川省中东部。据《太平寰宇记》:“天宝初改为莲溪县,取邑内蓬溪为名。”一说因县有蓬山(又名蓬莱山)和溪水(即蓬溪水)而得名。
9内江市(Neijiang Shi)
位于东经105.0°,北纬29.5°,在四川省中南部。原名中江。沱江北段叫牛鞞水,为北江;南段为枝江,称南江,此为中江。隋文帝避其杨忠之讳,改为内江。1951年设内江市。一说因取内水(即沱江)为名,盖市县位沱江西岸,江至此,曲流成弧,有如半岛。城居其内故名。
资中县(Zizhong Xian)
位于东经104.8°,北纬29. 8°,在四川省中南。汉置资中县。故蜀人称沱江为资水,沿沱江数百里只此一县,居其中部,故称资中。一说因位资江(即沱江)之中为名,相传黄帝以后,此地多以资赐姓,故山川多以“资”名。
乐至县(Lezhi Xian)
位于东经105.0°,北纬30.2°,在四川省中部。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
资阳市(Ziyang Shi)
位于东经104.6°,北纬30. 1°,在四川省中部。后周置资阳县。因县城在资水北,故名资阳。1993年设市。
安岳县(Anyue Xian)
位于东经105.3°,北纬30.1°,在四川省中部。北周设安岳县。因县西南有安岳山,岩险易守,以山为名。一说因安泉山和岳阳溪得名。
简阳市(Jianyang Shi)
位于东经104.5°,北纬30.3°,在四川台中部。据《太平寰宇记》:“取界内较简池为名。”一说因县有简池和赖简山,以怀念蜀汉简雍在此为政。隋置简州,西魏时县名阳安,1913年废州改县时,乃取简州之简,阳安之阳,始名简阳县。
威远县(Weiyuan Xian)
位于东经104.6°,北纬29.5°,在四川省中部。隋开皇三年(583年)置威远戍。十一年改威远县。取折服“夷僚”,威抚远人之意。
隆昌县(Longchang Xian)
位于东经105.2°,北纬29.3°,在四川省中南部。明隆庆元年置县,析荣昌富顺二县及泸州地属之。因地履唐代昌州,又属明初荣昌县,并于明隆庆时于唐隆越县地置县故名隆昌。
10
11乐山市(Leshan Shi)
位于东经103.7°,北纬29.6°,在四川省中南部。清设乐山县。县南有洛山,当地读乐为洛,又作乐山。一说因市西南有至乐山为名。1978年设市。
峨眉山市(Emeishan Shi)
位于东经103. 4°,北纬29.6°,在四川省中部。隋置峨眉县。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1988年设市。
夹江县(Jiajiang Xian)
位于东经103.5°,北纬29.7°,在四川省中部。隋置夹江县。县城在青衣江边,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故名。或谓岷江与青衣江之间而得名。
井研县(Jingyan Xian)
位于东经104.0°,北纬29.6°,在四川省中南部。汉置井研镇。井指盐井,研为精美之意。一说因县有盐井,而盐井之利出于心计,取盐井研净之义。
洪雅县(Hongya Xian)
位于东经103.3°,北纬29.9°,在四川省中部。隋置洪雅县。因县东有青衣江之流洪雅川(今安溪河)而得名。
仁寿县(Renshou Xian)
位于东经104.1°,北纬29.9°,在四川省中部。隋开皇十八年置仁寿县。因梁为怀仁郡地,命名仁寿,寓意吉祥,又取仁义长寿之意。
丹棱县(Danling Xian)
位于东经103.5°,北纬30.0°,在四川省中部。隋置丹棱县。据《今县释名》:“县北有赤崖山,高耸赤色有棱,如鸟游之状,拱翼县治,丹棱之名,盖取诸此。”
犍为县(Qianwei Xian)
位东经103.9°,北纬29. 2°,在四川省南部。汉置犍为郡,因犍为山为名。隋改县。相传犍和为乃古动物,其状若猴,一目似豹,因以为名。
青神县(Qingshen Xian)
位于东经103.8°,北纬29.8°,在四川省中部。据《今县释名》:“昔蠶丛氏衣青以勤农业,西魏置青衣县于此,有青神祠,即青衣神。后周因名县。”一说因古蜀国王蚕丛,曾衣青衣以行蚕事,蜀人神之,故名青神。
眉山县(Meishan Xia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0°,在四川省中部。宋置眉山县。因峨眉山为名。
沐川县(MuchuanXian)
位于东经103.9°,北纬28.9°,在四川省南部。唐置沐源镇,因在沐川上源故名。以城东南峰岩耸立,如人沐浴名之。1942年设沐川县。
彭山县(Pe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03.8°,北纬30.2°,在四川省中部。唐置彭山县,因彭亡山而得名。山因周彭祖家于此而亡,故名。
马边彝族自治县(Mabian Yi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3.5°,北纬28.8°,在四川省南部,马边河畔。1913年设马边县。因马边河得名。一说因在马湖之边故名。1984年改今名。
峨边彝族自治县(Ebian Yizu Zizhixian)
位于东经103.2°,北纬29.2°,在四川省中南部。本峨眉县地。明置峨边县。大渡河又称峨水,县在大渡河南岸,故名。一说因在峨眉山之边或峨眉县之边而得名。1914年设峨边县。1984年改今名。
12宜宾市、县(Yibin Shi、Xian)
位于东经104.5°,北纬28.7°,在四川省南部。唐置义宾县,取慕义来宾之意。宋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宾县。1951年设市。
兴文县(Xingwen Xian)
位于东经105.0°,北纬28.3°,在四川省南部,邻接云南省。明万历四年改兴文县。其东南有文印山,取文印山地区兴旺之意。一说“取偃武兴文之义”。
南溪县(Nanxi Xian)
位于东经104.9°,北纬28.8°,在四川省南部。汉为僰道县地,梁置南广县。隋避讳改南溪。据《太平寰宇记》:“县在僰溪之南,因为名。”樊溪即南广溪。
珙县(Gong Xian)
位于东经104.8°,北纬28.3°,在四川省南部。明置珙县。因县西南有珙溪,溪中有石如壁玉、大石如大壁,即称珙壁以名县。
长宁县(Changning Xian)
位于东经104.9°,北纬28.6°,在四川省南部,长江之畔。宋为长宁军。明置长宁县。因地居川南最远地方,每有事而能长远安宁以名。
高县(Gao Xian)
位于东经104.5°,北纬28.3°,在四川省南部。唐置高州,明因置高县,因州得名。据《郡县释名》四川卷下载:高县“治南有眺远山,即云崇冈,其峰最高,登之则四远皆可眺望。旧志所谓崇峦崄者此也,县之名高以是。”
江安县(Jiang'an Xian)
位于东经105.0°,北纬28.7°,在四川省南部。西汉置江阳县,东汉置汉安县。隋兼取二县为名。
筠连县(Junlian Xian)
位于东经104.5°,北纬28.1°,在四川省南部。唐置筠州、连县。宋设筠县、连县。元并为筠连州。明改为县。县四山皆竹,一色相连,以地产筠篁得名。
屏山县(Pingshan Xian)
位于东经104.1°,北纬28.6°,在四川省南部。明置屏县。县东有宝屏山,山如屏障,县以此名。
13
14涪陵市(Fuling Shi)
位于东经107.3°,北纬29.7°,在四川省(今重庆市,天津四注)东南。隋置涪陵县。因涪江为名。涪,沤水泡也,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