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77|评论: 5

试论诸葛亮南征和七擒七纵孟获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9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论诸葛亮南征和七擒七纵孟获地
                                                                                                凡 丁

        明代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取材于西晋.陈寿的三国人物记事《三国志》,是公认的可信度很高的历史题材小说。其中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孟获情节,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而成为成语典故。
        但是《三国演义》的小说体裁形式,决定了罗贯中在进行创作时,为了让作品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必然对题材进行烘托宣染的加工处理,如果直接当成史料引用,则缺乏让人信服的理由。
       那么,经历三国时期的四川南充人—陈寿所著《三国志》是怎样记述现代人心目中“诸葛亮南征”那场重大历史事件的呢?一言以蔽之:过于简略,仅只聊胜于无。
       这也许是《三国志.卷三十三蜀志.后主传第三》所说“……(蜀国)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的原因吧?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中对诸葛亮南征仅有如下几条,皆轻描淡写,寥寥数语: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西夷王高定亦背叛。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建兴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志.李恢传》“南土平定,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是费用不缺”;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牁。丞相亮南征,先由越西,而恢案(暗)道向建宁。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于昆明。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给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归)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同计谋,故以诚相告。’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徒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
       根据以上简略记载,大体可知诸葛亮南征的原因、征战的时期、战争的意义。但是有关南征时诸葛亮领军多少、行军路线、战斗情节,包括孟获的名字都一概没有!

       与南征有关的时间点和原因中,唯一提到过临邛县的一处是《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载:“章武二年(222)六月……先主自猇亭还秭归,……由步道还鱼腹,改鱼腹县曰永安(今奉节)……冬十二月,汉嘉(雅安南)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建兴)三年(225)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至永安。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军所缚,生致成都,斩之。”
       这大概缘于陈寿为蜀中人物立传时订下的高规格标准,故使一些现代人认为的关键人物和情节未列入传记之中。
       那么是不是诸葛亮南征并没有“七擒七纵”过孟获,换言之,历史上根本上就没有孟获这个人呢?答案却是否定的!从一些地方热衷于挖掘三国历史文化,还打造出数处“孟获城”来看,并非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在云南的一些地方还确有考古发现。
       另外,在其它史料中亦有相关记载,例如:
       与陈寿同时代的四川崇州人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即载有:“建宁(郡)孟获”的字样;
      《滇志》载:“孔明纵孟获于白厓,获引所部至银坑。坑一名豪猪洞,险绝非人力可到。孔明出奇策擒之,是也。洞南有诸葛寨,相传武侯驻兵处”;
      《滇程记》载:“豪猪洞,州东二十里,山顶有石墙遗址,下有龙潭:
      《滇志》载:“初孟获自豪猪洞被擒,丞相亮复纵之。获走佛光寨据险坚守。汉兵不得进,乃繇(由)漾濞江而北出砦后,遂破之”;
      《滇纪》载:“佛光寨在州北三十里,与浪穹县佛光山相接”;

       《读史方舆纪要》载:“……万胜冈,在州治西,山势起伏环绕州治。相传诸葛武侯擒孟获还师至此冈下,人聚观之因名;
      《滇记》载:“诸葛武侯六擒孟获驻兵怒江之浒(畔)……韦皋通云南以蛮径北谷近吐蕃,乃复治石门道,繇(由)黎州出邛部,直达云南谓之南道。今详见四川重险:清溪关。其地亦名天威径,以武侯七擒孟获而名。”
      《滇程记》载:“安南坡在县东南。自镇南州普淜驿六亭而达云南县界,所经有:桃树坡、金鸡庙、孟获箐、安南坡,坡有巡司。下坡地复坦夷,相传古云南郡治此。土人称为小云南,以别于云南治城云”;

      《滇志》载:“诸葛营在城南七里,一名诸葛村。旧《记》:孔明既擒孟获,移师永昌,即金齿也。城南八里西山下,武侯尝屯兵其间。师还,民构祠祀之,因名。
       还有一条关于七擒七纵孟获的记载,见《滇记》载:“诸葛武侯六擒孟获(后)驻兵(于)怒江之浒(畔)。”在诸葛亮“师还(后)民构(建生)祠祀之。
       但是,以上所有记载没有提到“七擒七纵”孟获的地方,也没有确切的诸葛亮出征路线和班师回朝地点。
      
然而笔者有理由认为:七擒七纵孟获所在地,和诸葛亮南征首发处以及班师之地,应当在今邛崃市孔明乡与原下坝乡!
     
  有如下推测依据:
       根据《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载:“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牁。丞相亮南征,先由越巂,而恢案(暗)道向建宁。”

       也就是说:诸葛亮此次南征分两路进兵,主力部队由诸葛亮率领,直取越巂。而李恢则率轻兵由暗道向云南,以至“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给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归)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同计谋,故以诚相告。’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
       诸葛亮亲率大军首发临邛,再南下直取越巂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高定背叛的同时还涌现出了彝人首领“蛮王”孟获,而越巂郡就在临邛县以西,况且临邛县也是“禹贡梁州之域,其地为蜀国”,东汉时羌人所建青衣国(约为今雅安、乐山地区)灭亡后,彝人势力范围达到临邛西部,十方堂之金牛庵,自今还供奉有“蛮王孟获”石像。

        至于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五月渡泸(水),深入不毛。”是因为出征时是“建兴三年春三月”,而李恢“与亮声势相连”正好在五月,然后渡过云南境内的泸水。
       所以并非有人认为的:诸葛亮南征,是从今泸州的一段岷江江面渡过此“泸水”的。
       关于《三国志》中的泸水,在《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李贤有注:“泸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经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嶲州南。特有瘴气,三月、四月经之必死。五月以后,行者得无害。故诸葛亮《表》云“五月渡泸,言其艰苦也。”
       关于三国时的蜀汉四郡:牂牁郡(今贵州);永昌郡;建宁郡(二郡今云南及缅甸北部);越嶲郡。见《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载:“建兴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其中越嶲,尚书《禹贡》篇曰:“九州之梁州地域”;先秦时期属“西南夷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因越过嶲水设郡县,得名越嶲郡,治所在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内有61208户,408405人。其辖地大致为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部分以及乐山市和雅安市的西南部、攀枝花市、云南省丽江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部分;蜀汉建兴三年(225)前,越巂郡夷王为高定(《华阳国志》作高定元),高定后为彝族人孟获。
       彝族人在三国时期有六诏(支基),分别为:蒙秀诏、越巂诏、浪穹诏、登睒诏、施浪诏、蒙舍诏。
      

       关于邛崃市孔明乡的由来(李正灵根据宗谱材料整理):
        明朝末年,因民不聊生引发农民起义。崇祯14年(1642)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安乐村李家沟人李进仙(1625—1703),时年十七岁参加李自成义军,在李岩部下供职。1645年李自成兵败,李进仙投奔张献忠,因对张献忠滥杀无辜不满,被人告发后逃离张部,隐于三和乡一带以猎为生。
       1648年娶妻詹氏,生二子一女,长子李应学,次子李应芳。
       李应学生二子:长子李文卿,与郑氏联姻,定居道佐高桥寺;次子李文湘娶妻杨氏,生五子二女。长子秀杨,次序秀桃、秀梅、秀林、秀枝。皆以农猎为生,平日所需油盐针线等生活用品,则以猎物到邛州城内换购,故李文湘常携子经过正法寺、欢喜坡一带。
       一日在“欢喜坡”听人言说诸葛亮南征时,曾在此地七擒七纵孟获。孟获心悦诚服道:“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于是孔明在一处坡地为孟获归顺设宴庆贺,仍然令孟获为洞主,所夺之地尽皆退还。此时,诸葛亮军和孟获宗亲部众皆大欢喜,此片坡地因名欢喜坡。
       又闻诸葛亮预先由邛之西绕道邛之南,将一只兵马隐伏于此处一条山槽而擒住孟获,此山槽即名“躲兵槽”;
       当时诸葛亮兵马大多都中瘴疠之气(中暑),有一匹马用马蹄在地上跑(音、义同刨)出一个水坑,于是所有中毒之兵马皆饮此水而愈。此坑今存名“马跑井”;

        山后还有“马掌坝”(又名铁掌坝),是当年诸葛亮驻军此地时,给马匹更换铁马掌的地方。
       文湘父子听后,感念诸葛亮宽容胸襟,联想家祖经历,不禁命笔言诗:
       触景情生动彻心,坦言诸葛大慈人,寄托哀思家乡返,誓塑金身颂亮魂。
       此后镌刻石像,每经此处即烧香焚纸。
       清乾隆三年(1738),李秀梅之子与土著“马院子”人马登甲之子联姻。得到马登甲支持,1740年,由马登甲、秀梅、秀枝、秀林,共同出资在现今孔明乡政府位置建造孔明庙,于清乾隆十年(1745)建成,终于了却李家四代人夙愿。

        清乾隆十年(1745)农历二月初二日,邀天台山云智远大师为庙开光,并上演七天川剧庆贺。此后农历二、五、八日成为孔明集市之场期。
       以上建庙史,清嘉庆《邛州志》有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字孔明)率兵南征,曾驻师于此。后人立庙镌像祀之。清乾隆年间,又经邑人马登甲、李秀梅、李秀林等出资扩建,定名孔明庙。之后,以庙为中心,逐渐形成小集市。”

        附注
       今邛崍市孔明乡和卧龙镇,皆为历史地名,县、乡志记载,诸葛亮南征时曾驻军此地,并留下以下遗址:
       洗马河:相传孔明驻军于此时战马洗浴河段。在紧邻孔明乡的下坝乡之一段白沫江,下游即古渡船滩码头,码头之北连接尖山子古道;之南通往平乐骑龙山古道 [蜀身毒(印度)道];之西通往西藏等地古道。
       马跑(音、义同刨)井:在孔明老场背后(西南方)约200米的山沟边,直径约80公分,卵石砌井壁、井沿,水清如镜;
       马掌坝(又名铁掌坝):在土平路孔明通往下坝段,过孔明场约300米,一块一亩多面积的土地;
       欢喜坡:在土平路孔明通往下坝段,过孔明场约1000米一处有坡的平坝,但当地人狭义地仅指此段缓坡;
       躲兵槽:在土平路孔明通往下坝段,过孔明场约4000米,西边有支路可通往青杠墩、直至九里畔,支路上有岔路往高山寺,岔路口有高山寺指路牌。
       躲兵槽在支路以西,路东有一人户可停车。

        躲兵槽在郭山村七组,槽东面是三凤山,传说三凤山出现过三只凤凰。三凤山下即躲兵槽。
       躲兵槽两侧起伏山峦与谷底落差约在200米上下,南槽头即青杠墩,北槽头即葫芦湾,迤逦五、六公里,原先有土路,近葫芦湾处的山脊上即“尖山子”古道。
      《民国邛崃县志》说:“尖山子尤为赴县要路”;桃园桥碑记:“此路上通西藏,下达北京(指古代长安)”;同时又为古“蜀身毒(印度)道”,故诸葛亮选择此要路口处驻军,以便接应南征各路人马非常合适。

       同时“欢喜坡”之皆大欢喜场面,为诸葛亮此番南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7/6/29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6-29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胆推测,小心求证。

发表于 2017-6-29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的观点。不过昨天我看《彝海结盟》一篇文章时,说“七擒七纵孟获处在西昌彝人区。”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法自然2 发表于 2017-6-29 20:11
大胆推测,小心求证。

我认为“最后一次”擒孟获在邛崃孔明乡比较符合情理。
同时我认为:宏扬三国文化,从挖掘地方史和历史传说方向是对的,但并非是争一个唯一性和绝对性的说法,正反观点并存,让读者细心去体会吧。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 发表于 2017-6-29 22:15
同意“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的观点。不过昨天我看《彝海结盟》一篇文章时,说“七擒七纵孟获处在西昌彝人区 ...

由于“七擒七纵”战事和“孟获”姓名未见《三国志》有载,而历代的史学家们又分别持肯定和否定意见,故“七擒七纵”成为千古迷题,所以挖掘地方史和历史传说方向是对的,但并非是争一个唯一性和绝对性的说法。
关于七擒孟获的地点,据《滇元纪略》称:“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 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但是明代史学家黄承宗认为,这些地方散布在四川、云南等广懋的土地上,根据当时的交通条件,诸葛亮不可能都到过那些地方。
我认为“最后一次”擒孟获在邛崃孔明乡比较符合情理。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美 发表于 2017-6-29 22:15
同意“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的观点。不过昨天我看《彝海结盟》一篇文章时,说“七擒七纵孟获处在西昌彝人区 ...

我认为不一定是“共七次”擒孟获,但是“最后一次”擒孟获发生在邛崃孔明乡比较符合情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